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島子:精神性水墨旨歸

島子:精神性水墨旨歸

GIF

島子

DAO ZI

島 子(原名王敏),詩人、藝術批評家、畫家。1956年11月26日生於青島市,先後畢業於西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曾任西安市文聯《長安》文藝月刊副主編,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系主任,重慶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國際美學學會會員。

學術研究和創作方向:藝術批評學;現代藝術歷史與理論;基督教藝術研究;詩歌創作;水墨藝術創作。

主要著作/譯著

《島子實驗詩選》,中國和平出版社,1987

《美國自白派詩選》,灕江出版社,1988

《燃燒的女巫:西爾維婭.普拉斯詩選》,新世紀出版社,1992

《後現代狀況:關於知識的報告》(讓·利奧塔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中國當代油畫研究:觀念變形記》,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

《後現代主義藝術系譜》(上、下卷),重慶出版社,2001,2006再版

《藝術哲學:藝術家的真實》(馬克.羅斯科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建築新範式:後現代主義語言》(查爾斯.詹克斯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輓歌與讚美詩》,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11

《島子詩選》,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

《聖水墨2007—2015》,上海三聯書店,2015

個人展覽

活水生靈:島子聖水墨展,德國,伊瑟隆-多特蒙多-基爾,2011-2012

輓歌與讚美詩:島子聖水墨(北京-香港)巡迴展覽,北京798藝術區紅星畫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11-2012

異象與啟示:島子聖水墨展,德國,漢堡,第34屆世界新教教會大會,2013

上帝,黃金獲得德國第20屆米蘇爾社會發展基金會藝術創作獎,德國,2014

我的靈魂睡你在的腳旁:島子聖水墨展,北京,宋庄藝術89藝術空間,2014

徵兆與奇蹟,中國時代CHINA TIME 2014 HAMBURG,漢堡,漢堡圖書館,2014

雙重建構:島子詩歌與水墨藝術展覽,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京師美術館,2015

異象與處境:島子聖水墨展,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基督教研究中心、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2015

奇蹟與見證,瑪琪諾斯教堂,99畫廊,阿沙芬堡,德國,2016

我願你來:島子聖水墨新作展,成蹊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6

白鳥黑飛——島子水墨展,太和藝術空間,北京,2018

苦竹·聖釘 133x66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7

精神性水墨旨歸

文/ 島子

我倡言精神性水墨,多年來所實踐的「聖水墨」大致包涵兩個層面:在價值觀層面上,與泛神論的神秘主義區別開來,從全權的唯物論、反映論哲學指令中逃逸出來,另闢蹊徑。為此,我創造了The Saintism Art這個概念;另一個屬於方法論層面,那就是「變血為墨」的藝術意志,為筆法、墨法、水法及「五筆七墨」等水墨法度所宗。

水墨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本土文化傳統即中國文人畫傳統,然而這個傳統亟需更換血液。或者說,文人畫傳統原來就缺血,因為它沒有神聖的位格。正如異燈同光,作為一種器皿,一個靈性的載體,水墨傳統所秉承的「心性」、「心印」』、「心畫」美學意蘊以及從宋代建構的「尚意」批評標準,它們本身可以蘊含形上的、超驗的靈性之光。水墨的黑白、乾濕、濃淡、枯潤、疏密,自由線條的千變萬化以及空濛迷離,都能夠寄寓聖道、彰顯靈性。它的書寫性運動,可以讓光的質感和象徵性能量來澄明那個無蔽之境,寄寓精神性的崇高。更新之後的水墨本體更帶有悲情與聖潔意蘊,可寄寓苦難及救贖的意象。歌哭、安魂、悲悼,為殉道者、為苦難的無辜大地、為生命和思想的自由,因信得救而免於恐懼和誘惑。

精神性藝術包涵偉大宗教情懷,它是唯一不受文明衰落和對社會絕望所影響的力量,是把人類與更廣闊的終極實在、超自然者聯繫起來的力量。人類失敗和無能的時刻,也應該是永恆的力量得到證明的時刻。

精神性藝術在當今的使命是,探討人類最深層次的需要和難解的生命謎團、靈魂、時間、生與死、宇宙本質以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個人與公共行為的道德準則、倫理關懷等命題與願景。政治正確並不等於道義的正當性。

考量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普世價值與個體生命發生內在聯繫,啟明時代的處境,顯現在創造性的整體結構中。

中國的文人畫水墨傳統,始於唐代詩人、畫家王維(701-761),他意識到「畫以水墨為上」,由於沉浸於禪宗,崇尚虛靜恬淡之風。到了明代,董其昌(1555-1636)就劃分南北宗,他附會禪宗的兩大宗派來劃分的,北宗神秀,尚苦修漸悟;南宗慧能,尚棒喝頓悟。「北宗」成為對於院體畫的貶義詞,五代以後的院體畫,崇尚工筆寫實,如宋徽宗的畫。這裡最大的問題就是,「南宗」完全摒棄了色彩,儘管「墨分五色」,但畢竟僅僅是「五色」,也絕非妙有萬能。

裹屍布上沒有口袋 300x147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7

我的色彩語言以墨為主,兼容金泥、金粉、金箔。打進水墨金碧青綠色彩體系、打進大教堂玻璃畫的光暈體系,再打出來為我所用。傳統中國畫所謂「氣韻」,乃是山林雲霧、江湖煙雨朦朧意象構成的審美韻致,為「生動」所用。但水墨的色彩要有光,光色交融,顯現至高的不可見的所在。

俄羅斯思想家別爾嘉耶夫說:「真正的知識分子——精神的代表,即是自由、意義、價值和品質的代表,而不是國家、社會階層和社會利益的代表。精神的代表,精神文化的創造者擁有預言的使命。」我之所以認為《苦竹》、《上帝與黃金》等系列畫作開啟了精神性水墨的道路,是因為這艱深的探究蘊含對於自由的渴求,對於義人的安慰,也是對貧乏時代的曠野呼告。

精神性水墨是啟示的藝術,預言、喚起、築基並且饋贈。

變血為墨

——島子訪談

庫藝術=庫:您如何看待藝術與宗教之間的關係?

島子=島:宗教與藝術不可相互替代,彼此獨立又緊密關聯,在眷注靈魂、指向彼岸的意義與價值這一超越性維度上,兩者之間能夠相互轉化。在我看來,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時代精神都只是材料性、介質性的東西,決定某個藝術家偉大的要素不在於此,而在於其「變血為墨」的能力,在於他的藝術給人提供了不能僅用理性思維或感性語言來充分表明的奇特的安慰。這種安慰來自靈性,來自「道成肉身」的特殊啟示。

靈性或神性從垂直啟示而來,超越感性、理性二分法。靈性不受成法約束,法不通理通、理不通則靈通,完全是被「靈力」所引導的藝術創造。

研究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可鑒,所謂「中西融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幾代藝術家沒有「屬靈的預備」,知其一,實際上一無所知。西畫東漸之後,風格、技法可以很快掌握,但從文明的核心中汲取精神營養而言,確實乏善可陳。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殊不知在民初那個時代,具有偉大宗教精神的歐洲藝術家已經構成一個實在譜系,他沒有細究藝術審美背後的總體意識與判斷力是從哪裡來的。

庫:基督精神與水墨的寫意法度是否能夠相融合?

島:偉大的宗教精神與藝術本體、與向死而生的個體之間的融合、滲透,如同真光之光源與受光及光合作用。藝術家、詩人不是憑藉其創新能力,而是憑藉其意識而區別於其他人,他更敏感、更多地意識到自己從垂直啟示的得到的經驗智慧。

關於水墨傳統,自唐代就有詩僧、畫僧如貫休、書僧如懷素,文人畫鼻祖王維修禪、亦官亦隱。宋代大詩人、書法家蘇東坡、黃山谷都自稱居士。明末清初的石濤、八大等畫僧,既秉承了佛教禪修和意象美學的文人傳統,分有主體性的覺醒,「借筆墨寫天地而陶詠於我」,強調個體心性之野逸,這樣一條獨善其身的文人精神脈絡得以承傳下來。

文人傳統為什麼後來衰敗了?有人主張直追漢唐,但我覺得根本問題是道統缺血。水墨沒有生成愛和犧牲的精神能量,失去了服侍真理的謙卑和悲憫之心。

上帝與黃金之三 58x40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4

庫:對水墨傳統有重要影響的是道家和禪宗的思想,那麼基督教神學的匯入,您在藝術處理上有何變化?

島: 道家逍遙,禪宗虛無。《聖經.傳道書》也講「虛空的虛空」,但蘊涵著宇宙、生命之道的崇高肯定,為真理保守位格。這非同小可,聖言保證了我們世代的生命不受虛無侵蝕、不為世俗權力所奴役。

我有意識的在水墨中加入「光」。多次去歐洲考察教堂藝術,包括建築、祭壇畫、壁畫、玻璃鑲嵌畫、從拜占庭到俄羅斯那些古代聖像畫,從中受益頗多,這些神聖藝術語言逐漸融入到自己的筆墨體系里,涵道映物、以光暈補氣韻。

庫:您的理念是否也不僅是改變水墨,更是對時代文化現狀和人的生存狀態的一種關注?

島:無論何種藝術,你的作品都要關照、朗現人的靈魂處境。一個藝術家的優秀在於,他比其他人更能豐富地轉化時代素材與個體經驗。很多人的技術很好,但無力觸及時代的彎曲悖謬、人的靈魂幽暗之深處,我們今天就缺少撫慰人心的力量。精神性的藝術帶有先知和預言的力量。對我而言,水墨之水乃是領洗之水、形上凈化之水。

庫:在現當代藝術中更多是強調個性與創造力,而非謙卑與順服。這是否會在您的藝術創作中製造矛盾?

島: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條路。二戰之後,面對人性廢墟,很多大藝術家終究還是回歸宗教精神。基弗對中國影響很大,他恰恰是二戰後最具宗教情感的一位藝術家,其多數作品首先是飽滿的神聖文本,然後才帶出美學文本、社會文本的意涵,內里是一個向下與大地聯結,向上盤旋升騰的複合結構,不是平面愉悅的視覺效果。他把現代主義的「內向性自律」的戒律破除了。基弗所畫的苦難大地、輓歌式風景跟策蘭、巴赫曼的詩歌意象是一致的,「非個人化寫作」正是大詩人、大藝術家的偉大所在。

吳冠中先生曾批判「美盲」,我看到這個時代「宗教盲」、「信仰盲」更是要命的癥候。宗教是歷史之謎的鑰匙,是道德、社會的堅固基石,宗教信仰及其情感是不能被任何時代所捆綁、所奴役的終極自由。我們總說「終極關懷」,其義理即是:神聖慈愛對人的有限性乃至罪性的悲憫,對生命謎團的真正澄明與超越。

庫:尼采說「上帝已死」,很多現當代藝術家也以之作為自己藝術創造的出發點。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島:從尼採的非理性「超人」進入現代性是一個錯誤的路徑,由此帶來的是「雅利安神話」,種族優越,其強人意志、自我稱義,令人性墮入獸性。至此,哲學和藝術的現代性終結是必然的。但神學的上帝自有且永有。自馬丁·路德新教改革之後,人與神的關係更倚重個人靈魂得救,個人和那個絕對他者、超自然的存在如何重建一種垂直關係。這種關係最終在屬靈的,靈魂里生成,「奇異恩典」的奧妙就在於此。

庫:在一個以「唯物論」為主導的國度,探討與追尋「神的國度」,是否感到孤獨。

島:托爾斯泰言,天國在你心中。以靈魂為祭,首要面向的就是那個至高的存在,與神同行、同在,別的都無關要旨。「因真理得自由」,以藝術、以水墨。有些東西本根本不屬於你,你的國不在地上,屬於你的已經足夠用。

太初有道 212x52cmx3 紙本水墨設色 2017

有關「自由的尺度第五回展——中國當代水墨走向歐洲」的後續報道,敬請持續關注「庫藝術」及「太和藝術空間」微信公眾號!

太和藝術空間

太和藝術空間由中國資深藝術經紀人、策展人賈廷峰先生1996年創立於安徽合肥,2009 年入駐798 國際藝術區。空間是50 年代初由東德設計並建造具有包豪斯風格的排架大跨式廠房改建而成,展廳面積500平米,縱高5米,展線逾100米。二十餘年來,太和藝術空間已展出過數百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太和藝術空間始終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國際視野的拓展,發現和挖掘富有潛力且兼具獨立創造精神的藝術家,並將攜手藝術家通過反覆的藝術實踐,繼續植根於中國古老文明,汲取世界藝術養分,彰顯人文關懷,不斷延伸學術的專業與前瞻,重塑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標準,生成並發展出一條自由的藝術道路。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正式開始發售

一本以亞洲範圍為核心的當代水墨文獻圖書

400多頁彩色高清特種紙印刷,帶來全新閱讀感

收錄亞洲最富代表性的17位批評家與30位藝術家

本書以獨立視角重新解讀「水墨現代性轉化」

採用繁體中文呈現,中國內地,港台地區同步發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馬樹青個展即將開幕
楊佴旻——水墨語言的開創者

TAG: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