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並非因野心殺親哥,而是被逼無奈

李世民並非因野心殺親哥,而是被逼無奈

原標題:李世民並非因野心殺親哥,而是被逼無奈


唐朝的建立是李家父子的功勞,父親李淵,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配合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可是在宣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為何殺掉自己的兄弟?就因為皇位?其實事實並不是有些人說的那樣狠心為了皇位而殺太子,讓自己上位,而是因為李世民那時也是被逼無奈。



李淵在晚年時,生了許多皇子,有二十多位。當然妃子們也多,這些妃子們為了鞏固自己和自己兒子的地位,就不得不去結交那些年齡比較大的皇子。

這時李建成和弟弟李世民及李元吉自然成為妃子們的巴結對象,而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肯接受她們的殷勤,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與嬪妃走得近一點的話,也能得到父親的寵愛。到最後,竟有人說他們與張婕妤、尹德妃私通亂倫,宮禁幽深神秘,不過此事也無從證實。唯有李世民不去討好這些妃子,很少跟她們往來。


所以這些妃子們都認為李世民不識好歹,爭相稱讚建成、元吉而詆毀世民。下面有幾個典型的例子:


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後,李淵讓貴妃去洛陽挑選隋朝宮女和收取倉庫里的珍寶。貴妃等人私下向世民索要寶物並為自己的親戚求官,世民回答道:「寶物都已經登記在冊上報朝廷了,官位應當授予賢德有才能和有功勞的人。」沒有答應她們的任何要求,因此妃嬪們更加恨他。於是就想加害於他,撥給他幾十頃田地。淮安王李神通,因為有功,李世民便撥給他幾十頃田地。而張婕妤的父親通過張婕妤向高祖請求要這些田,高祖手寫敕令將這些田賜給他,李神通因為秦王的教令在先,不讓田。張婕妤向高祖告狀道:「陛下敕賜給我父親的田地,被秦王奪去了給了李神通。」高祖因此發怒,責備李世民說:「難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教令嗎?」就在李世民為自己辯解的時候,父親李淵都搖搖頭說,這孩子受書生們教唆,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兒子了。



世民每次在宮中侍奉高祖宴飲,面對諸位妃嬪,想起母親太穆皇后死得早,沒能看到高祖擁有天下,有時不免嘆氣流淚,高祖看到後很不高興。各位妃嬪趁機暗中一同詆毀世民道:「天下幸好平安無事,陛下年壽已高,只適合娛樂娛樂,而秦王總是一個人流淚,這實際上是憎恨我們,陛下作古後,我們母子必定不為秦王所容,會被殺得一個不留!」因此相互對著流淚,並且說:「皇太子仁愛孝順,陛下將我們母子託付給太子,必然能獲得保全。」高祖也為此很傷心。從此高祖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對世民逐漸疏遠,而對建成、元吉卻日益親密了。

就這樣,李世民越來越被他們排擠。李元吉多次示意要殺掉李世民,可是建成生性頗為仁愛寬厚,連忙制止了他。


後來的一段時間裡,有人進言:「突厥之所以屢次侵犯關中地區,是由於我們的人口與財富都集中在長安的緣故。如果燒毀長安,不在這裡定都,那麼胡人的侵犯便會自然平息下來了。」高祖認為有道理,便派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越過終南山,來到樊州、鄧州一帶,巡視可以居留的地方,準備遷都到那裡去。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和裴寂都贊成這一策略,蕭瑀等人雖然知道不應當如此,卻不敢諫阻。



可在這時,李世民挺生而出說:「北方少數民族為禍中原的情況自古就有。陛下憑著聖明英武,創建新王朝,安定中夏,擁有百萬精兵,所向無敵,怎麼能因有胡人攪擾邊境,便連忙遷都來躲避他們,使舉國臣民感到羞辱,讓後世來譏笑呢?那霍去病不過是漢朝的一員將領,尚且決心消滅匈奴,何況兒臣還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陛下給我幾年時間,請讓我把繩索套在頡利的脖子上,將他逮到宮闕之下。如果到時候不成功,再遷都也為時不晚。」李世民的這一番話可是說到父親李淵心裡去了。但是,這個時候李建成與嬪妃們心想這個時候怎麼能讓他占風頭呢?於是共同誣陷李世民:「雖然突厥屢次在邊疆上為禍,但只要他們得到財物就會撤退。秦王假託抵禦突厥的名義,實際上是打算總攬兵權,成就他篡奪帝位的陰謀罷了!


在後來的一天晚上,李建成與李元吉都迫不及待的想置李世民於死地,便設酒邀李世民前來飲酒,並且在酒中下了毒。李世民也沒有想太多,以為兄弟找他談論抵禦突厥之事便去了。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李神通攙扶著他返回西宮。


父親李淵得知後,就產生懷疑了,為何秦王向來不飲酒,這次卻突然飲酒呢?並且平時有敵情的話,都是李世民前去討伐,應該不會篡位吧。李淵此時也知道自己的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建成有糾紛,就跟李世民講:「之前你定亂有功,本打算立你為太子,可你執意推辭,而建成是長子,且立太子已有一點時間,所以不忍多他的太子之位,現在你們爭論稍劇,希望你們都能各退一步。」


後來,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勾結一些高級官吏和將領為自己所用。並且多次彈劾李世民最親近的官員,使得李世民更加被動。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長孫無忌還留在秦王府中,他與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人侯君集以及尉遲恭等人,日以繼夜地勸說世民誅殺建成和元吉,世民猶豫不決。此外世民可能還曾向靈州大都督李靖、行軍總管李世勣問計。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來都跟平常一樣。李建成和李元吉匯合之後,從東邊走近玄武門。讓李建成比較放心的是,玄武門這個最重要的地點,守衛的將軍是自己的人。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玄武門屯守的將軍,對於發生在眼前的戰鬥,要麼抱著觀望態度,要麼跟隨了李世民,唯獨沒有人肯為太子拚命。其中,當天在玄武門當值的常何,正是李世民從太子陣營爭取過來的軍官,而在這一天,起到了關鍵作用。史書記載,李建成到達臨湖殿的時候,發現情況異樣,立刻撥馬回撤,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李世民出現了,高聲叫住李建成。我們不知道李世民說了什麼話,在大戰來臨之際,顯然李世民要從容得多。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時發現情況不妙,李世民的伏兵出現了,他們全副武裝,殺氣騰騰。



李元吉首先摘下弓箭,但是他太緊張了,雖然兄弟不容,勢同水火,但是他們看來從沒有預計過會有這樣的場面。所以,李元吉的弓箭竟然再三不彀,就是拉不開弓搭不上箭。還是李世民沉著,一箭射出,箭頭穿過李建成的喉嚨,李建成當場斃命。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他愣在那裡,只聽得一聲弦響,接著箭頭穿透空氣,帶著風聲,直奔自己而來。就在一瞬間,李建成聽到自己喉骨的破裂之聲。他的眼睛,應該一直盯著二弟李世民,這個自己的親兄弟,這個自己的政治對手。


在這一刻,他拉弓射箭,動作嫻熟,瀟洒而輕鬆。李建成到死都不明白,二弟的箭法,為什麼這麼高明。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親自發出的,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決了最主要的對頭。隨著李世民的第一箭劃破玄武門清晨濃重的空氣,李世民的伏兵眾箭齊發,李元吉中箭落馬。李建成和李元吉雖然隨從不多,但畢竟也有一小隊,他們應該有所還擊。



雙方的混戰開始,於是出現以下的鏡頭。李世民的馬受了驚,跑到叢林里,被掛到樹上,一時間人馬受困,不能起身。這不是李世民應有的動作。當他發出第一箭以後,自己也被這一箭嚇呆了。大哥的眼睛,好像就沒有眨過,一直圓睜睜地看著自己。他眼看著大哥喉嚨上插著自己射出的那一箭,一聲不響地從馬上翻落,再就沒有動彈過。他知道,他的親兄弟,讓自己這一箭徹底送走了。他的內心一定不是滋味,心中方寸已亂,竟然忘記了控制坐騎。


當他終於醒過來的時候,馬已經被樹枝絆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動彈。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點,正好距離李元吉很近。李元吉看到這個情況,立刻奔來,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準備用弓弦勒死李世民。雙方展開搏鬥,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一邊大喊,一邊飛馬趕到。李元吉一看敵我懸殊,轉身逃跑,他想跑回武德殿。尉遲敬德當然不會放過,立即從他的背後開弓射箭。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這一箭解決了李建成陣營的第二號人物。


尉遲敬德和李元吉,是天下最擅長使用長矛的兩個人,但是在最後決戰時刻,竟然沒有長矛,只有弓箭。當初,李元吉發誓要親手殺掉尉遲敬德,他可能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這樣的場面,這是李元吉人生的最後一個鏡頭。長箭帶著風聲,深深地穿進李元吉的身體,李元吉一頭跌倒在地。尉遲敬德是戰場上的老手,他在一箭殺了李元吉之後,竟然知道從容取下李元吉的人頭。當然,李建成的人頭也被取下。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進入玄武門。


不久,東宮和齊王府的衛兵也趕到玄武門,開始攻打玄武門。這時,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沒有設防的,所以當東宮的薛萬徹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的時候,守衛在玄武門上的將士非常緊張,因為那裡太容易受到攻擊了。這時,又是尉遲敬德,及時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高高舉起,讓他們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領已死,繼續作戰沒有意義。於是攻打玄武門的李建成、元吉的軍隊開始潰散。



於是李淵就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他又傳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李淵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也許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動這麼多的壞心思,也就不會有這麼一出了,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澤放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飛賊連段祺瑞家都敢偷,與獄卒稱兄道弟,還被人們稱頌
《虎嘯龍吟》中的郭照並非善人!歷史上她污衊曹叡,排擠陷害甄宓

TAG:澤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