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一種可以治療99%婦科病的療法,還不知道的趕快看過來

一種可以治療99%婦科病的療法,還不知道的趕快看過來

女性婦科病是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

且久治不愈、反覆發作,引起失眠多夢、煩躁不安、性冷淡 、內分泌失調、容顏憔悴,甚至更年期提前等一系列併發症,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婦科病看起來難治,其實用艾灸調理婦科病簡單又有效!讓我們來了解了解:治療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常規取穴:中脘、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

治宮頸炎的艾灸驗方

【艾灸選穴】: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和八髎穴。

【方法】:每次選5-6個穴位灸20~30分鐘,七天一療程,休息一天,再進行第二療程,一般灸3個療程。

治盆腔炎的艾灸驗方

【艾灸選穴】:三陰交、阿是穴

【方法】:每次灸20~30分鐘,七天一療程,休息一兩天後,再進行第二療程,一般灸1~2個療程。除了灸三陰交穴,也可灸腹部壓痛點。

月經不調的艾灸療法

月經不調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壓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貪涼(要風度不要溫度)專家分析:女性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

中醫一般將月經失調稱為月經不調,又將月經不調歸納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過多或月經過少。但臨床上往往不是單純一種癥狀出現,如月經過多常與月經先期並見,月經過少常與月經後期並見。

1、血虛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後期,量少色淡,質清稀,伴有眩暈,失眠,心悸,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脈弱無力。

【艾灸選穴】:膻中、關元、子宮、內關、湧泉。要求:關元子宮不得低於40分鐘,內關、湧泉各20-30分鐘。

2、腎虛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初潮較遲,經期延後,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質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脈沉。治宜補腎養血。

【艾灸選穴】:八髎穴、歸來、三陰交用溫和灸,要求:歸來不低於20分鐘;八髎穴不低於35分鐘,三陰交20分鐘。

3、血寒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後期,量少色暗,有塊,或色淡質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溫喜按,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脈沉緊或沉遲無力。治宜溫經散寒調經。

【艾灸選穴】:關元、八髎穴、三陰交、足三里,用溫和灸,關元、八髎穴艾灸30分鐘,足三里三陰交各20分鐘。

4、氣鬱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後期,量少色暗有塊,排出不暢,伴有少腹脹痛,乳脹脅痛,精神抑鬱,舌正常或稍暗,脈弦澀。治宜行氣活血。

【艾灸取穴】:關元、命門、肩井、太沖

時間:關元、命門各30分鐘。肩井、太沖各20分鐘。

月經過少,常由久病失血或產後耗傷精血,或脾虛營血虛少;或先天不足、多產房勞耗傷腎精,腎虛沖任未充;或月經過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為寒凝;精神抑鬱,情志不暢,氣滯血郁等引起。月經量過多、過少都不正常,都是因為內分泌不太好。

除了治療是一方面,還要調整好心態,有正常的生活規律,解除精神壓力,不要吃寒冷的食物,不要抽煙喝酒。

艾灸治療白帶陰部瘙癢

【艾灸取穴】:帶脈、氣海、三陰交、足三里。肝膽濕熱者加太沖、行間、陰陵泉,脾虛濕盛者加豐隆、脾俞、中脘、小腸俞,陰虛濕熱者加腎俞、太溪、豐隆、行間。

【方法】: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灸治1次,7次為1個療程。

艾灸治療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屬於亦屬陰挺、陰痔範圍內。指婦女子宮下墜,甚至脫出陰道口外。症見子宮下垂或脫出陰道口外,甚則連同陰道壁或膀胱直腸一併膨出。多由氣虛下陷,帶脈失約,沖任虛損,或多產、難產、產時用力過度,產後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等,損傷胞絡及腎氣,而使子宮失於維繫所致。

【艾灸取穴】:百會、神闕、子宮、三陰交等穴位。百會可以每次艾灸10分鐘,每天一次。三陰交開始可以每天一次,5天後,可以隔天一次。

艾灸止婦女血崩的方法

血崩是中醫的名稱,是形容月經過多或非時而下,像河流決堤,崩瀉而下,凡功能性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症、腫瘤等婦科疾病均可出現這一癥狀。嚴重的患者可持續數十天出血不止,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和全身無力等一系列嚴重貧血癥狀。

治療月經過多的方法雖多,但如應用不當往往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中醫中藥治療血崩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小,但吃湯藥既費時,又麻煩。

艾灸隱白穴治療血崩,既簡便易行,效果又明顯。

隱白穴位於足大拇趾內側,距趾甲角1分,左右各一。艾條懸灸15-20分鐘(先灸一側,再灸另側),以隱白穴周圍皮色轉紅有熱感為止。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後可再繼續灸1~2天,使療效更為鞏固。灸時患者常常會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繃緊拘急感或空虛感消失,心情也隨之開朗,經量往往於灸後不久即明顯減少。

艾灸隱白穴為什麼能止血崩呢?祖國醫學認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沖任兩脈不固,臟腑失調。因此在治療上應著重補肝健脾益腎,調養沖任,其中又以健脾最為重要。隱白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按照經絡學說的原理,刺激隱白穴有健脾統血、補中益氣的功效。

艾灸隱白穴治療血崩雖然療效顯著,但當患者出血量較大,病情危急時,應及時送往醫院。

艾灸治療痛經的最簡單方法

經痛是婦科常見的一種月經病,如何減輕痛經呢?當然還是灸法。

(1)取關元、氣海、曲骨、外陵、三陰交。每穴施灸20分鐘左右,連續治療4天。腰痛重者,加灸腎俞。4次為1療程,治療間隔4天,適應於痛經,一般在月經來潮前2天施灸術。

(2)取神闕、子宮穴。按常規灸法施灸。

建議患者就診,辯證後才好配穴,在醫生指導下可以自行在家治療,定期複查。

艾灸大學堂:專為艾灸愛好者和從業者打造的精品閱讀和學習平台,在這裡,一個艾灸小白也可迅速成長為艾灸高手!一人知艾,全家享福,從此小病不上愁!趕緊掃描關注下面二維碼,進入艾的懷抱吧!

小兒健康大課堂:專為新媽媽打造的嬰幼兒健康知識學習平台!新媽媽們趕緊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吧,做一個好媽媽,就從學習兒童健康知識開始!

女子生理健康大課堂:國內唯一的女性生理健康知識學習平台!女性的各種生理煩惱,婦科疾患,在這裡都能找到康復的答案!(如:陰道炎,月經不調、痛經、宮寒、白帶、流產、不孕、上環、人流、宮頸糜爛、子宮肌瘤、卵巢、卵巢囊腫、盆腔積液等)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偶爾看到一篇帖子,覺得不錯分享給廣大艾友,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鑒
業內人士稱:常灸神闕損壽命,然而真相是…

TAG:艾灸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