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期間,粟裕大將因為什麼事情,緊張的徹夜難眠?

淮海戰役期間,粟裕大將因為什麼事情,緊張的徹夜難眠?

粟裕是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為新中國的建立和軍隊建設立下了赫赫功勛,有常勝將軍之稱。那麼另粟裕大將緊張到徹夜難眠的一場戰役是那一場呢?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

淮海戰役期間,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將國民黨黃百韜第7兵團10餘萬人全部殲滅,兵團司令黃百韜被擊斃(一說是自殺)。解放軍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戰事中取得了完勝。此時的戰局是這樣,奉命增援的國民黨第12兵團在進攻宿縣的過程中,因為孤軍深入,位置突出,被中原野戰軍重重包圍在雙堆集地區;而徐州的杜聿明集團則正準備放棄徐州沿永城、渦陽向南逃竄。

粟裕發現杜聿明集團撤出徐州,急忙以7個縱隊30萬人發起追擊、攔截,同時從南線抽調3個縱隊加入北線對杜聿明集團進行迂迴包圍。正在此時,國民黨方面的撤退計劃改變了,杜聿明在撤退途中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命他放棄原先制定的撤退計劃,轉而向東南方向的雙堆集攻擊前進,謀求解救被包圍在雙堆集的黃維第12兵團。

杜聿明無奈之下,不得不轉攻東南。華東野戰軍抓住時機,將杜聿明集團重重包圍在河南永城東北陳官莊地區。至此,國民黨在徐淮地區最主要的兩股軍事力量——杜聿明集團和黃維兵團,被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分別包圍。被華東野戰軍包圍的杜聿明集團,總兵力有30萬之多;被中原野戰軍包圍的黃維兵團,總兵力有12萬之多。

粟裕面臨的難題的是兵力不足,不僅要有足夠多的兵力包圍杜聿明集團,還需要一定的兵力阻擊打援。海戰役史料中說,由於兵力捉襟見肘,粟裕只好不時擺出空城計。當杜聿明集團實施突圍的時候,粟裕就只留下警戒部隊監視國民黨增援部隊,剩下的所有部隊都去防止杜聿明集團突圍,讓杜聿明感覺難以突破解放軍的包圍;當杜聿明不突圍時,粟裕則抽調一部分包圍兵力去執行打援任務。

最為至關重要的是,由於中原野戰軍遲遲沒有能夠殲滅雙堆集的黃維兵團,導致粟裕高度緊張。如果不能儘快殲滅黃維兵團,則有可能出現杜聿明集團和黃維兵團以及劉汝明、李延年等救援兵團合兵一處的情況。如果這樣的話,將對取得戰役最後的勝利造成很大的困難。最後粟裕走了一步險棋,他秘密抽調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由參謀長陳士渠率領,南下配合中原野戰軍一起殲滅黃維兵團。

此時,華東野戰軍用於包圍杜聿明集團的兵力銳減至20餘萬人,少於杜聿明集團的30萬人。此時,就是粟裕最緊張的時刻,導致他徹夜難眠。粟裕曾回憶,如果杜聿明知道包圍他們的只有20餘萬人而實施突圍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恐怕淮海戰役的結局就要被改寫了。當然,最壞的局面並沒有未出現,人民解放軍最終取得了勝利。讓我們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致敬,向革命先烈們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為什麼解不了黃百韜之圍?原因其實是這個
淮海戰役中,蔣介石為什麼不放棄被包圍的黃百韜兵團?原因竟是這個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