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直男」做錯了什麼,要被你們這樣diss?

「直男」做錯了什麼,要被你們這樣diss?

如果我們厭倦被誤解、被污名,我們就應該自覺抵制那些帶有偏見的符號,不只是已被污名的「直男」,還有「田園女權」、「娘炮」這些辭彙。被污名化的「直男」,和被污名化的「女權」,看似水火不容,實則都是資本塑造的鄙視鏈中被消費的對象,與其相互攻訐,不如正視這種污名現象的巨大弊端。

世界的審美觀正在變革,看似鐵板一塊,其實日益割裂。

現今,觀眾能看到《戰狼》《紅海行動》這樣十分「鋼鐵直男」的電影票房大賣,也能看到反「直男」審美、張揚「陰柔男性」的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收穫成功。

拋開抄襲爭議,圍繞《偶像練習生》成員展開的「娘炮」與否的爭論很有趣。節目一經播出,就有人指出蔡徐坤以「甜美」、「娘」等為噱頭討好女性觀眾。但很快,另一種力挺蔡徐坤、反擊所謂「直男審美」的聲音壓制了前者。

支持者旗幟鮮明地認為:蔡徐坤等「娘系美男」的氣質,象徵了一種突破傳統審美的勇氣,是對老舊的「直男審美」的衝擊。蔡徐坤並不「娘炮」,「娘炮」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父權社會偏見的詞。

事實上,早在《偶像練習生》開播前,「直男」、「直男審美」、「直男打扮」就是互聯網挖苦諷刺的重災區。儘管大眾沒有一個對「直男」的統一界定,但不言自明的是:很少再有人將「直男」作為褒義詞來使用。

隨著時間變化,「直男」這個中性詞正一步步被污名化。

為什麼「直男」不受待見?

在半個世紀之前,「直男」是GAY圈中對於異性戀男的一個特殊稱呼。

1941年,喬治·W·亨利博士寫了一本關於男同性戀者的訪談錄。在書中,他用「to go straight」這個短語形容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退出gay圈轉而喜歡女人的ex-gay們,後來,這個詞用來表示異性戀男性與bent(彎曲的)相對。

中國古代很難找到直男的說法,「直」在中國古代一般不指代性取向,而是一種性格氣質,《說文》道:「直,正見也。」

但在消費社會,「直男」被商品經濟重新發掘出來,並賦予了新的含義。對「直男」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他們的性別態度和審美趣味上。

在一篇名為《「直男」到底有多可怕》的文章中,作者這樣調侃「直男」的審美趣味:如果你化了全套妝容只是塗個裸色口紅,「直男」們會稱讚:「好漂亮、皮膚真好、素顏都這麼美!」但如果你塗個顏色重一點的口紅,其他什麼都沒塗,「直男」們就會竊竊私語:「這女的化這麼濃的妝,太妖艷了吧!」

在社交論壇和新媒體市場,消費「直男」的文章如流水線產品,源源不斷冒出來,普遍論調是:「國內直男配不上國內女性」、「直男的趣味如同災難」等,知乎上曾有一篇文章,叫《直男審美到底是個什麼姿勢水平》,就認為「中國男性普遍缺少成熟的趣味和對生活的熱忱」。

的確,部分男性審美趣味上確實有一些問題。但為什麼這會演變為網友對「直男」這一整體概念的攻擊呢?

這或許與消費社會的邏輯密不可分。在消費社會中,資本會主動取悅購買力最強的群體,通過生產一批批符號,刺激後者的消費慾望。在中國,誰是消費的主力軍呢?馬雲已經說了:「女性是消費主力軍,抓住女性就抓住了消費。」馬雲的話有數據支撐,調查顯示:超過50%的淘寶賣家是女性。女性賣家店鋪好評率也高於男性。

女性在多個領域表現出強勁的購買力,奢侈品、飲食、寵物等,戰略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發現:中國消費者已是頂級奢侈品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比例達到全部奢侈品消費的25%,其中,女性是購買奢侈品的主力。

女性經濟崛起,資本自然要向催產師一樣慫恿女性消費,「直男」就成為一個便捷的工具。在源源不斷調侃、諷刺、挖苦、黑化「直男」的帖子中,作者經常會通過攻擊「直男」引到特定消費品上,比如口紅、服飾、奢侈品,從而吸引讀者注意,大致套路是——開篇對「直男」審美口誅筆伐,然後提出自以為更高級的審美品味,進而推銷商品。

此外,還有一種套路……

責任編輯:李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2018AWE:以藝術致生活,卡薩帝開創高端家電新時代
其實,村上春樹是一位鬥士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