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茶勐庫冰島&大雪山

尋茶勐庫冰島&大雪山

從臨滄機場沿214國道驅車50公里直抵勐庫鎮。群山環抱中,一片瓦屋樓台在山坳里逶迤,清澈的勐勐河穿境而過,鎮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山野的寧靜被隆隆的馬達聲打破。

下午五點艷陽高照,天空碧藍。我們驅車從勐庫前往拉祜族村落大窯寨。寨子藏在大山深處,被層層疊疊的山巒一層一層包裹著,穿過蜿蜒曲折的山路,挑開山幕,將一個大寨呈現出來。沿途風光迷人,碧藍的天空漂浮著多姿的白雲,晴空下綠浪起伏,傍晚柔和的陽光在滿目綠色上塗上一層鵝黃,更顯山川的柔靜。山高路彎,曲折蜿蜒,十七公里路用時五十多分鐘,趕到大窯寨時,太陽已被大山收藏,最後的霞光將天空和山巒寫意成山水畫。

我們在拉祜族兄弟簡樸的房舍內生起柴火,烤著玉米棒,看著銅壺嘴裡吐出縷縷白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茶語和世事,度過了一段悠閑的山裡時光。這才是我要尋找的靜若處子、恍如隔世的山裡時光,唯有不辭辛勞走進大山深處才能覓得。

夜闌酒酣後,泡上一壺自家炒制的普洱茗茶,將夜色溶進茶色,讓茶香伴著酒香,至境也。

拜會冰島古茶樹

凡是喜歡普洱茶的,沒有不知道冰島這個地方。她不在冰天雪地的歐洲之北,而在風姿綽約的彩雲之南。

冰島是一個自然村,位於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之巔,隸屬於雲南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因海拔、氣候、日照、土壤、樹種、樹齡等因素皆優,盛產優質大葉種普洱茶。用其製作生產的普洱茶堪稱極品,被譽為茶中王后,與普洱茶之王老班章齊名。

我們一行21人從勐庫出發,開啟了冰島之行。山路沿著南勐河峽谷向大山深處蜿蜒,狹長的冰島湖一路相伴。冰島村距離勐庫鎮僅三十多公里,開車卻需要一個多小時。山高路彎,泥濘顛簸。

進入冰島村,頓時眼界大開。這哪裡是高山幽谷里的少數民族村寨,簡直是位於城郊風景秀麗之處的高檔別墅區。沒有柴門籬牆,只見紅磚碧瓦。依山鱗次櫛比的小洋樓書寫著冰島村的富足與現代。

從古茶廣場出發,沿著觀茶步道,我們便走進了普洱茶聖地冰島的古茶世界。

冰島原名丙島,傣語的意思是長滿青苔的地方。冰島茶樹栽培歷史悠久,現存200年以上茶樹就多達8100多棵。文革其間,茶樹被當做資本主義尾巴來割,漢族人的茶樹大都砍了,而傣族、拉祜族認為茶樹是他們的血脈,砍了就是要命,因而保存了下來,成為現在蔚為壯觀的古茶園,並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在我的知識儲備里,茶樹都是矮矮的,穿著藍色印花小褂,頭扎花布頭巾的村姑在茶園裡彎腰採摘。沒想到茶樹可以長這麼高,活這麼久,且越古老越值錢。古茶樹棵棵虯枝旁逸,蒼勁有力,濃縮歲月的精華,彰顯生命的活力。

有一棵古茶樹王,樹高數十米,冠蓋十數米,雖已七百八歲高齡,卻依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其茶葉更是貴比黃金翡翠,今年一樹春茶竟拍賣出39萬元的天價,還要自己採摘,自己製作,最終也只能得一兩公斤茶。這種茶葉里一定凝聚了日月的精華和歲月的功力。

隨行的古茶大酒店老闆呂先生,對茶葉的種植、採摘、烤制、沖泡非常精通,現場講解,娓娓道來,對茶樹的來龍去脈亦能清晰梳理,聽君話語,很長知識。他指著一棵葉脈紋路形似大牛肋巴骨的茶樹說,這是73號古樹喬木大葉種茶,當地老百姓俗稱大牛肋茶。這個樹種對應大雪山11號古樹,也就是從大雪山第11號古樹上採摘茶種種植(稱為有性繁殖),或斷枝扦插(稱無性繁殖),經過數代訓養,將老樹基因完全遺傳下來,形成良種茶樹。枝葉寬大的是66號古樹喬木大葉種茶樹,俗稱大馬臉茶,對應13號母樹。專業得讓人敬佩!

勐庫至冰島途中有炎帝神農祠一座,來時未及參拜,歸途拜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神農氏被尊為茶祖。高大的神農氏雕像屹立在山腳下,護佑著這裡萬千茶農。

神農祠的旁邊,湍急的勐勐河潺潺流過,將冰島的茶香流向山外,流向遠方!

土擺洞學採茶制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茶山之行如果不親自動手搗鼓點茶葉出來,那就與旅遊無二了。

我們決定去在大理做茶葉生意的唐大衛老家土擺洞學採茶制茶。土擺洞是勐庫鎮的下轄村,離勐庫不到10公里,卻藏在深山,道路極難行走,幾乎全是掛在山崖上的土路,繞來繞去,也不辨東西南北。

採茶是單調枯燥的體力活。正午的滇緬邊境,雖在十一月份,天氣依然很熱,太陽火辣辣的烤著。我們背著背簍,戴著草帽,下到山溝又爬上半坡,到了大衛家的新茶園。新茶樹比較矮,好采。要是數十年上百年的古茶樹,還要爬到樹上采,我們新手做不到。就是這新茶樹,也一人多高,手一舉一放,時間久了也酸痛麻脹。據說採摘一公斤茶手要舉起放下15000餘次,收茶季節,茶農要連白加夜地干,想想都覺辛苦。

第二步是攤晾,就是把采來的鮮葉攤放在茶扁里,送到樓頂陽光房攤晾走水。

第三步是殺青。這一步是技術活,用劈柴把45度傾斜的大鐵鍋燒熱,取4斤鮮葉放到大鍋里翻炒,茶農阿改示範,徒手抄葉,上下翻動,騰挪有致,確保每一片葉子接觸鍋底時間基本相同,這樣才能炒透炒勻。殺青講究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手法是關鍵,技術見功底。初學者則手忙腳亂,不是把茶葉翻到鍋外,就是手碰到鍋壁燙得生疼;或者殺老了變成滇綠,或者夾生了沒去樹味兒。

第四步是揉捻,就是把殺了青的茶葉放到茶扁里用手揉搓,揉捻的目的是把茶葉細胞揉破,以使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溢出。揉捻的手法和輕重最重要,輕了揉不破細胞,重了會把條索揉斷,破壞品相。我們沒揉過茶,但和過面,像揉麵糰一樣蹂躪著一鍋上好的大馬臉大葉種普洱茶。

邦馬大雪山頂參拜古茶樹

勐庫邦馬大雪山位於雙江縣與耿馬縣交界處,是橫斷山的支脈,勐庫人稱西半山,主峰海拔3200多米。在海拔2200至2750米的山腰原始森林中生長著超過1.2萬畝千年以上野生古茶樹,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廣、保存最完好的野生古茶樹群落。1997年因乾旱被發現後,經中外植物專家和茶葉專家鑒定,確認這裡是世界茶樹原生地的核心區域。

這才是真正的茶祖!到了茶祖的領地,怎能不去參拜呢?

清晨六點的西部山鄉夜幕還沒有挑開,我們就出發了。通往大雪山的林勐線白天封閉修路,我們必須趕在七點鐘之前通過設障路段。

行至半程,邂逅日出。太陽酣睡一夜,晨起時紅彤彤的臉蛋帶著嬌羞,從山坳里慢慢秀出。碧藍的天空頓時被抹上紅霞,東天一縷縷鱗狀白雲也幻成了粉色絲巾。日上三竿時我們到了徒步登山的起點——大戶賽。大戶賽位於邦馬大雪山山腰,海拔2000多米,村民以拉祜族和漢族為主,盛產勐庫大葉種茶,擁有勐庫四成以上古茶園,是造訪大雪山古茶樹的最佳起點。

車道在大戶賽觀景台終止,餘下的道路瘦成羊腸,傍山穿林,只宜步行。我不知道這個地方為啥取個大雪山的名字,其實這裡是終年不見飄雪的,低緯度,海拔也沒高到積雪不化。倒是滿山原始森林覆蓋,高大喬木、低矮灌木、藤類、蕨類、苔蘚類植物等等,自由雜亂地生長著;高大的頂天,低矮者貼地,粗的數人合抱,細的恰如遊絲;樹榦上裹著一層厚厚的苔蘚猶如綠毯,甚至長出各種小苗;枯朽的大樹倒在路旁,新長的幼苗也不需扶持灌溉;所有的枝椏只朝著陽光空氣和水的方向努力伸展。植被密得連陽光和空氣都要從樹葉間的空隙擠下來,只有到了溪流經過的地方,才可以貪婪的抬起頭來。

這一大片原始森林只是背景,1.2萬畝古茶林也只是鋪墊;路過同樣高大古老的2號、3號古茶樹,只象徵性看了一眼,它們是陪襯。大伙兒都沖著位於海拔2720米、樹齡2700年的1號古茶樹去的。這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樹齡最大的古茶樹,是樹神。1號古茶樹株高16.8米,基圍3.25米,胸圍3.1米,主幹分四杈向上,枝葉繁茂,獨木成林,雖經數千年風霜雨雪,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茶樹周圍用柵欄圍擋著,從其他眾多樹種中凸現出來,一塊「1號古茶樹簡介」木牌豎在前面,還擺了幾方石凳,供參拜者休憩之用。由於山高路遠,來人稀少,石凳上長滿了厚厚的青苔。

我們圍著柵欄轉了三圈,然後拍照留念,原路返回。驅車40公里,徒步15公里,似乎就是為了這一棵古茶樹而來。因之,沿途的跋涉才有了動力,沿途的艱辛才有了理由,沿途的風景才有了欣賞的眼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還以為鐵觀音是綠茶?這麼多年都白喝了!
這種花不僅長的漂亮,還能泡茶喝,趕緊回家種一株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