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見村醫塗光生——50年孤獨的堅守,接診村民50萬人次

又見村醫塗光生——50年孤獨的堅守,接診村民50萬人次

從1968年開始學徒,1971年正式當上「赤腳醫生」,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塗光生已經在鄉村衛生事業一線堅守了整整50個春秋。

四月槐花將謝,67歲的塗光生卻坦言:看樣子我一下子還退不下來,這裡的村民需要我。

有一種地理位置叫偏遠,舒安街位於江夏區最南端,而五里墩村那一片又是舒安街最偏遠的,緊鄰鄂州的塗鎮,都市的快節奏似乎與這座梁子湖半島沒有絲毫的干係。塗光生卻一直蹲守在這裡。

再次見到塗光生,他在村衛生室忙得不亦樂乎。四張長條椅上,坐滿了人,有四個中老年婦女在打吊針,其中一位老奶奶坐在輪椅上,說是患有多年的帕金森綜合征。老奶奶輕聲喊:塗醫生,我腰疼,你幫我活動一下。身著白大褂的塗光生應聲而起,從背後抱起老奶奶,輕輕抖動。放下老奶奶,有兩位老年人要量血壓,塗光生一一滿足需求。

說是村衛生室,其實就是塗光生家的私房,兩層蓋了近二十年的小樓,後面院子里搭蓋的是廚房,二樓自己住,一樓面積不大,卻拾掇得井然有序,觀察室、配藥房、理療師、藥房,精巧而細緻。跟一般村級衛生室不同的是,藥房前後兩小間,前面分別划出中藥、中成藥、西藥三個區域,其中中藥佔了近一半。後面一小間是倉庫。衛生室乾乾淨淨,纖塵不染。

一位老奶奶打完吊針,要結賬。塗光生說:兩瓶吊針加一盒內服的葯加上5塊錢的診療費,總共54塊錢,醫保報銷19塊,需要付35塊。旁邊有人就說:真不貴,城裡醫院打一針就要一兩百。

記者注意到,塗光生至今還在大量使用4毛錢一支的青黴素。作為最基礎最便宜的抗生素,青黴素幾乎很少見到了,塗光生卻認為:只要用得好,再便宜的葯也會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雖說村衛生室名稱叫五里墩村衛生室,但是周邊的塘口、南咀、何橋幾個村衛生室很多年前就沒有村醫了,這個衛生室實際上負責四個村,還要兼顧公共衛生服務。而且臨近的張塘、祝廟等幾個村的村民也喜歡往這裡跑,說是信得過塗醫生。

其實塗光生也改行過幾個月。1999年,基層衛生院實行一體化管理改革,衛生院調劑四個人到村衛生室,人員多了,塗光生認為自己沒必要再待下去,年底,他主動離職,去鄭店街辦了個塑料顆粒加工廠。幹了不到半年,村裡幾個長輩坐了幾十公里的班車,找到他的廠子,說:你要再不回去,衛生室就要整垮了,要是垮了,哪個給我們看病?細問之下才得知,留下來的幾個村醫收費太高,村民看病負擔猛增,主要是村民只相信塗光生的醫術,無奈之下村民就委託幾個輩分長的老人來請塗光生回去。塗光生只得關掉廠子回到村裡。

彼時,農村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小孩,其他村醫看到當村醫沒有前途,先後離職,周邊幾個村的村醫也先後走了,剩下塗光生孤零零一個人。小小一間衛生室,卻需要承擔數千人的健康守護重任,在沒有實行基本藥物管理制度之前,靠精湛醫術和微利支撐的衛生室每年為塗光生帶來十多萬的純收入。實行基本藥物管理制度後,藥品差價取消,塗光生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公共衛生服務每年的3.7萬元補貼和每年一萬多元的診療費用。他的衛生室淡季時平均每天都有10個左右的病人,高峰期每天則有幾十號人病人,對於一個地處偏遠的村級衛生室而言,已經是相當可觀了。有村民說,塗醫生經常免掉困難病人的5元診療費,相當於免費看病了。

因為一個人要服務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村民,特別是晚上出診時出行不便,塗光生自掏腰包1.52萬元買了兩電動代步車,作為衛生室的「120」。前些天的晚上8點多鐘,附近有位塗爹爹打電話給塗光生,說是頭暈得厲害。塗光生二話沒說,拿了血壓表和一些常規藥品,開上他的電動「120」,冒雨找到老人的家中。經過反覆檢查,老人沒什麼大礙。在周邊六七個村,所有的村民都存有他的電話。上門出診,已經成為塗光生的常態,無論風霜雪雨,背著藥箱,打著手電筒,行走在鄉間小道,塗光生總會準時出現在患病村民的家中。

記者看到,67歲的塗光生操作電腦十分嫻熟。區里2006年開始搞新農合,區衛生部門給每個衛生室配備了電腦,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塗光生來說,55歲才接觸電腦,的確有些難度。為了學會電腦,他每天花錢租車,請當時附近還在運行的石膏礦工作的幾位大學生輪流培訓,硬是啃下了這塊「臘骨頭」。

塗光生五個子女都先後進城,成家立業,但他從來沒有在城裡過個一個春節。2010年的大年三十,塗光生尋思:今天看樣子不會有病人了,進城跟兒女一起吃個團年飯。上午9點多鐘,剛剛收拾好準備啟程時,村民喬南山突發腦血栓。病人被送到衛生室,塗光生給他注射了一瓶甘露醇,穩定病人的病情後,囑咐病人家屬將病人送到區第一人民醫院進一步治療。因為處置及時妥當,病人經過一段時間住院,慢慢恢復了。提起那件事,塗光生心有餘悸:幸虧那天走得不早,不然的話病人就給耽誤了。從那以後,塗光生就徹底放棄了進城過年的念頭。

十六年前,孫女出世,老伴進城帶孫子,原先的兩人世界變成了塗光生一個人的天地,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自己做兩層樓的衛生。有一天,衛生室先後有28個病人需要輸液,塗光生從早上忙到晚上,午飯竟然忘記了。最近一段時間,塗光生還要忙於四個村的公共衛生服務,最忙的一天,他一個人完成了90多個村民的照相、體檢、登記工作。

這些年來,塗光生先後帶了三個徒弟,其中兩個在城裡從事個體行醫,另一個則棄醫從商。三個徒弟的收入都是他的許多倍。塗光生說,看到他們過得好,我也很知足了。為了他人能夠過得好,塗光生竭盡所能利用自己精湛的醫術為村民解除痛苦,幾十年來,他接診過的病人累計超過50萬人次,從來就沒有「失過手」,很多疑難雜症病人,送到大醫院治不好,回到村裡後,他通過中西醫結合,屢屢出現奇蹟。對於一些絕症病人,塗光生總是那個「送最後一程的人」,有一年,有個村民腸癌晚期,為讓病人離去時少些痛苦,塗光生連續一個多月,天天晚上上門為病人打針陪護,直到病人安然辭世。作為一個全科鄉村醫生,塗光生幾乎什麼樣的病例都接觸過,其中經他接生的,不計其數,年紀最大的已經當上了爺爺奶奶,有的甚至一家三代都是他接生的。

醫者仁心在他身上還表現為無私助人。幾十年來,到底為困難病人免除了多少診療費和醫藥費,沒有人能算得清。不僅如此,塗光生先後資助貧困學生十多個,有的成為城裡醫院的業務骨幹,有的則當上了村支書。有一年,塗光生去區里辦事,下班車時,不小心劃傷了手指,一個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看到這種情形,趕緊跑到附近藥店買來創可貼給他包上。塗光生想了半天,這才想起來年輕媽媽是他當年資助過的一個貧困女孩。村裡許多在外工作幾十年的人,只要看到塗光生,就能第一眼認出來。每年生日,總有不少人趕到衛生室為他祝賀生日,塗光生說,很多事情我都忘記了,他們卻還記得。

作為全國、全市和全區優秀鄉村醫生,塗光生一直都保持著醫者的本色。他說,我也想退休,但村民不讓我走。2016年,江夏報開展年度人物網路投票,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主動為他投票,一些年紀大的村民也加入投票的行列,結果,塗光生以絕對優勢當選江夏報年度人物。塗光生說,在沒有年輕人來衛生室之前,我就不會考慮退休的事。

聽說衛生室即將要搬到村委會,塗光生既喜也憂,喜的是新的衛生室面積大,條件好,憂的是村委會沒有廚房,自己的一日三餐會成為問題。他說,我從不能把病人放在那裡自己跑回家弄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江夏 的精彩文章:

江夏的櫻花開了……

TAG:新江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