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民黨縣市長選情預判

國民黨縣市長選情預判

作者 王建民

「九合一選舉」成為今年台灣島內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也是觀察台灣政治力量對比與民意變化的重要指標。就最為關鍵的縣市長選舉形勢觀察,儘管民進黨執政政績不佳,改革爭議巨大,民怨升高,大勢不利民進黨、相對有利國民黨的選情,但這並不意味著國民黨選情變好。相反,在國民黨缺人缺錢缺資源及民進黨試圖徹底打跨國民黨的情況下,國民黨選情不樂觀,變數頗多。

外界原本對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抱有期待,認為他有統合力,朋友廣,能力強,可以整合國民黨甚至泛藍,在民進黨執政不佳情況下領導國民黨走出困境,特別是期待在「九合一選舉」中能夠有所收穫,但依目前形勢觀察,黨內外對誤大失所望,未能有效整合國民黨,黨內選舉之爭與風波不斷,內鬥與分裂選舉現象更嚴重,也沒有新人出戰,原本認為有較佳機會的一場選舉反而變得更為艱難,看不到幾個十拿九穩必贏的縣市,反而大多數縣市每個縣市都沒必勝把握。

在目前22個縣市中,民進黨執政13個縣市,國民黨6席(分別為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台東縣與連江縣),無黨籍3席(台北市、花蓮縣與連江縣)。就藍綠板塊觀察,則呈現「藍8綠14」與「藍小綠大」格局。

目前國民黨執政的縣市,除新北市是第一大都市、人口與選民眾多之外,其他均是中小型縣市。今年年底「九合一選舉」,儘管參與選舉的政黨與政團達10多個,但就縣市長選舉而言,除台北市特殊情況、柯文哲一枝獨秀外(藍綠尚未確定最後人選),則主要是國民黨、民進黨之爭(另有民國黨徐欣瑩參加新竹縣長選舉及以無黨籍之名參選者)。要準確判斷國民黨在22個縣市長選舉中能贏幾席,是比較困難的,變數眾多,不易確定。目前除花蓮縣(現為泛藍的無黨籍)國民党參選人有較大把握之外,其他縣市幾乎沒有一個有必贏把握,前景不明,選情不樂觀。

一是國民黨唯一執政的直轄市新北市面臨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的強勢挑戰。國民黨在經歷激烈的內鬥後,由現任副市侯友誼代表國民党參選新北市長。民進黨在經歷了激烈爭論後由前縣長蘇貞昌出面角逐。台灣民主政治化以來,國、民兩黨在新北市均有較長時間的執政,藍綠基本盤不相上下,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目前民調蘇、侯支持率較為接近。蔡英文已將新北市視為這次「九合一選舉」的重之重,必會投入更多資源給予支持,加上地方選舉經常會因一個重大爭議事件就可能改變選舉結果,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儘管理論上略有優勢,但沒有必勝把握。

二是東部的台東縣與花蓮縣長期是藍營天下,民進黨不曾執政。隨著歷史社會變遷與綠營整體實力的上升,東部選情也在發生重要變化。目前花蓮縣長是無黨籍、屬泛藍陣營的付昆萁執政,任期屆滿,下屆由國民黨提名付的夫人徐棒蔚出戰民進党參選人、縣議員劉曉玫。劉的基層問政雖然紮實,地方經營時間長,有一定實力,但與徐的綜合實力有一定差距,加上付崐萁任內選民評價高,當選的可能性大,是國民黨唯一較有把握贏的縣市。

原本較有優勢的台東縣則出現變數。現任縣長國民黨籍的黃健庭與民進黨候選人劉欋豪對決。國民黨的主要問題在於內部地方家族派系恩怨嚴重,權力之爭由來已久,整合困難,若在這次選舉中不能有效整合團結,國民黨縣長寶座可能不保。

三是原本具優勢甚至被稱為國民黨鐵票區的客家聚集區的市新竹縣與苗栗縣面臨更大變局。歷史社會變遷,客家聚集區不再是國民黨選舉必贏的保障。特別是民進黨長期努力經營、開拓客家票源,民進黨在傳統的客家地區取得重大進展,2014年鄭文燦與林智堅分別當選桃園縣工與新竹市長,打破國民黨在客家縣市長期執政局面,國民黨在客家地區選舉優勢不再。

這次新竹縣行情發生重大變化。曾在新竹縣「立委」選舉中獲票高居第一位的徐欣瑩早已退出國民黨,成立民國黨,還與宋楚瑜合作參加2016年台灣「大選」。這次徐欣瑩捲土重來,以「金黃色力量」自詡,投入新竹縣長選舉,並與柯文哲合作,相互支持,企圖複製「台北市柯文哲模式」。老家在新竹縣的柯文哲與有意參加縣長選舉的民國民黨主席徐欣瑩在4月初舉行以「台北能,新竹也能」為主題的「城市新力量」座談會,被認為是柯文哲首次為2018年縣市長參選人公開助選,可能出現「白色力量+金黃色力量」的「非藍非綠」的跨縣市結盟,成為這次縣市長選舉的新現象,柯文哲的助選,徐欣瑩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實力不容小視。儘管國民黨與民進黨還沒有最後確定人選,但藍、綠、金三強競爭大局已定(甚至加上可能脫黨或無黨籍參選的多強之爭),國民黨面臨多方夾擊,要贏得這次選舉變得非常困難。

苗栗縣也是客家聚集區,國民黨現任縣長徐耀昌已獲徵召爭求連任,但他任內爭議事項眾多,縣財政困難。民進黨支持無黨籍的頭份市長徐定楨參選。徐定楨除了獲得民進黨支持外,將結合無黨籍的市長、鎮長,以「無黨籍聯盟」挑戰徐耀昌,也是在複製「台北市柯文哲模式」。國民黨的徐耀昌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沒有必贏把握,搞不好很可能失去縣長寶座。

四是唯一不靠海的南投縣,是黨主席吳敦義的故鄉,也是他政壇崛起的地方,這次選舉能不能保住南投縣,對國民黨、對吳敦義都至關重要。上屆選舉得票數旗鼓相當,國民黨差點失去政權,在2016年大選中國民黨的朱立倫更是大輸祭英文。現任縣長國民黨籍的林明溱爭取連任,民進黨確定由洪國浩參選。儘管洪屬地方型號人物,知名度不高,但為爭取勝選,民進黨當局開始動用執政權輸送資源,配合洪的選舉主張。洪提出「南投躍起三部曲」,其中以活化中興新村為起點,希望將中興新村轉型為「台灣第二個政治中心」。日前台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親赴中興新村討論「首都減壓計劃」,指示有關部門進行研究評估第二政治中心建設的可行性,預計由農田水利會改制後的「農田水利署」很可能落腳中興新村,這對國民黨候選人形成巨大壓力,也可能改變選舉結果,最後鹿死誰手,已難定論。

五是綠營執政艱困縣市,國民黨能否有新斬獲或突破是重要觀察點,但也是有機會沒把握。主要是宜蘭縣、澎湖縣、嘉義市、彰化縣與台中市等,這幾個縣市民進黨地方執政政績不佳,或陷於內部之爭或出現重大污染爭議等,在理論上給國民黨勝選創造了機會。但國民黨在黨內初選中同樣出現激烈的內部之爭與內鬥,如國民黨提名黃敏惠參選嘉義市長,而市議長、「蕭家班」的蕭淑麗脫党參選;國民黨提名澎湖縣前縣長賴偉峰參選,黨內其他勢力不服,多人脫党參選,形成分裂選舉;民進黨當政的宜蘭縣政績不佳及出現黨內紛爭,最後由陳歐珀參選,但國民黨候選人仍沒有明顯優勢,競爭激烈,勝否難料。台中市民進黨的林佳龍儘管施政出現諸多爭議及面臨空氣污染事件的挑戰,但國民黨候選人盧秀彥卻沒有必勝把握,仍是「五五波」甚至還弱於對手。這讓本有機會贏的幾個縣市選舉變得撲朔迷離,增加了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

影響縣市長這種地方選舉的因素眾多(這次又增加了多項地方公投與空氣污染環保等重要議題),而且常有意外爭議事件的發生,均會影響選舉結果,在沒有絕對實力與把握的情況下,選舉結果不易確定。這次縣市長選舉總體上呈現「綠強藍弱」與「綠多藍少」基本態勢。就國民黨可能的當選縣市而言,除了花蓮縣優勢明顯有較大把握之外,其餘均存在不確定性,沒有必勝把握,不好預測與判斷。正常情況下或若不出現大的意外,國民黨有望贏得7個左右縣市,大致維持上屆的基本格局;如果運氣特別好,國民黨當選縣市長可能達到9席左右;若運氣不佳,也不排除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即在理論上不排除3-5席左右這種大敗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增加了一、二個小型縣市,但輸了新北市,仍是國民黨選舉的重挫,對未來國民黨發展將生產重大不利影響。(作者 王建民 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海網 的精彩文章:

台胞包船游浙江登陸感受人文魅力 目睹大陸鄉村振興
慈湖陵寢遭潑紅漆 蔣介石「老鄉」昨抗議

TAG:台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