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民國年間京兆地方,妙峰山上的娘娘廟

老照片:民國年間京兆地方,妙峰山上的娘娘廟

原標題:老照片:民國年間京兆地方,妙峰山上的娘娘廟



京兆地方為1913年到1928年間中華民國袁世凱政權及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行政區劃。京兆地方成立於1913年(民國二年)。屬中華民國市級行政區劃之一的京兆地方,其範圍及規格大致沿襲民國初肇建前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劃與清朝行政區劃中的順天府或之後的北平市或北京市。


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黨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且統一中國後,於接管京兆地方同時,重新將其區劃改制,京兆地方改名為北平特別市,成為中華民國河北省直轄市,河北省省會,後北平市再改為中華民國院轄市。管轄縣數量雖於幾次改制過程,略有差異。但總括而言,遠比清朝順天府24州縣小。



妙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北京市西門頭溝區境內,距市區55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屬太行山余脈,主峰海拔1291米,山勢峭拔,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和千畝玫瑰花,有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傳統朝聖廟會等。


門頭溝區地處古冀州。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設燕、薊政區,區境屬薊,燕並薊後,區境屬燕。戰國時期,燕為七雄之一,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5郡。區境東部,今龍泉、永定、潭柘寺三鎮範圍均屬漁陽郡,其餘地域屬上谷郡。



明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稱為北平府,後又改為順天府,宛平縣屬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至此,區全境屬宛平縣。中華民國三年(1914)10月,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宛平縣隨屬。1952年9月前,區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屆河北省宛平縣轄界,一部分屬北京市第16區。


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縣、北京市第16區併入京西礦區,今門頭溝區全境屬京西礦區轄界。1958年5月京西礦區調整後改稱門頭溝區。1997年底轄4個街道、1個地區、10個鄉鎮:大台街道、大峪街道、東辛房街道、城子街道、王平地區、龍泉鎮、永定鎮、軍庄鎮、雁翅鎮、清水鎮、潭柘寺鎮、齋堂鎮、妙峰山鎮。



妙峰山上的娘娘廟(即惠濟祠)等廟宇群始建於遼金時代,三處廟宇群(靈感宮、回香閣、玉皇頂)依山取勢,參差錯落,高低有致;山上建有釋、道、儒、俗不同信仰的殿宇14座,以創建於明末的「娘娘廟」著名。廟踞金頂,清至民國間,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舉行廟會。



妙峰山廟會在文革和抗戰期間中斷了數十年,1990年京城老香會「秘密」到妙峰山朝頂進香,酬山賽會。1993年政府正式批准妙峰山舉辦首屆春香廟會,古老的妙峰山廟會文化又煥發出新的生機。如今的妙峰山廟會除完整保留了明清時期香客朝頂,香會酬山,施粥、布茶···。


舊時上妙峰山必須攀越20多公里的崎嶇山路,香會期間有數十萬人上山進香。山民將羊腸小道拓寬砌石,開闢成可供騎行、抬轎的暢通香道。1949年後,從市區到山下的香道平原路段已非原貌;山路段仍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景觀。---【妙峰山,1924年-1927年。攝影資料:Sidney David Gamb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哈蘇鏡頭下的西藏,邊界山城樟木鎮
清光緒26年老照片 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