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溫毛主席的《手中有糧》

重溫毛主席的《手中有糧》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這是毛澤東主席在1959年寫下的四句話。語義直白,要求明確,號召全國人民立足自身,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多種地多產糧,解決好廣大群眾的口糧問題,共同應對各種困難挑戰。

最近兩天,經過因中信通訊所引發的全民大討論,相信很多人對這四句話又有新的認識,也更加理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八個字的深刻內涵。

1959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可謂內憂外患。所謂內憂,也就是三年困難時期(1959年—1961年)的開始,由於「大躍進」等運動,人民群眾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有的地方甚至連生存都成了大問題;所謂外患,也就是與某國的關係全面緊張,某國即將全面撕毀與我國的各項合作協議,影響非常深遠,我國的國際生存環境迅速惡化。

毛主席用一生的鬥爭經驗告訴我們:越在困難時,越是要緊緊地依靠自己的雙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能靠得住的力量就是我們自己,最終能夠拯救中華民族的只能是我們中國人。依靠其他任何力量,都只能是幻想。

當時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根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毛澤東傳(1949―1976)》,1959年7月,正值召開廬山政治局擴大會議。毛主席7月5日在《關於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〇年度糧食分配和糧食收支計劃調整意見的報告》上寫了批語《糧食問題》。「手中有糧」這四句話就是從這篇批語中摘出來的,並逐漸為全國人民所熟知。後來,這四句話被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定義為四言詩,還被收入毛主席的一些詩詞集。

當時,毛主席率領全黨糾正1958年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所引起的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為此,黨中央又於1959年7月2日在廬山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繼續糾「左」。

當時,由於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共產風」、浮誇風、命令風、幹部特殊風和生產瞎指揮風,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1958年9月9日,廣西環江縣紅旗公社城管大隊放出全國最大的糧食「衛星」――「水稻畝產十三萬斤」。由此「環江縣的糧食已堆積成山,無倉可放了」。事實上,環江縣1958年全年糧食上報產量3.3億斤,實際產量卻只有1.05億斤。而徵購任務是0.71億斤,環江縣想盡各種辦法才湊夠數目。

到1959年春,農民的口糧已無法保證,斷糧的農戶越來越多。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安徽這五個產糧大省,在1959年春也發生缺糧。在此重要時刻毛澤東於1959年4月29日寫了一封給省、地、縣、社、隊、小隊六級幹部的《黨內通信》,特彆強調了講真話問題:「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不講經過努力實在做不到而又勉強講做得到的假話。收穫多少,就講多少,不可以講不合實際的假話。對各項增產措施,對實行八字憲法,每項都不可講假話。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與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應當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面壓出來的。上面『一吹二壓三許願』,使下面難辦。因此,幹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

廬山會議期間,糧食部副部長陳國棟在《關於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〇年度糧食分配和糧食收支計劃調整意見的報告》中建議,在城市中繼續執行糧食以人定量的辦法,在農村中繼續執行糧食定產、定購、定銷的辦法,只是將糧食產量、購量、銷量和農村留糧標準根據生產和消費變化的情況,作必要的和可能的調整。每年在定產基礎上增產的糧食,國家只增購40%,農民得60%。如果減產,則相應地減少徵購數字。報告認為,原定的糧食徵購指標1155億斤,只要做好工作,還是可以辦到的。原定的糧食銷售指標975億斤,則偏大了一些,可以調整為855億斤。只有這樣,補充國家庫存才有保證,才能把糧食工作的被動局面扭轉過來。

毛主席充分肯定了這個報告。他說:「陳國棟同志的報告是一個重要文件。請各大區區長主持討論,細緻地討論,討論兩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這個文件所述的意見。」同時,毛澤東又提出了五點補充意見,其中第四點是:「好好地精細地安排過日子。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實際產量安排過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過得還不錯嗎?這樣做,農民的糧食儲備就可以增得較多了。手裡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從此,毛主席的這四句話,被人們廣為傳誦。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四句話的含義,早已突破單純的多產糧的概念,逐漸成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代名詞。

此時此刻,重溫毛主席的這首四言詩,

一是要牢記實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落後,高喊口號,盲目樂觀,結果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二是要堅持自立更生、艱苦奮鬥,世上沒有救世主,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我們自己,要徹底放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路,把關鍵的東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偉大的夢想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三是保持戰略定力,不管外界如何風雲變幻,都要保持內心的清醒堅定,要來的終究要來,晚來不如早來。要始終把壯大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在小處爭得失,不犯戰略性錯誤;

四是要適應變化了世界。這個世界已經發生變化,我們不能因為已經不再飢餓,就忘記飢餓可能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襲來。即便是身處夏日,當暴風雨來襲,我們也可能要暫時換上冬裝,以保護好我們的每一寸肌膚。

五是樂觀主義不能丟,困難是有的,但困難終會過去,要相信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相信自己,相信奮鬥,只要「腳踏實地」,終會「喜氣洋洋」。

最後,將毛主席的批語《糧食問題》全文照錄如下:

糧食問題

此兩件印發各同志。陳國棟同志的報告是一個重要文件。請各大區區長主持討論,細緻地討論,討論兩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這個文件所述的意見。但覺:

(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確實好的情況之下,徵購一千一百億斤,力爭辦到,這是變被動為主動的第一著。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後確實較去年好,確實證明無妄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徵購到這個數目字呢?

(二)下年度銷售計劃,我感覺不但一千另二十億斤,是太多了,這個文件上調整為八百五十五億斤,似乎也略為多了一點。是否可以調整為八百億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億呢?告訴農民,恢復糠菜半年糧,可不可以呢?苦一年、兩年、三年,就翻過身來了。多儲備,少食用,以人定量,糧食歸戶,食堂吃飯,節餘歸己,忙時多吃,閑時少吃,有稀有干,糧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飽吃好,可不可以這樣做呢?

(三)多產糧,是上策。田頭地角,零星土地,誰種誰收,不征不購,主要為了解決飼料,部分為了人用。恢復私人菜園,一定要酌給自留地。凡此種種,可以多收。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主要豬吃,部分人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細地安排過日子。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實際產量安排過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過得還不錯嗎?這樣做,農民的糧食儲備就可以增得較多了。手裡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五)在今年秋收確實知道糧食比去年增產的情況之下,一定要划出牲口飼料、豬飼料兩種,一定要比過去多些,是否可以有人糧的一半?人糧一斤,飼料半斤。各地情況不同,勢必有多有少,但一定要下決心注意這個問題。除災地外,飼料一定要比過去多些。增加飼料,極為有利。牲口是動力。一部分牲口是肉食奶食(老牛、菜牛、奶牛)。糞可肥田。皮、毛、骨、角,大有用處。吃肉多,吃糧少,動物蛋白,優於植物蛋白,人的體格會更發展,會更健康。豬是肉食,又有肥料。在三、五、七年以內,力爭做到一畝田一頭豬。一頭豬就是一個小型有機化肥工廠。肥料的主要出路是豬,是一畝田一頭豬。

以上幾點意見,只供同志們此次討論的參考,切勿下傳。不對之處,準備修改。

毛澤東

七月五日上午六時

圖片來自騰訊科技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土木公呈 的精彩文章:

這幅書法作品拍賣價1200萬,你怎麼看?

TAG:土木公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