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大上市首年成績單發布:市值縮水四成,營收幾何?

華大上市首年成績單發布:市值縮水四成,營收幾何?

從瘋狂回歸理智,華大這艘巨型航母仍要面對更多的競爭和管理壓力。

4月20日,華大基因公布了登陸資本市場後的第一份年報。根據年報,2017年華大實現營收20.96億元,同比增長22.44%,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為3.98億元,同比增長19.66%。

在整個醫藥健康產業中,華大基因是繼恆瑞、康美葯業、雲南白藥、上海萊士之後第五家衝上千億市值的企業。上市滿4個月後其市值便從最初的78.85億元飆升至千億,而且成為了當時僅次於茅台的A股第二高價股,從發行價13.64元一路飆升至250元。

實際上,從資本市場價值規律來看,通常一家剛上市公司連續的股價飆升達到峰值之後就會逐步回落,甚至會面臨暴跌的風險。

截至2018年4月20日收盤,華大收盤於每股156.07元,跌幅4.29%,總市值為624.44億元。與市值最高時相比,已經縮水近四成。

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歷了上市初期的「瘋狂」後,華大逐漸回歸「理智」。此前,評論文章《我為什麼看空華大?》曾指出,華大的先發優勢並沒有轉化成競爭優勢,在設備、數據和人才等方面正在失去先發優勢和競爭力。

對於汪健來說,過去一年關於他和華大的各種新聞和爭論層出不窮,這艘中國基因測序領域的巨型航母,如何能在市場上更加平穩前行是其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1

主營業務PK

根據華大年報,生育健康、複雜疾病以及基礎科研是其三個主要業務板塊,營收分別為11.36億元、4.57億元以及4.0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28%、19.11%以及22.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華大在藥物研發業務上實現營收9085.7億元,儘管在總體營收中佔比並不大,但同比增長達到了52.95%,是同比增長最多的業務單元。

從業務佔比上來看,生育健康仍舊是華大最主要的業務板塊,佔比達到了54.21%,這也被外界認為是其最講得明白的商業模式。

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中國NIPT的檢測量已經達到160-200萬例左右,其中華大基因和貝瑞和康大約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NIPT的整體市場滲透率大約9-11%;未來中國NIPT市場有望達到每年1000萬級的樣本量,市場滲透率超過50%以上。

2017年,華大生育產品臨床檢測累積服務近500萬人,已完成超過28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檢出率和特異性均大於99%,檢出了3.8萬餘例染色體異常胎兒;超過153萬名新生兒或孕婦接受了耳聾基因篩查的檢測服務,幫助約8萬攜帶者防聾控聾。

此外,在新業務拓展上,華大推出了兒童及成人安全用藥兩項篩查產品、耳聾基因檢測升級產品、孕期營養新產品、無創孕期腫瘤新產品等。

目前,華大在生育健康業務上的主要客戶為國內外的各級醫院、體檢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和大眾客戶。2017年華大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等多家醫院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並與安徽省阜陽市、安徽省壽縣、貴州省畢節市、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泰安市、河北省張家口市、青海省海西州、河南省滑縣等地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覆蓋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新生兒基因檢測等多個項目。

去年通過借殼成都天興儀錶搶先華大一步登陸資本市場的貝瑞和康也於近日公布了2017年財報。2017年,貝瑞實現營收11.71億元,同比增長27.07%,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為2.33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54.12%。

根據此前借殼方與上市公司簽訂的《業績補償協議》(對賭協議),2017至2019年度的凈利潤(指貝瑞相關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28億元、3.09億元、4.05億元,即未來三年凈利潤累計超9億元。

作為在NIPT領域華大最大的競爭對手,在醫學檢測服務上,2017年貝瑞實現營收6.47億元,同比增長8.49%。該部分業務包含NIPT以及腫瘤檢測等,佔到了總營收的55.21%,儘管仍是貝瑞佔比最大的業務單元,但實際上這部分的佔比與2016年相比,反而減少了9.46%。

在遺傳病領域,貝瑞推出了面向產科的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和染色體拷貝數異常的檢測、面向生殖領域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面向兒科的全外顯子組測序檢測的產品和服務。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醫療機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行業收入約為28億元,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預計2017年增長50%到42億元,未來三年增速不低於35%。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NIPT領域,同樣具有傳統優勢的華大和貝瑞的競爭將會不斷加大。

2

爭議不斷

毫無疑問,汪健和他的華大始終處於輿論中心。

去年底,汪健在一次訪談中表示反對接種宮頸癌疫苗。他認為普通老百姓沒必要接種宮頸癌疫苗,早期檢測則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此話一出不僅引起了業界爭議,還讓華大在一天之內市值蒸發了22億元。

這樣的表態顯然與華大進行的腫瘤檢測業務有著直接關係。複雜疾病是華大僅次於生育健康的業務板塊,2017年實現營收4.57億元,同比增長19.11%。而具體到HPV領域,2017年華大推出的HPV民生項目檢測樣本量近60萬例,覆蓋全國21省40個市或地區,新增青島、拉薩、新疆、海西州、阜陽5個地區,累計約17萬例。

據Illumina 公司預測,全球腫瘤診斷與治療應用方向為120 億美元,佔全球基因測序市場60%,是基因測序最主要的應用市場。在基礎科研服務逐步趨於飽和的情況下,未來腫瘤及複雜疾病基因檢測將是華大的主要發力點之一。

2017年,華大的腫瘤基因檢測服務業務與國內超過160家醫院有業務合作,全年為約1.6萬名患者提供了腫瘤相關基因檢測服務,檢測結果為臨床診療提供了科學依據。腫瘤基因檢測業務方面,與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及省份超過70家三甲醫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並簽訂了具體服務合作協議。與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疾病相關的HLA業務已與國內超過110家醫院及科研院所、20個各級骨髓庫和臍血庫有穩定的業務合作,檢測樣本數超過49萬例。

年報中,華大表示要以現有產品為起點,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和質量,進一步做大做強現有的生育、腫瘤和感染等方向的臨床檢測產品,同時加快科學研究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並推出更多臨床應用基因檢測產品,強化競爭優勢。計劃全年為過4萬腫瘤患者提供各類精準篩查、診斷指導及預後監測,積極推動腫瘤檢測民生產業模式。

3

全產業鏈布局

4月18日,汪建對外宣布,華大要建設未來醫院、未來醫學院、精準醫學研究院,並強調華大一定要拿到自己的醫療資質、教育資質,「否則我們就是個流浪漢」。同時,華大還和樹蘭醫療聯合發起了一項「基因醫生計劃(GeneDoctor Project,GDP)」。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楊爽接受採訪時表示,「基因醫生計劃」可能通過華大自建的未來醫院實現,也可能把樹蘭的未來醫院變成國內第一家「基因醫院」。

2017年3月,河南省新鄉市與華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在新鄉建設全國首家基因醫院,開展遺傳性出生缺陷基因篩查、新生兒藥物基因組檢測、基因庫建設等業務。而據楊爽透露,華大在深圳總部的自建自營醫院也在建設過程中。同時,也可能通過建立一兩家標杆性醫院,並通過輸出管理的方式,賦能全國更多的醫療機構。

作為產業鏈的延伸,華大顯然希望通過優勢資源的整合,進一步完善在高端診斷、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的全方位技術和產業布局,實現公司自主產品在基因組學應用領域的全面覆蓋,在生命科學產業大潮即將到來之際確立先發優勢。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華大的投資併購,事實上,華大此前的海外收購併不盡如人意。

2013年華大完成對Complete Genomics的全額收購,就此補上了其在基因檢測設備方面的短板。然而僅僅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2015年底,這家曾被華大寄予厚望的美國子公司不僅CEO克里夫·里德(Cliff Reid)宣布辭職,同時還進行了大幅裁員,而其超級基因測序儀Revolocity的上市計劃也被迫擱淺。最終,Complete Genomics變成華大的研發機構,以支持華大基因的產品和臨床試驗,其主要任務也不再是提供Revolocity基因測序儀。

2017年,華大的海外營收為4.99億元,其中亞洲(不含中國大陸)營收為1.61億元,同比增長最大,達到40.23%,而歐洲、非洲及中東在海外版圖中佔比最高,達到10.57%。此外,美洲地區的營收為1.4億元,同比增長25.32%。

未來,華大計劃通過境內外併購等多種資本運作方式,深化公司的全球產業布局,發揮資產和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快速實現戰略目標。通過投資和併購歐美體外診斷行業中的優秀初創公司和成熟企業,有效整合公司在測序儀製造、體外診斷方案、全球分銷網路的先行優勢以及投資合作對象在細分領域的技術先發優勢。此外,構建非洲新市場藍圖,積极參与政府援建、國際組織合作扶持項目;進一步加強海外臨床實驗室本地化合作。

本文版權屬於E葯臉譜網(www.y-lp.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葯經理人 的精彩文章:

綠葉製藥:業績強勁增長30%,海內外創新成績顯現
2018最值得關注的藥物預測:12種顛覆性新葯重磅產品將上市!

TAG:E葯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