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大和級位居戰列艦性能王者?任何都磨滅不了大和級最強戰艦名號!

大和級位居戰列艦性能王者?任何都磨滅不了大和級最強戰艦名號!

二戰時期的日本最後的戰艦「大和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艦(不包括航母),其高大的桅樓,陰森恐怖九門火炮讓它成為最讓人生畏的戰列艦,該級戰列艦首次採用球鼻艏設計、全艦裝甲防護厚重、裝備9門460毫米巨型主炮和156門155毫米副炮、由總功率高達15萬馬力的4台蒸汽輪機驅動、配有光電和雷達探測系統、總排水量達73000噸,是世界戰列艦史上最大型的戰列艦。日本海軍的判斷是:美國海軍依然堅持大艦巨炮主義,要奪取對美作戰的勝利,仍須靠戰列艦。為確保在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的勝算,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上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進而殲滅由美本土前來增援的艦隊。為此,日海軍選擇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並組建以巨型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確保小笠原群島一線成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戰指導思想下,日海軍趁1936年開始的無軍備限制的時期,投入海軍軍備競賽。

日海軍認為,在戰鬥艦艇的數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軍抗衡的手段,因而決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越地位。於是在1937年制定第3次造艦補充計劃時,確定首先建造2艘「大和」型戰列艦,這就是「大和」號和「武藏」號,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1934年10月,日本開始了這項驚人的設計,就像日本賦予它民族之名一樣,日本竭盡全力將日本最好的技術應用於大和。無論是海軍史還是船舶史,大和都擁有一席之地。大和艦建造過程中的計劃的標準排水量為64000噸,實際建成是的排水量則為65000噸,滿載排水量72808噸。但是由於它在二戰時期的拙劣表現,即屢次出戰尤其是在萊特灣海戰中沒有什麼大的戰果,最後一次自殺性出擊讓美軍用幾架飛機就輕鬆擊沉了,所以後世對它沒有一點肯定,認為正式這條超級戰艦耗盡了日本國力,拖後了日本海戰思想的進化步伐,最終招致二戰徹底戰敗。

其實大和號以古國名,即日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命名,並且有象徵「日本民族」的意義。大和號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大和(計劃名A140F6)"在1937年11月4日,於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開工。為建造大和擴建了干船塢。而吳市海軍造船廠附近更是防守嚴密,所有能夠俯視船塢的地方都建起圍牆,附近的山頭則由憲兵把守。船塢的上方有一半蓋起了頂棚,四周則用干棕櫚的樹葉掩蓋 。造船廠本身亦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制。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僅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塢注水而已。由於保持機密,下水典禮並沒有向外公布。1941年10月,大和號開始試航,到了12月7日,就是珍珠港事件爆發的那一天,大和試航結束。同年12月16日服役。大和號的建造,日本煞費苦心,歷時4年完成。大和號身上的每一處都濃縮著日本30年來對海軍艦艇製造的研究。其實真正了解這艘戰艦的人都知道它並不是那麼菜鳥,之前它的設計成就是史無前例的,僅僅是因為出生的不是時候罷了。

大和級艦位居二戰戰列艦性能王座之上,擁有最強的火炮,最強的炮塔、炮座、指揮塔裝甲防護,最強的艦體水平防護,最厚的舷側裝甲,最厚的彈藥庫艦底裝甲,雙層防雷過濾艙,比俾斯麥級戰列艦還多的水密隔艙,這一切都來源於它高達6.4萬噸的標準排水量和日本設計師的不懈努力。大和級戰列艦的對空強化武備改裝是在1945年才完成的,而在改裝前,除去其155毫米副炮,全艦的防空能力僅僅依靠6座雙聯127毫米炮和8座25毫米機炮。由於日本自身高炮設計與生產的落後,這種設計遠近程火力無法配合、也沒有雷達引導的防空火力網,根本無法與美軍戰列艦標配版的127高平兩用炮和大批博福斯機炮媲美。在中途島戰役之後,日本第一型專用防空艦乙驅「秋月」級才投入使用,而在美國同等用處的「亞特蘭大」級輕巡早已成為航母保護神,並參加了幾乎整場太平洋海戰。從艦船設計與建造這一點來說,被落後戰略思想束縛的日本帝國海軍,早已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伏筆。而同時期美軍戰列艦之所以大放異彩,都是因為美軍航母艦載機編隊為他提供足夠空中掩護,衣阿華級戰列艦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出沒於太平洋前線的任何戰區,它的火力優勢也可以在空軍掩護下發揮的淋漓盡致,所以說大和級的失敗並不是這款武器本身的失敗,而且整個日本軍隊發展思路的失敗,這並不能磨滅大和級最強戰艦的名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俄媒:中俄兩國讓美軍著急上火?而美軍做到這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航母被擊沉不是美軍擔心的第一要務?若失去他們戰機將變成廢鐵?

TAG: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