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輕舟已過萬重山,株洲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輕舟已過萬重山,株洲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4月19日《湖南日報》01版電子版截圖

「近3年來,我們關停了1300多家企業,實際影響GDP500億元以上。可以說,在轉型升級、追求高質量發展上,我們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陣痛。但陣痛並沒有產生外界預料中的震蕩,我們的經濟仍然在平穩健康發展。去年,株洲的GDP增速達到8%;今年1至3月,同比預計增長7.4%,規模工業產值預計增長8%,其中軌道交通預計增長16.6%,航空產業預計增長30%。」

4月13日,株洲市委主要負責人一席話,令參加「株洲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團的央媒、省媒記者眼前一亮。

一座正在經歷轉型陣痛的老工業城市,是如何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

熬過「陣痛期」,走上「綠色路」

4月13日,央媒省媒記者走進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

中鹽株化廢棄的老廠房

中鹽湖南株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是清水塘最後關停的大型企業之一。走在偌大的廠區里,昔日繁忙的景象已不見蹤影,成片的廠房即將被重新改造,承擔新的使命。

總面積不過15平方公里的清水塘地區,曾聚集260多家企業,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全國重要的化工生產基地、株洲工業的「頂樑柱」,最高年份工業總產值超過400億元,60多年向國家累計上交利稅500多億元。

但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產業,也使清水塘成為株洲最大的污染源。徹底治理清水塘,變得刻不容緩。2013年,清水塘成為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工程」五大環境綜合治理區域之一,隨後又被列為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21個試點之一。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明確要求,從2016年起,清水塘搬遷改造要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

清水塘搬遷改造,需安置近3萬名職工、改造1.2萬餘戶3萬多居民的棚戶區、投入數百億元資金,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株洲市別無選擇。2016年,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推進清水塘搬遷改造,並限定最後時間,不留一家企業,不留一個死角。

去年初,株洲市委、市政府又下達「攻堅令」,組織一支200人的專職幹部隊伍開進清水塘。在市委書記、市長挂帥的指揮部統一調度下,大家全力投入、挂圖作戰,一口氣關停企業147家,超過了此前歷年關停企業的總和。根據計劃,目前僅剩的6家企業也將在今年底全部關停,「三年大見成效」的目標即將實現。

清水塘城市公園規劃圖

一個「黑色」的清水塘走了,一個「綠色」的清水塘來了。目前,清水塘工業文化、休閑娛樂、科創展示、旅遊地產4大產業已進入全面規劃和前期建設。其中,體驗式商業街、影視文化中心、創意工坊等項目,將以虛擬現實、情景體驗、影視動漫、旅遊休閑等形式,打造中國工業版「迪士尼」。

4月14日上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來到中鹽株化集團採風寫生,清水塘老工業區題材成文藝創作富礦(楚石/攝)

轟鳴的機聲消失了,濃濃的黑煙消失了,刺鼻的味道消失了。如今的清水塘,城市公園已具雛形,快速路網在加緊「編織」,一幢幢高層住宅拔地而起……

這是株洲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個縮影。這是株洲從今天走向未來的一個標誌。

做強「動力谷」,釋放「新動能」

去年,「株洲·中國動力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三大動力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佔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70%;其中,電力機車產品所佔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中小航空發動機國內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自主品牌混合動力公交車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一。

「中國動力谷」,成為株洲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名片

「株洲是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特色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以此三大動力產業為基礎打造的『中國動力谷』,正在為株洲蓄積新的強有力的發展動能。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株洲建成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動力強勁、享有國際聲譽的動力之都。」株洲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說。

動力產業是製造業的「心臟」和「起搏器」,動力產業聚合發展為株洲聚合新的發展動能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支點。

以動力產業為基礎,株洲目前正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五大新興產業以及陶瓷、服飾兩大傳統優勢產業,以此釋放推動株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湖南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今年預建成8條智能硬體生產線,累計完成產值12億

4月13日,記者走進湖南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時,見自主可控計算機整機智能生產線上的機械臂正在根據設定參數,進行精確的裝備製造。公司中心監控室大屏幕上,「湖南長城計算機FMCS監控系統」正時刻監測每個生產環境的能耗數據。公司負責人說,公司自從實施智能製造戰略,機器人上生產線後,生產效率提高了25%,運營成本降低了20%,產品研製周期縮短了30%,製造技術綠色化率、製造過程綠色化率等均大幅提高。

北汽株洲分公司智能生產車間

目前,按照建設製造強市5年行動計劃(2016-2020),株洲市正瞄準「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積極推動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支持建設智能工廠與數字化車間。力爭到2020年,重點領域生產裝備數控化率達到60%,創建10個以上智能製造示範企業。

新思維、新技術、新產業,正匯合成株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優化「軟環境」,加厚「硬實力」

金山工業園

走進株洲市荷塘區金山科技工業園,記者在濰柴動力漢德車橋(株洲)傳動件智能製造基地建設工地看到,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台30噸重型卡車將土石方運送出去。該項目負責人告知記者,項目一期130畝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為全面加快園區產業項目建設,滿足企業迫切的用地需求,從項目簽約的第二天起,荷塘區就開展了工業集中區「愚公移山」行動,僅用87天就交地1033畝,完成了原本需要9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

「軟環境」是產業項目建設和產業鏈發展的「硬支撐」。近幾年來,株洲圍繞行政審批、項目建設、政策落地、資金人才保障等重點環節,全方位做優服務。

荷塘區政務服務中心一樓辦事大廳

大力優化政務環境,持續開展企業幫扶,往實處、寬處、深處、高處幫扶企業。近兩年,共收集交辦涉及企業的各類問題6061個,辦結率達93%以上,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20億元以上,獲得國務院減負辦發文肯定。

大力優化法治環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株洲市規範「雙隨機、一公開」涉企檢查的若干規定》,做到凡查必備。除國家和省里統一部署的行動以及處理實名舉報投訴外,涉企執法部門未經備案,一律不得擅自進入企業開展行政執法活動。

深入開展「馬上就辦、真抓實幹」活動,不斷完善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推動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乾淨的株洲街道

近年來,株洲還深入開展交通暢通、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凈化、舊城提質、碧水藍天、城鎮設施配套等「五大行動」,升級城市硬環境,打造投資新「窪地」,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據統計,僅從2016年起,株洲就投資300億元,新建改造道路300多條。從去年起,該市還將用3年時間,投資300億元,實施400萬平方米城市棚戶區改造,綜合整治10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住宅。

推動高質量發展,株洲面貌一新。

採訪結束時,記者們來到株洲蘆淞通用機場,見現代化的航站樓前,一排「株洲製造」通用飛機一字排開,展翅欲飛。

崢嶸歲月猶在心,輕舟已過萬重山。在新的時代,株洲這座傳統工業城市又將展翅高飛!

圖丨王琦泉 株洲童話

來源丨湖南日報(記者/周懷立 戴鵬)

編輯丨青禾李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株洲發布 的精彩文章:

這個醴陵人能文能武,因反帝討袁而死,年僅30歲

TAG:株洲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