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拖延症晚期?那是你不夠了解自己!

拖延症晚期?那是你不夠了解自己!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段胡適先生的留學筆記: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適之啊胡適之! 你怎麼能如此墮落! 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 子日: 吾日三

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看到著名學者、思想家兼詩人的胡適也會為自己的拖延懊悔不已,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你可能會想:原來名人犯起拖延症來和我們普通人是一樣的,看來拖延症真的是不治之症了。也許你經常因為自己的拖延而飽受痛苦與自責,但是如果你認為拖延症是不治之症的話,那說明你並不了解拖延症。而《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只看它的名字你就會得到這樣一條信息:拖延和心理有關。而這條信息也正式是《拖延心理學》 這本書所要傳達的。

作者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諮詢師,致力於研究拖延25年,長年在電視節目與訪談中公開探討自己對拖延的研究,並提供與之相關的心理服務。有趣的是,儘管兩位專家在此領域深耕幾十年,他們也曾深受拖延的困擾,甚至編造出家中人去世的謊言——就像大多數人曾經做過的那樣,甚至在完成本書的過程中也拖延過,這是作者在《拖延心理學》中所承認的。親自在拖延中掙扎過,又研究了拖延這麼多年,兩位作者的專業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拖延心理學》通過收集的大量案例,從認知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和神經生物學等方面解釋了拖延行為形成的原因,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實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只要能了解拖延表面下掩蓋的心理癥結,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進而改善自己的拖延狀況,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拖延心理學》首先向我們展示了造成拖延的兩大原因:存在認知錯誤以及對時間的誤解。

首先是認知上的錯誤。拖延者普遍存在四種認知錯誤,即恐懼失敗、恐懼成功、恐懼支配以及恐懼親密或疏遠的關係。

恐懼失敗的原因

害怕失敗的人的心裡存在一個等式: 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對追求完美的他們來說, 如果一件事最後呈現的結果沒有達到他們想像中的樣子,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這時他們把「糟糕」的表現,不由自主地代進那個一看就經不起推敲的等式中去,他們要面對的是自己不夠完美,是自己能力有問題,是自己變成了失敗者。這是完美主義者所不能接受的。為了避免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深入探究,他們便會採取拖延的方式來對待一些事情。因為有了拖延,「表現不再等同於能力,因為期間缺少完整的力。」他們會用拖延來安慰自己:如果我早點行動,時間就會多一些,我就會做的更好。

恐懼成功的原因

害怕失敗的心理你可以接受,那麼害怕成功則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了。誰不嚮往成功,誰不渴望成功呢?怎麼會去恐懼成功呢?對這一類的拖延者而言,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曾意識到自己有這個問題。事實上,在他們心中,面對成功首先要面對的是一系列的內心衝突。比如,一旦我成功了,身邊的人會增加對我的期待,那麼我的壓力也會增加。就像一個跳高運動員,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訓練了很久,當他終於打破記錄後,別人又把橫杆升高了。而拖延讓自己免於承受更大的壓力。再比如,有人認為自己不配成功。這種認知很大程度上源於家庭的影響。經常抱怨你不夠聰明的父母,或者非常優秀的兄弟姐妹,都可能造成拖延者內心的自卑。當他們將要走向成功時,這與他們對自己的認知發生了衝突。於是他們選擇拖延來維持自己很差的認知。

被支配時拖延的動機

有些拖延者極其反感生活中出現的規則,這些強制性遵守的規則讓他們深受被控制的苦惱。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掌握自己的生活,以此增加內心增加的安全感。而有一些規則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要遵守的,比如,上級安排的任務我們要及時完成。而這一類的拖延者反感規則,規則讓他們感受到到拘束。遵守意味著「屈服」,意味著失掉尊嚴。在他們心中也有一個等式:自我價值感=能力(具有獨立性,反對受控制)=表現(通過拖延,我說了算)。因為有了拖延,拖延者得以捍衛自我價值感和尊嚴。

對人際關係的恐懼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對親密或疏遠關係的恐懼,也會造成拖延症的拖延。恐懼疏遠的人需要與他人聯繫在一起,才會感到更有安全感。一旦讓他們獨自完成一件事情,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焦慮,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地單獨行動,於是他們會退縮。而拖延,就是他們用來保護自己的最好工具。恐懼親密關係的人,害怕太近的關係會使自己心力交瘁。如果對方認為「我們」關係很近,那麼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侵犯「我」的利益了。或者對方好像永不滿足,要求越來越多,「我」感到很不舒服。當意識到這種情況將要發生時,不喜歡親密關係的人往往就會拿起拖延的武器,以期能夠推遲甚至阻止這種情況出現。不管是恐懼親密還是恐懼疏遠,拖延都保護拖延者的心理舒適區不會遭到動搖。

對時間的誤解

除了存在心理認知上的誤解,拖延者的另一大問題是對時間的誤解。如果拖延著內心裡的時間與鐘錶上的時間不符,你就會聽到類似「不是還有明天一天的時間嘛,著什麼急呀」的說辭。

可以看出,拖延者內心中的「一天」要比鐘錶上的「一天」更多,所以他們不著急。這種情況下,拖延者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情還可以忍受,如果是與他人共事,這無疑會給他人帶來困擾,而拖延者本身也將承受更多的壓力。事實上,拖延者的主觀時間與鐘錶時間相差太多的話,這也與心理有關。

清楚了拖延的根源後,再對症下藥就比較容易了。《拖延心理學》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實施這些方案前,你還需要注意幾條原則,這幾條原則在幫助你克服拖延時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改變是一個過程。要經歷「關注問題—準備解決—採取行動」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不要為自己沒有立即採取行動而氣餒,每經歷一個階段都是一次不小的進步,這也是一種成長心態。

內心抵抗時詢問自己:是什麼讓我感到特別不舒服?我是否正在面對某些我過去一直不想面對的事?當你認清自己內心抵觸的根源時,你的理智會回歸,你就會自動對自己的抵制心理 採取反擊了。

接下來是真正的解決方案:

武器:制定明確的目標與可行的計劃。不明確的目標舉例:我明天要把今天沒做完的事情做完。 明確的目標:今天我沒有寫工作報告,明天我要把它寫完。不可行的計劃舉例:我打算下午用兩小時自學完40頁數學教材。可行的計劃:我下午要用兩個小時自學完20頁的數學教材。要注意,明確性與可行性是兼備的,並不是只具其一即可。

方法A:學會判斷時間。做計劃可以很好幫助拖延症慢慢接受客觀時間。《拖延心理學》里介紹了「非計劃」的計劃方式。「非計劃」用來寫下你今後一周必須要做的事情,在那些你預料可能有其他事情發生的時間段,只做好標記即可。將安排好的事情與日常事務(如購物、打掃房間等)還有娛樂活動等都寫進去。注意一點,不要將你有很大可能會拖延的事寫下來!比如你應該寫一篇論文或者要把工作總結寫完,這樣你應該達成的目標不要寫下來!等你列完一周的「非計劃」後,對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去實現你的目標,你就心中有數了。當你在實現你的目標時,每工作半個小時就在表上塗掉半個格子,用來記錄你的實際完成情況。這會幫你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做了多少上,會給你帶來成功的經驗。並且一周結束時,如果你只花了一個小時在目標上,你就沒有辦法欺騙自己。而如果你花了五個小時的話,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

方法B:學會接受與拒絕。當你因為羞於開口尋找幫助而開始拖延時,你就需要開始反思自己了。依靠別人的幫助並不意味著自己的失敗,世界上沒有人只憑自己就能做好所有的事。 所以去找到支持你、有能力幫助你的人,去尋求他們的幫助。同時也要接受挑戰。當自己面對新的挑戰而想退縮時,思考新的挑戰是否能讓自己增長知識?是否有助於自己的發展?我們同樣也要學會拒絕拖後腿的事情。當你打開電腦工作時,你真的必須要清理你的書桌嗎? 同事請你做一件事情時,你真的每次都要答應嗎?是否幫助他的過程讓你感到煩亂,甚至自己的工作進度也受到了影響呢?要學會對一些無法幫助自己前進的事情說「不」。

方法C:讓運動開啟積極性。運動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還可以引起人的積極情緒,也有利於大腦的成長,這是科學所能證實的。你可以加入一些音樂與舞蹈來調劑運動,也可以與朋友結成夥伴一起運動,來緩解運動中的無聊。剛開始運動的時候也要一點點的進行,不能操之過急,超負荷的運動量不會起到任何有意義的幫助。《拖延心理學》還給出了運動大腦的方法。不管是身體運動還是大腦運動,這些都對我們克服拖延有積極的意義。

拖延症並不是不治之症,解決拖延的過程也不並不艱難,相反,拖延症很容易解決。而解決拖延的過程,實際上是了解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只有你正視自己內心的問題,並試著接受自己,你才能與自己成為朋友,才能在學習與工作生活中發揮更多的積極性。正因為我通過了解拖延進而了解了自己,才能在拖拖拉拉看完《拖延心理學》的前半部分後,毅然決定改變自己,迅速讀完下半部分,並及時寫下這些文字。拖延症,一點也不可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望長歌 的精彩文章:

TAG:望長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