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朱元璋左宗棠的良民門派到良民證再到身份證

從朱元璋左宗棠的良民門派到良民證再到身份證

首先說明這是晚清時期的良民門牌,因為實在找不到明朝的,方家如果找到請告知,謝謝。良民自古就有,例如《韓非子》卷三七《難二》篇:「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盜賊者傷良民。」但是,朱元璋卻將其具體細化,雛形就是在救災中的救災公示化,即將災民姓名、年齡、身份、性別等寫在家的門上、牆上等。明清時期的良民管理都出自朱元璋的這一做法。

《明太祖實錄》卷六八洪武四年九月丁丑一條中,朱元璋曾經說「以良民治良民,必無侵漁之患矣」朱元璋說「以良民治良民」中的第一個良民,其實就是遵紀守法的老百姓中(農民、軍人、明後期的商人、手工業者等。不包括文藝工作者、娼妓、奴婢等賤民)的強勢階層(如地主、鄉紳、遵從前兩者和官府管理的胳膊粗的各色人等);第二個良民主要就是純粹交糧納稅、遵紀守法的百姓。這是朱元璋設立糧長制的根本思想。

明代「凡是官逼良民造反」的處罰基本上是死刑。到了清代,同樣繼承了明朝的治理手段。到了咸豐道光年間,因為吏治腐敗,對「官逼良民造反」的處罰都是判處死緩,平滅叛亂的話則是充軍。

這是左宗棠在治理西北時期,簽發的「良民門牌」。如果看過本號內的「明朝的戶口本記錄得真詳細呀,令人吃驚,古人不簡單」就會發現,清代完全承襲了明朝的戶口制度。

太平天國雖然口口聲聲全盤西化,但實際上,他還是得向歷史學習。

良民門牌再進一步就是良民證了,良民證的叫法不同,各地區所承載的內容也不同。這張良民證和明清時期沒有本質區別。

日本侵略中國後,為了保證自身安全以及殖民統治,對中國普遍強制推行了身份管理制度,也就是良民證。

日本侵略軍在推廣過程中,由此進行了有目的地排查,有些地區甚至藉此對青壯中國男子進行屠殺。

上圖和本圖兩個良民證其實和身份證已經差不多。

縣民證也僅僅是稱呼不同而已。而它們的源泉都是戶籍制度管理,詳見「明朝的戶口本記錄得真詳細呀,令人吃驚,古人不簡單」一文。

戶籍證也是如此。「良民」二字,其實是中性詞。良民證是一種身份管理,在自己的祖國管理下就是身份制度;在殖民者手中就是奴役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嘉靖說我比成祖高;順治說大清跟著大明走:安南一政權存活152年
何人愛唱衰俄羅斯和普京?戰鬥民族從不會因為經濟而放棄領袖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