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浙東縱隊:北撤一萬五,歸來兩三千

浙東縱隊:北撤一萬五,歸來兩三千

1945年9月底至10月初,根據重慶談判協定,遵照黨中央的命令,我軍浙東縱隊15000多人忍痛告別浙江東部,北撤去山東。7年後,他們從朝鮮回到浙江。隊伍依然士氣高昂,歸來的子弟卻不多了,當時有句話叫作:「北撤一萬五,歸來兩三千」。

浙東縱隊誕生於浦東,發展壯大於浙東。1941年春,黨在上海浦東的一支800餘人武裝來到浙東,華中局又派來一批骨幹,匯合浙東黨組織及游擊隊,一起開闢浙東抗日根據地。到北撤時,武裝隊伍15000餘人,發展根據地兩萬餘平方公里,人口400萬,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

北撤是分三批渡海跨過杭州灣的。10月5日,當第二批人員在澉浦登陸時,遭到敵7個團的包圍堵截,經16小時血戰,以傷亡223人的代價,突出了重圍。11月上旬,部隊集結於江蘇漣水,參加統一整編。浙東縱隊15000多人,包括所屬第1旅、第2旅、海防大隊,浙東地方幹部及第2旅家眷。第2旅原是國民黨挺進第5縱隊,1945年7月才起義過來,官兵和家眷各1200餘人,編為新四軍獨立旅;海防大隊兩百多人編入華中海防大隊;第1旅是第2旅加入前的整個浙東縱隊,人多兵強,編為新四軍第1縱隊第3旅,下轄第7、第8、第9三個團。浙東地方幹部,充實到第3旅旅團機關和營連,部分上調組建縱隊機關。整編後,部隊本來去東北,但到了魯南,中央電令停止北上,留置山東。從此,浙東縱隊長時期奮戰在敵人的重點作戰方向上,面對多為精銳主力的敵軍,英勇戰鬥,百鍊成鋼。

「北撤一萬五,歸來兩三千」


軍史里,閃耀著浙東縱隊的英名

范匡夫

宿北戰役——

扭轉戰局 ,全靠這場硬仗

解放戰爭中的1946年12月,蔣介石調集近30個旅兵力,四路齊頭並進夾擊過來,我華東部隊決定發起宿北戰役,集中主力打擊由宿遷向北進犯的敵整編第11師、第69師這一路。12月15日上午,根據野司的命令,第3旅率第8、第9團猛插敵縱深曹家集,第9團參謀長俞慕耕率領前衛2營,冒著敵機和炮火的攔擊,急行20多公里,進至曹家集西側,逮了敵人幾個架線兵。一審訊,他們是敵「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11師,師部在曹家集,從這裡往前一點就是曹庄,那兒有該師的工兵營、騎兵營,再往前是炮兵團。16日4時,俞慕耕帶領2營撲向曹庄,敵遊動哨發現我軍,大聲呼叫起來,酣睡中驚醒的敵軍正在慌亂地找衣服、摸槍支,我軍破門而入,逐房逐屋地消滅和俘虜敵人。前後10來分鐘,俘獲敵工兵營、騎兵營600多人。戰鬥中,頑抗的敵人被消滅,接著又擊潰炮兵團,敵頓時陷於一片慌亂中,師部也亂了套,人仰馬翻,亂竄亂嚷。師長鬍璉半掩著睡衣,赤著腳,衝出門,大喊:「手槍營!手槍營……」及至天明,敵發覺我孤軍深入,兵力不足,就急調第18旅分兩路猛攻我第9團陣地。戰至11時,據守曹家集西側橋頭的2營4連、6連,陷入敵重圍。突圍時,俞慕耕端著衝鋒槍沖在前頭,英勇犧牲。最終兩個連隊僅40餘人衝出重圍,其餘全部壯烈犧牲。衝出來的同志個個槍管熾熱,刺刀滴血。

在馮庄這邊,我第8團7連、9連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英勇苦戰,守住陣地。奉令撤出時,7連副連長謝元成、9連副指導員劉玉其負了重傷,敵兵圍上來想抓活的,他倆各自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15時,第8、第9團全部撤出戰鬥,重新集結整理。

16日晚,根據野司首先求殲敵整編第69師的部署,第3旅率第7團再度揳入敵縱深,和同時揳入的第1旅、第2旅一起,在敵人心臟奪取了十幾個莊子,控制了一條地帶,為全殲敵整編第69師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局面,但自身亦處於四面受敵的險境。

17日8時,敵整編第11師第118旅開始猛犯我第7團蔡林、菴庄陣地。堅守蔡林的第7團1營和堅守菴庄的2營兩個連隊,英勇阻擊,擊退了敵人連續三次進攻。在敵第四次進攻時,我蔡林、菴庄陣地失守。與此同時,敵以空軍猛轟我友鄰陣地。在此情況下,野司曾電令視情後撤。縱隊鑒於敵已向我發起瘋狂進攻,並以飛機、炮火封鎖我後路,如此時後撤,不僅整個戰役企圖可能落空,還將造成部隊的混亂和傷亡,遂下定決心與敵死拼到底。

考慮到第7團堅守的高家窪、沈庄,是阻擋敵整編第11師的最後陣地,事關全役成敗,縱隊葉飛司令員給第7團下達了「不得丟失最後陣地」的死命令,同時從第1旅抽出4個營作為縱隊的預備隊,聽命隨時發起反擊。生死存亡的決戰在即,第3旅劉旅長、楊政委火速趕往第7團,向指戰員宣告黨委的決心:「為了勝利,為了全局,即使我們全旅拼光打光,也在所不惜!」。

敵人又開始進攻了。敵第118旅兩個團,在12架飛機、1個榴炮團的掩護下,向我第7團張林、高家窪陣地發起猛烈攻擊。兇猛的炮火從前沿排擊到村莊,又從村莊排擊到前沿,村裡村外一片火海。我2營4連、5連連續擊退了敵人五次瘋狂進攻,守住了陣地,但一共只剩下23人了。

敵在猛攻張林、高家窪的同時,又以1個營的兵力,自張林、高家窪之間揳入,猛攻我沈庄陣地,守衛沈庄的7連連續打退了十倍以上敵人的6次集團衝擊,傷亡過半,團調8連1個排來增援。16時,敵又越過河堤向我庄沿猛撲。這時,7連僅剩指導員鞠陶和10個戰士,8連的1個排也只剩下3人。鞠陶高喊「共產黨員站出來,與陣地共存亡!」帶頭跳出戰壕向敵人衝去,團參謀長張季倫,也親率團指揮所的11人加入反擊,打退了敵人的又一次反撲。也就在這時,縱隊電台主任秦基偵得:敵整編第11師又令另一個團也投入向高家窪的攻擊,我軍背後的敵第60旅的1個團也已出動,自北向南夾擊我軍。形勢非常嚴峻。聽完秦基一字一句的報告,只見葉飛突然臉色一沉,毅然定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 「預備隊立即出擊,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早有準備的我第1旅4個營,以敢死隊之勢,端起刺刀,列隊衝擊!敵整編第11師猝不及防,一下亂了陣腳,開始潰退,邊退邊在報話機里急呼:「共軍主力反擊!共軍主力反擊!我們後撤……」我軍乘勝追擊,俘敵400餘人。敵整編第69師派出的1個團,這時剛到達我縱隊指揮所附近,見勢頭不對,正在發慌,我軍迎頭衝擊,敵四散逃命,結果小部被殲,大部被俘。至此,經在敵縱深8小時的浴血苦戰,粉碎了敵整編第11師的全力北援,扭轉了千鈞一髮的危局。

勝利來得突然又有點意外,我軍上下非常高興。陳毅說,1縱變被動為主動,逆轉了整個戰局。粟裕也很高興,多年後還在文章里說:「宿北戰役把第1縱隊英勇頑強的野戰作風傳開了。」接著,我參戰部隊全面投入對敵整編69師的圍殲。第3旅第8、第9團也再度投入戰鬥。各部隊密切協同,勇猛衝殺,於19日全殲了敵整編第69師。此役殲敵3個半旅21000多人,是我華東部隊自解放戰爭開始後最大的勝仗。第3旅在此戰中有8個連隊基本拼光,但經此惡戰,部隊血性更足了,官兵們自豪地唱起:「北上山東打惡仗,浙東縱隊有膽量,死打硬拼不退讓,刺刀插進敵胸膛。」

血戰長津湖——

寧肯凍死也要完成任務

抗美援朝戰爭中,已由第1縱隊第3旅擴編成第20軍第60師的部隊官兵,在鏖戰長津湖的戰役中泣鬼神、動天地,打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威風。

1950年10月,駐守上海的第60師受命北上山東。11月4日,部隊在山東兗州倉促登車入朝。第一仗就是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首戰殲敵1個戰車營,俘獲美、英、土耳其和南朝鮮(韓國)官兵240人,繳獲和擊毀敵坦克、汽車78輛。接著奮戰黃草嶺,和兄弟部隊一起給美「王牌軍」陸戰第1師以殲滅性打擊。

此次戰役,天氣奇寒,氣溫降到攝氏零下三四十度。部隊車運前,只發到華東地區規格的棉衣。其他一切入朝冬季裝備,原準備車運途中補給。但由於任務緊迫,部隊火速入朝,沒有補上。戰役中,廣大指戰員身著薄棉衣,戴著大檐帽,忍著極度饑寒,堅韌不拔,英勇奮戰。固守門峴山以南1081高地的14個班的勇士反覆與敵廝殺,全部壯烈犧牲;第180團3個營從陣地上下來時,僅剩20餘名指戰員;剛參加完第一屆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歸來的著名戰鬥英雄毛杏表也英勇犧牲。在極度嚴寒中,官兵們不分晝夜地站在雪地里,三天、五天、一星期……漸漸地,許多同志的手腳發黑了,潰爛了,腳、襪子、鞋子粘在一起了,紫黑色的血漬斑斑,加之作戰地區崇山峻岭,大雪封山,運輸極其困難,糧彈奇缺,部隊官兵幾天幾夜粒米未進,僅以嚼雪充饑,一些同志在凍餓中犧牲了。但活著的同志仍鬥志頑強,一些凍傷嚴重已不能行走的同志,用滑行,爬行甚至滾著身子,堅持戰鬥。第178團三機炮連副班長饒嚴昌,肩扛重機槍,一腳一個血印地堅持作戰。戰鬥間隙,指導員端了一盆熱水,拿了一雙鞋子,幫他洗個腳,可他的鞋子已脫不下來了,指導員用刀子把鞋子割下來,見腳底已潰爛不堪,不能洗了,只得又用棉花和布包起來,鞋子也沒法穿了。最後,當部隊轉移場地時,饒嚴昌又帶領8個傷員,以一個長夜和半個白天的時間爬完了三公里的雪嶺,到達了包紮所。

長津湖以南地區追擊戰歷時17天,第20軍犧牲受傷兩萬餘人,其中17000多名傷員中有11200餘人是凍傷的。第60師犧牲、戰傷、凍傷減員也近一半,所屬第180團第2連官兵全部凍死在阻擊陣地上,但至死仍保持著戰鬥的姿勢。全師還有不少班排戰鬥到全部壯烈犧牲。戰友們掩埋烈士時,看到烈士們個個面向敵方,把把刺刀見血,有的至死仍緊握槍桿,有的抱住敵人難解難分,有的手指上掛著十幾個手榴彈拉火圈。戰役後期,糧源斷絕,饑寒交迫,前線部隊一天僅能分到幾顆土豆「凍地蛋」,誰也捨不得吃,戰士讓幹部,幹部又用體溫化開冰凍送給傷員。1985年8月,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同志來到第20軍檢查工作,回想當年在朝鮮與第20軍並肩作戰,他深情地說:「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20軍有很多凍死的,還主動繞到敵人後面,寧肯凍死也要完成任務,這種作風沒有人不佩服的,當時一看到戴大檐帽的就知道是20軍。那些凍死的官兵,看到了催人淚下。」 如今,長津湖戰役被稱為世界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戰役之一,是彰顯我軍堅韌和勇氣的史詩。

1951年4月,第60師經突擊治療凍傷,調整組織機構,補充兵員裝備,又參加了第5次戰役。在1個月的持續戰鬥中,第60師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隨後在華川以北一條30公里寬的正面上,和第58、第59師一起,全力投入戰役轉移階段長達50天的阻擊防禦戰。全體指戰員在晝夜作戰、陣地失而復得、工事毀而復修的激戰里,捨生忘死,堅決遏止了敵人的瘋狂進攻,有力地掩護了兄弟部隊的轉移和休整。阻擊戰中,第20軍部隊斃傷俘敵21000餘名,出色的戰績被志願軍總部通報全軍。

全殲敵「五大主力」的最後一個——

分兩次,「啃」掉了這個王牌軍

解放戰爭中的宿北戰役後,我第3旅隨縱隊回師山東,先後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戰役,後又打到外線。就在外線的河南濮陽,1948年5月中旬,朱德總司令前來視察,他在作形勢報告中說:「消滅了國民黨的『五大主力』,問題就等於解決了一半」。「你們要玩龍燈,釣大魚,殲滅第5軍」。敵第5軍,是我第1縱隊的老冤家,其時就在黃河對面。朱總司令這麼一鼓動,部隊求戰情緒更高,駐地四處響起了「打5軍,打5軍,釣大魚,玩龍燈,先剝皮,後抽筋……」的歌聲。

一個月後,豫東戰役打響了。第3師(旅已改師)在戰役編成內,和包括第5軍在內的敵邱清泉、區壽年、黃伯韜兵團鏖戰了月余。 7月4日晨,蔣介石飛臨豫東上空督戰,敵出動大批飛機輪番轟炸第3師第7團守衛的柴砦、董店等陣地。由於連續惡戰,第7團傷亡重大。這時,全團將可戰兵力合併組成20餘個步兵班,一面搶修工事,一面在陣地上舉行火線宣誓。中午,敵機分批對我柴砦陣地進行毀滅性轟炸,陣地上硝煙滾滾,烈焰騰空,敵步兵在坦克掩護和引導下,以密集隊形猛攻上來,第7團政委汪志華親自到最前沿做鼓動,勇士們躍出塹壕與敵拼上刺刀,迫使敵人後撤。敵人連續攻打柴砦7小時,柴砦陣地屹立未動。接著,第7團又奉命參加攻打王老集,這時,全團只剩下12個步兵班了,其中有4個班是9連的。9連是新兵連,原來的任務是搶運傷員。現在由連長李阿其帶領參加突擊,李阿其手臂被打斷負了重傷,指導員范琪接替指揮,在奪回陣地後,范琪又不幸中彈犧牲,營教導員、優秀政工幹部夏白,也在突擊中壯烈犧牲。第7團勇士們就這樣前仆後繼,奪取了勝利。豫東戰役,我第3師所在的第1縱隊以傷亡5480人的重大代價,殲滅了敵1個旅部,3個整團又2個連,俘其兵團參謀長以下官兵7250餘人。敵第5軍這條「大魚」,被打得遍體鱗傷,離完全消滅它的日子不遠了。

在淮海戰役的總攻階段,機會來了。在永城西北的羅河堤、朱小庄, 第3師發起向敵第5軍第45師的勇猛攻擊。敵人飛機轟炸,大炮狂轟,兩面夾擊的火力,又密又急,像潑水一樣,我第9團忍著傷亡,堅決前進,揳入敵人的主要防禦陣地,展開殘酷的白刃戰。第7團、第8團全面投入戰鬥後,敵人又窮凶極惡地先後使用了毒瓦斯和火焰噴射器,戰士們在毒氣和烈火中翻滾著,用濕毛巾掩著口鼻,流著淚水,頑強地堅持戰鬥。經三天的連續攻擊,最終逼迫敵第45師師長、副師長以下3000多人向我第7團投降。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最後一支主力就此覆滅。

淮海戰役後,第3師在統一整編中編為第20軍第60師,所屬第7、第8、第9團分別編為第178、第179、第180團。部隊隨後參加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戰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人如何解決吃飯這件大事?
偉大時代需要思想指引,偉大事業需要核心領航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