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卻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卻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中有五支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部隊,被稱為國軍五大主力,分別為: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

關於這五支部隊,歷史上有著不同的有趣評價: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第5軍是練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五支部隊,基本都是美式裝備部隊。而同樣是進口裝備,曾盛名的國軍德械3個師,無一列入其中。

說到國軍的德械師,自籌備開始至抗戰淞滬會戰,都是歷史學者熱議話題。

8.13淞滬抗戰,在抗日戰爭歷史上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日軍曾幻想「三個月滅亡中國」,在歷時三個月的大戰里,日軍投入8個師團、2個旅團及海軍陸戰隊共20萬人,死傷約6萬人;中國軍隊投入8個集團軍(轄48個師和24個旅)共60餘萬人,據統計傷亡達33萬人。

在淞滬會戰開始前,國軍德械師一直被外界譽為王牌精銳,在淞滬會戰中,也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結果來看,卻遠低出了戰前人們預期。

開戰後,三個新銳德械師(87師、88師為主攻,36師為預備隊)全力圍攻陸戰隊的上海日軍。一天後第87師、88師就在巷戰中遭重創。

激戰至20日左右,這兩個中國最精銳的師就已喪失了進攻能力,被迫由其他部隊替換。

這時候,日軍主力還沒到來,而且戰鬥只進行了8天,抗戰卻還有8年。事實上,抗戰八年後出現的國民黨軍「五大王牌」,統統沒有這三個德械師的份。

國軍德械師,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中國軍隊。當時一戰結束後,德國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僅僅能保持十萬的軍隊,於是大量德軍軍官被外國僱傭,以培訓本國軍隊。

1927年11月,蔣介石正式會見了曾經當過德國名將魯登道夫高級助手的兵工炮兵專家——馬克斯·鮑爾上校。確定了從德國聘請軍事顧問,改革軍制,編練新軍,協定防務,籌措軍火」的國防改革方針。

馬克斯·鮑爾上校從德國帶領了46名德國退役軍官來中國,初期德軍上校根據中國情況,認為中國有60個師的精銳常備德械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但是由於當時經濟工業等因素限制,以及日軍侵華的爆發,60個的德械師,只成形了3個師。這些部隊堪稱當時國軍主力,戰鬥力極強。

在淞滬會戰爆發後,蔣介石將國軍主力德械師投入到了戰場,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時間德械師就損失過半,戰況慘烈。硬是憑著血肉之軀挫敗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

隨後上海失守後,僅剩的德械師稍作調整後,投入到了南京保衛戰,損失慘重,至此,國軍德械師完成了歷史使命,世間再無國軍德械師。

從結果來看,德械師雖然阻擋了日軍的主力進攻但不少歷史學者認為德械師的表現沒達到戰前預期,「表現不佳」沒達到外界傳言的「一個師能敵日軍一個師團」。

從裝備上德械師採用德國進口全套輕武器。性能與同時期德軍持平,同時還有重炮團((100毫米和150毫米))的支援。雖然整軍裝備夠厲害,但是「重表面,輕戰術」是詬病。裝備了德軍的精良裝備,卻沒有學習先進的戰術理念。

在一戰後期,德軍面對壕塹戰的僵局,德軍摒棄了步兵集團衝擊的老掉牙戰法,率先發展出精銳突擊隊穿插、工兵爆破突擊等等戰術,其作用不亞於坦克的發明。

而反觀國軍德械師,還是以人海戰術為主,試圖以裝備碾壓對手,所以才被裝備落後的日軍打敗。

當然這也不是戰敗的主要原因,日軍全面侵華是長期組織預謀的,兩國的經濟制度差是關鍵。而那些拯救民族於水火之,以血肉鑄就民族長城的人,永遠是值得我們後人銘記的。

不過讀史明智,我們也應該看到,落後就要挨打,所說的落後,不僅僅指的是工業落後、裝備落後,人的思想境界、知識水平落後,往往更能損害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戰爭實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旦風評 的精彩文章:

TAG:月旦風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