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三國公認的第一謀士,臨死前大呼6字天機,無意中道破蜀漢結局

此人是三國公認的第一謀士,臨死前大呼6字天機,無意中道破蜀漢結局

鳳雛臨死前大喊6個字,劉備聽後怒罵不已,諸葛亮聽後卻想辭官還鄉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擁有者太多太多的封建王朝,品讀歷史,讓我們猶如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一般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不過,我們因此也得出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無論是朝代強盛如秦皇漢武,還是王朝昏庸同晉宗宋祖,在煙波浩渺的歷史長河面前終究都逃脫不了曇花一現的歷史結局。

這從側面也印證了一句古話:「中國大勢,向來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同時這句話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場白。由於《三國演義》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題材的小說,所以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傳播深度,都要高於同為四大名著的《紅樓夢》、《西遊記》以及《水滸傳》。

單單從人物塑造上來說,《三國演義》中的光環人物個個都是「指點江山、糞土王侯」的英雄人物,是攪動乾坤、左右社稷的王霸之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鐵血戰神。

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位《三國演義》中具有史詩級別的英雄人物,此人才能不在郭嘉、諸葛亮之下,更勝周瑜數倍,原本是一位可以匡君輔國、一統天下的亂世大才,只可惜下場比諸葛亮「雖遇其主,不得其時」還要慘,他是「既不遇其主,也不逢其時」。

此人就是被稱為「鳳雛」的龐統,龐統字士元湖北襄陽人,據史書記載:龐統雅好風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意識就是說龐統此人有經天緯地的大才,才能智謀在荊楚大地家喻戶曉。就連劉備落難新野之時,當時相術大家、國學名士司馬微都向劉備舉薦說道:「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和睿智並不亞於同時期的諸葛亮。

而且,我們知道在公元208年的時候,孫權、劉備5萬聯軍在赤壁大破曹操80萬大軍,其很大程度就是取決於龐統提出的「鐵索連環」計。假若沒有龐統的誘使曹操將所有船用鐵鏈栓在一起的話,可能赤壁之戰的結局就會真的如同杜牧詩中所描述的那樣「銅雀春深鎖二喬」了。

可是,赤壁之戰之後,人們似乎遺忘了這個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龐統,反而去歌頌周瑜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讚歎諸葛亮的「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赤壁之戰後,魯肅曾將龐統舉薦給孫權,可是孫權和周瑜都認為此人才大志疏,不可委以重任。導致了龐統一怒之下投向了劉備的陣營,然而此時的劉備的假仁假義表現的淋漓盡致,儘管龐統考試得了第一,劉備卻嫌棄龐統此人相貌醜陋,有損漢官威儀,只讓龐統當了一個小小的耒陽縣令。

其實,龐統並不是才大志疏,只是想要在三國亂世之中待價而沽,希望能夠像諸葛亮、郭嘉那樣遇到一個能夠讓自己傾心託付的明主,然後一舒胸中塊壘,施展平生所學,從而達到自己匡君輔國、一統天下、名揚後世的理想。

雖然,後來經過諸葛亮以及魯肅的勸說,劉備才意識到龐統是個大賢,就讓龐統做了軍師中郎將一職。然而,此時的龐統已經對劉備多有失望,再後來跟隨劉備攻取益州的過程中,因為自己提出的上中下三計均被劉備否決,龐統對劉備已經是徹底絕望。

於是,龐統就選擇了在落鳳坡以死明志,臨終之前大喊:「吾死,乃天命也!」龐統臨死前那震古爍今的吶喊,既是對自己生不逢時的控訴,也是對劉備假仁假義的不滿,更是對漢室已經無力回天的暗示。如果劉備聽懂了龐統所謂的天命,估計一定會大罵不已,諸葛亮聽出了弦外之音,惺惺相惜之餘,估計也會掛印封金而去、歸卧隆中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越歷史的迷霧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詭異的採花賊,十年作案千餘起,為何受害人都選擇沉默?
此人罵朱棣為逆臣賊子,下場比方孝孺還可憐,朱棣:扒皮實草滅其族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