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寶寶走路早晚代表著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寶寶走路早晚代表著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點擊標題下的

親子派,

關注後每天閱讀

親子刊物






來源 | 媽媽網親子(mamaquan001)




貌似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媽媽們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與三姑六婆、小區大媽鬥智斗勇的勵志征程。




這不,媽媽們就帶著寶寶去小區里溜達一會兒的功夫,一場成長大賽悄然拉開了序幕......




唉呀呀,你家孩子都1歲多了吧,怎麼還成天抱在手上?


隔壁老王家的孩子9個月大就開始走路咯~


聽說走路早的寶寶比較聰明,走路比較晚的就...要不給你家孩子補補鈣吧!






Excuse me???


照大媽您這腦迴路,是不是我家娃補了鈣就能提高智商了?







這般情景,想必大多數媽媽都經歷過,雖然嘴上說著要做個佛系媽媽,但是你說我家娃智商低這還能忍?




晚走路=智商低?




寶寶走路的早晚究竟和什麼有關呢?是不是晚走路的寶寶就真的比別人笨呢?




其實大約在7個月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出現行走敏感期,起先寶寶會表現出強烈的行走意願,拒絕坐著。




是的,小傢伙已經不滿足於地面活動了,他們更嚮往高處的世界!




據統計,只有大約一半的嬰兒是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的,在10-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




寶寶走路需要協調3個方面的:

肌肉力量、平衡感和性格,而性格似乎是影響寶寶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




性格溫和的寶寶在取得階段性進步的時候顯得更小心翼翼,地面更能帶給他們安全感和舒適感,他們是堅定的爬行主義者。




而走路較早的寶寶則更加活潑好動,還沒等媽媽拿起相機記錄下成長點滴,他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越過了各個成長里程碑。




同時寶寶的體型也能影響走路的早晚,瘦寶寶一般走路較早。







也有很多媽媽會擔心,

經常抱著寶寶會不會影響他學走路,答案是不會的。




事實上,不管寶寶什麼時候學會走路,這個時間與寶寶的智力和運動技能都毫無關係。




無論時間是早是晚,只不過是不同的走路方式罷了,就像寶寶的個性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




過早走路可能會出現這些不良後果



第一

影響腿型




這個時候寶寶的下肢、脊柱還處於發育階段,很弱,此時走路容易因為承受不住身體的重量發育成今後的O型或X型腿,脊柱也會發生變形。



第二

導致扁平足




在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練習走路,寶寶的全身重量壓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扁平足。



第三

影響身高發育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長快於四肢。若沒到相應的月齡,就學坐、學站、學走路,可能影響脊柱的正常發育,影響其身高。






第四

影響視力發育




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過早學走路,寶寶看不清到眼前較遠的景物,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致使眼睛疲勞,反覆則可損傷視力。




很多家長不自覺地將孩子的成長當作一場比賽:誰先會叫爸媽了,誰會走路了……不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相對於這些,媽媽們可以多多關注寶寶階段性的發展,比如說大動作發展:從抬頭→翻身→爬→坐→站→走一系列的進步。




盡量去淡化中間的時間節點,注重寶寶自身的發育規律。




來源:媽媽網親子(mamaquan001),作者瓜媽,每天與你分享0-3歲育兒知識,交流育兒經驗,幫你輕鬆解決育兒難題,讓你成為最好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派 的精彩文章:

我很愛你,但表達方式卻是經常吼你
孩子,我等不了你20年

TAG:親子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