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東研究】陸忠偉:敘利亞「戰後之戰」蓄勢待發

【中東研究】陸忠偉:敘利亞「戰後之戰」蓄勢待發

原標題:【中東研究】陸忠偉:敘利亞「戰後之戰」蓄勢待發


學人簡介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院長

4月13日,美國糾合英法借口化武空襲敘利亞。白宮時隔一年再次掄「斧」,究其原因,在於敘戰場大局漸定,美俄土伊爭奪勢力範圍的「戰後之戰」蓄勢待發。美英法欲以軍事行動影響戰場天平擺動,打亂俄土伊對戰後安排的主導,藉此從「觀眾席」走上「大舞台」,重塑利己戰後格局。由此觀之,敘利亞戰爭正從局部性危機上升為大國的戰略博弈。



這場基於有罪推定的軍事干預,實乃美英法為參與地緣政治博弈而下的流血賭注。義勝欲則倡,欲勝義則亡。對敘空襲繞開聯合國安理會,有悖《聯合國憲章》宗旨,乃單邊主義黷武行徑。此戰加劇了敘利亞局勢的危險性,並給脆弱的和平進程增添新的複雜因素。若俄伊冤冤相報,還以軍事報復,獲致衝突升級,惡性循環,將對國際和平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敘利亞屢遭美英法「圍獵」,緣於巴沙爾政府強撐七年,收復失地,已成中東棋局過河卒。尤其是繼攻克「伊斯蘭國」巢穴阿勒頗後,4月初收復戰略要地東古塔,驅逐虎視京畿的反政府武裝,實現一戰扭乾坤的戰略目標。但,安危相依,禍福相生——敘方兵勝之得,即對手政戰之失。白宮伐兵掄「斧」,意欲盤馬彎弓,以戰促談,實現最大威懾及政治價值。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科里·沙克在美媒撰文指出,「特朗普在敘『冒險』,自有考量」。細言之,敘軍兵勝與美軍干預互動,緣於兩大政治集團對談判籌碼的博弈。美英法欲發動空襲,加大己方主導的日內瓦和談發言權,與俄就敘利亞這棵「樹」及「樹」上的果子討價還價,以實現對敘戰後局勢主動塑造。可見,此戰乃美英法為掌握更多談判籌碼之戰。


回想一下,2017年,俄土伊先後舉行八次有關敘利亞戰後安排的阿斯塔納會談。同年12月11日,普京閃電訪問敘埃土三國。今年4月3日,普京當選後首訪還是俄土伊安卡拉峰會。不難看出,俄在走一盤著眼敘戰後的中東棋局——正向包括遜尼派國家在內的全方位外交轉變。如有媒體所言:「沒有一個中東國家領導人在實施政策時不考慮普京因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此戰旨在迫俄讓步,與美歐政治解決。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坦承,柏林希望對敘軍事打擊「能打開與莫斯科『對話窗口』,為敘戰找到和平解決辦法」;「少了俄羅斯,無法解決衝突」。法國總統馬克龍自詡說服特朗普改變從敘撤軍念頭,並「為長遠利益留下來」。德法的外交表態,凸顯敘利亞戰場安全之「形」,受制於大國外交博弈之「勢」。


顯然,美英法先伐兵,再伐交。下一步要將戰爭之鍵調整為政治之弦,拉俄談判,通過外交斡旋——不流血的戰爭——進行政治交易,以實現在敘戰略利益最大化。美國此番二打敘利亞,即便今後還有三打、四打,也是基於以戰迫俄,為談而打的企圖。故而,此番美對敘空襲,力避與俄短兵相接。


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國家涉敘地緣政治關係因戰出現變化。例如,土耳其公開力挺美英法對敘空襲。此舉折射土作為地區強國,有其既定的外交軸心與行動路線:為維護核心利益,不僅會對俄傾情,對伊(朗)動情;若有必要,也會與美調情,與歐續情,更不惜對敘絕情———昔日打擊「伊斯蘭國」結成的「戰友圈」與「外交圈」正悄然變形。

從2011年迄今,敘利亞戰火綿延,山河破碎,兵鋒所及,生靈塗炭。敘之戰,根子在於「阿拉伯之春」;敘之亂,孽緣於倒敘「爛尾工程」。眼看「戰後」將至,但戰勝易,和勝難,和平不會一蹴而就,經濟水平要恢復至戰前,更將耗時多年。巴沙爾總統預計,戰後復興約需10至15年。


目前,敘境內各股勢力劃圈佔地、各為其主,呈現「碎片化」特點。從伊拉克、利比亞的「戰後」看,或出現戰之難勝、勝之難和的局面。前車之鑒,後人之師。面對敘利亞的嚴峻局勢,各方應嚴格遵守國際法,堅守道義準則,維護好政治解決進程勢頭,儘快使局勢降溫,避免衝突擴大化,嚴防敘利亞之戰升級為中東之戰甚或大國之戰。


【日本研究】郭定平:論日本首相權力一元化


【重磅新著】中國人民大學李巍主編新著《國際經濟舞台上的外交引領者(中國經濟外交藍皮書(2018))》


【開卷有益】北語國關周建仁新著《走向決裂:弱國退出同盟之謎》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文匯報;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伊斯蘭研究】王雲芳:伊斯蘭文明的世界主義-概念、譜系與反思
【俄羅斯研究】吳賽 李興:普京新任期中俄關係日益緊密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