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為立志?立何之志?立志何為?

何為立志?立何之志?立志何為?

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

何為立志?什麼是立志?

這裡很多人會把立志與目標搞混。那就通過目標與立志的對比,來說說什麼是立志。

首先立志和目標本質上的區別在於靈魂上的不確定與實體上的物質化。周總理小時候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什麼叫中華崛起?「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還是像盛唐一樣,雄距於世界之巔?這些個人有個人的看法。

而王健林的先定一個小目標,「掙他一個億」,這一個億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卡里是一個一後面帶九個零,換成百元大鈔是1150公斤。

其次時間上立志與目標的區別是一生和一段時間,周總理為了志向踐行一生,而王健林要實現那個小目標可能不會太長時間。

最後澤被後世上看,周總理雖然身後無一筆物質遺產留下來,但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何處不是總理的遺產繼承?而一個億,用則少,不用就是一沓紙。

這就是立志,但卻不同於目標,他是一個雅俗共賞的辭彙。

立何之志?

立聖賢之志,人人皆為可為堯舜,到底是句笑話,還是實話?起碼我們不可能像堯舜一樣統領萬民,也沒有那御領千軍的能力。

那我們為何要立聖賢之志,觀乎孔孟老莊諸聖,其如日月星辰,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向其學習。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當然不僅僅是知識的鑽研,更多的是「良知的探索」。

立志並不妨礙你成為一名鐵匠,木匠。汪涵就將做木匠當成自己的一個興趣。每一次木刨與木頭的接合,紛飛的木屑在空中跳著華爾茲,經過一刀一刀的精雕細琢,一個木器的成型過程,都是木匠的一次重生。

帶著幸福的木器在使用者手中,不正是木匠良知的升華。木匠不是聖賢,但這不妨礙他致良知,他不交給使用者一個粗製濫造的木器,正是他良知的表現。

這是他內心的一種靈魂驅動,也正應了陽明先生那句,「道由心生。」

也只有每個人都立了聖賢之志,社會才會無勾心鬥角,而不是停留於表面的繁榮。

立志何為?立志幹嘛?

這個問題,立志是學習聖賢的品行,時時刻刻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

人若不立志,就像為了生存求食的野獸。三聚氰胺,鶴頂紅,地溝油……為了金錢,可以違背良心。

為何孔夫子稱讚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因為那是養聖賢之志,而子路,冉有,公西華雖有明確的目標,但不見得是好事。

如果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呢?就像顏回雖然沒有著書立說留給後人,但卻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也被後人稱為聖賢,所以聖賢並不能用價值去衡量,就像你是一個小鎮的郵遞員。

因為你,鎮上的人能收到客居外地的遊子一封飽含深意的家書,又是一件聖賢的事啊。

立志能幹嘛?能用心去換心!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致在良知路上的我們且行且珍惜……

來源 | @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平台,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知識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三有:有境界,有肚量,有涵養
隨潮歸去花和尚,無處跟尋魯智深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