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為什麼不幸福?這個30多歲的腦癱女人給你的人生提個醒!

你為什麼不幸福?這個30多歲的腦癱女人給你的人生提個醒!



關注悅讀,回復【領讀包】,領取精華梳理



前不久,聯合國發布了《2018年全球幸福度報告》:


 


結果顯示,中國排第86位,比2017年下滑了7位。


 



 


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們的壓力與日俱增,幸福感也逐漸下滑。那麼,先問大家三個問題:


 


此刻,你幸福嗎?


 


今天,你幸福了嗎?


 


此生,你會幸福嗎?


 




 01 


幸福的「不幸」女人


 


紀錄片《生門》里有一個特殊的媽媽張穎。


 


她特殊就特殊在:她是「不幸」與「幸福」的結合體。


 


為什麼這樣說呢?


 


張穎因出生時的新生兒黃疸,而引發腦幹感染,最終成為腦癱,這也成為她所有不幸的起點:


 



長年累月飽受疾病折磨,身體痛苦不堪;


行動不便,生活難以自理,拖累家庭;


因病身體形態與動作異於常人,從小到大一直被人嘲笑,精神受挫;


……


 





疾病、殘缺、身心皆痛,「腦癱患者」的張穎的確是不幸的。

 


在常人看來,彷彿身體殘缺的人就是幸福的「絕緣體」。像張穎這樣的人很難擁有幸福,他們只能終日自苦,怨天尤人……


 


可是很多看過《生門》的人都知道張穎是幸福的,還有很多人羨慕著她的幸福,被她的幸福治癒。


 

她的幸福就在於:


 


她有愛她的父母,從不嫌棄她,也不把她藏起來,而是把她放在人前,教她如何生活。






 


她有愛她的丈夫,從不低看她,而是尊重她,悉心呵護她。


 


 



 


故事的最終,她像正常人那樣做了母親,在她把第一個孩子「小核桃」抱在懷裡的那一刻,便是她生命最幸福的時刻。









幸福還在延續,後來小核桃長大了。







幾年後,她又有了第二個孩子。








 02 


化不幸為幸福




白朗寧說: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愛,因為我有愛。


 


張穎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幸福女人。


 


因為她有愛,她被愛。


 


有人說張穎的幸福都是因為她運氣好遇到了好的父母和丈夫。


 


其實,並不全對。


 


什麼樣的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


 


據張穎媽媽講,張穎小時候治病的過程很苦,但她從不逃避,積極的配合治療,才使得病情沒有進一步惡化。


 


除了對抗疾病,張穎對生活也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她積極進取,也很獨立。為了不把生活重壓全部給父母,她靠自學開了網店,主動的賺錢養家。


 


張穎的幸福還來源於她的高情商與善良。


 


對愛情,她懂得像小女人一樣撒嬌,逗他開心,也懂得體諒丈夫辛苦的工作,不讓他分心。對親人,她總能體貼家人,恰到好處的給他們帶來歡樂。






 


幸福的人無論在什麼處境之下都能把「不幸」化為「幸福」。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活得好的權利,看了張穎的故事,你又什麼理由放棄幸福呢?


 


命運靠自己轉彎,幸福靠自己揚帆起航啟程。


 




 03 


人最大的不幸是幸福而不自知




曾看過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個富翁,終日鬱鬱寡歡。


 


他認為凡是錢可以買到的東西都不能使他幸福,於是他將自己所有的財寶裝在一個袋子中,四處旅行,求取幸福之道。


 


在村民的指引下他找到了一位智者,他激動的告訴智者:我一生的錢財都在袋子里,只要你告訴我幸福的方法,所有財產都歸你了。


 


智者突然搶走富翁手中的袋子就跑,富翁一邊哭泣一邊奮力追趕。正當他傷心欲絕時,突然發現掉落在路邊的袋子,他迅速的拾起,高興的抱在懷裡。


 


這時智者出現在他的面前說:你現在感覺幸福嗎?


 


富翁說:幸福,真的太幸福了!


 


智者笑言道:人對於自己擁有的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所以不覺得幸福,一旦失去,人就馬上會知道,你所擁有的有多重要。


 


看了這個故事,你可能在暗暗嘲笑富翁這樣不懂珍惜的人。


 


現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人:


 



擁有健康,卻拿著健康餵養慾望,撕碎身體;


擁有財富,卻揮金如土,亦或是守財如命;


擁有感情,卻看輕感情,用感情去交換利益。


 


就像智者說的那樣,人們總是揮霍擁有,直到失去方知珍貴。


 


《一禪小和尚》裡面有一個片段:


 


一禪問師傅:「師傅,我什麼時候才能算真正的長大啊!」




師傅答:「當你想再變回小孩的時候。」


 


一語中的。


 


誰不是一邊渴望成長,又一邊渴望孩童時代的天真。


 


誰不是一邊擁有,又一邊肆意揮霍。


 


最終,誰也躲不過一邊失去,又一邊感嘆的結局。


 


莎士比亞說,幸福屬於滿足的人,屬於自給自足的人。換言之很多人感到不幸,是因為不滿足或者幸福而不自知。可是不自知、不滿足,你又拿什麼去幸福?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04 


降低幸福的底線


 


俄國作家契訶夫有一句經典名言:

「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才對,幸虧不是扎在眼睛裡。」


 


幸福與不幸是相對的,幸福的底線不同,幸福感自然也就不同。


 


如果你把幸福的底線描畫的很高,你自然很難夠得著,如果你把底線畫的低些,那你的幸福就會來的更快。





 


白岩松在為自己的書《你幸福了嗎?》做後記時曾寫道:


 


提出它(幸福),是個進步;但實現它,太難。不像快樂或痛苦,都那麼直接。痛苦與快樂都還沒有過去,而幸福,卻還真的很遠。


 


這句話,小悅只同意前半句。


 


的確,幸福不像痛苦或快樂那樣直接。但,幸福雖然抽象卻並不遙遠。


 


西方某個國家做過一個調查研究,題目是「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後,根據民眾的諸多信件,評選委員會按照得票多少,公布了答案:


 



第一名是,給孩子洗完澡後抱著嬰兒的媽媽;


第二名是,治好了病人目送病人離開的醫生;


第三名是,沙灘上,孩子注視自己築起的沙堡時自得其樂的微笑;


第四名是,為自己的作品划上句號的作家。


 


結果讓很多人震驚,幸福不是那些遙不可及的轟轟烈烈的大事。


 


幸福是藏在生活細枝末節的小事。


 


無獨有偶,林語堂也曾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原來,幸福如此簡單。


 


一蔬一飯、一顰一笑、一言一行,皆是幸福。


 


這些幸福或許都經歷過,也許正在經歷著。  


 


所以,你要做的只是喚醒感知幸福的那顆柔軟的心,繼而不忘初心,守住幸福。


 


感知幸福,守住幸福,你就會活成幸福本身的模樣。


 




 05 


感知幸福,守護幸福


 


琳達·菲爾德在《60種讓生活驚奇的方法》中寫下提升幸福感的幾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1. 每天寫下5到10件讓你感到快樂或感激的事情。


2. 列出20件你喜歡做的事情,並確保在100天之內,至少每天會做其中一件。(例如,和朋友聊天)


3. 堅持寫四天心靈日誌,越詳細越好。


4. 在接下來的100天,至少每天開懷大笑一次。


……




泰戈爾說:

「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用奉獻去擁抱!」


 



 


小悅也想說: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理應用幸福去回饋。


 


活得好,便是你此生最該去做的事情,幸福樂活更是你最理所應當的活法。


 


那麼,再重複問一遍開篇的問題:


 


此刻,你幸福嗎?


 


今天,你幸福了嗎?


 


此生,你會幸福嗎?


 


不管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的,希望你的回答能讓自己滿意。


 


生命很短,別把「大好時光」譜寫成一首「涼涼」。


 


此生,願你有力自保,有處可去,有人相依,一世長安,平安喜樂。


 


餘生,請務必好好過。


 



- END -


你的點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親親,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 的精彩文章:

致弱者婊:你伸手要錢的樣子真丑
女人最大的敵人,不是渣男,不是小三,而是……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