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三國徵文活動評選結果暨龍門古鎮孫權故里頒獎預告!

文史宴三國徵文活動評選結果暨龍門古鎮孫權故里頒獎預告!

原標題:文史宴三國徵文活動評選結果暨龍門古鎮孫權故里頒獎預告!


文史宴三國杯徵文大賽得到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鼎力支持,龍門古鎮是孫權故里,鎮上對三國文化十分熱愛,大賽的頒獎儀式將由龍門古鎮主辦,於4月28日上午9:30在龍門古鎮舉行,歡迎大家來觀禮。


龍門古鎮位於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線上的國家4A級景區,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故里。村內以獨特的明、清古建築群而聞名,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山鄉古鎮。村後有龍門山,海拔1067米,峰巒重疊,氣象萬千,為富陽群山之冠。東漢名士嚴子陵曾游龍門,觀山勢異常,讚歎:「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古鎮也因此得名。


浙江杭州地區粉絲憑市民卡可免費入場,非杭州地區粉絲可與評委統一時間內一同入場(免門票)。因活動場地有限,本次頒獎典禮限30名。龍門古鎮範圍的食宿費自理。


評委推薦

下面統計文章得分,先隆重介紹八位評委(加上大司馬共是九位),奉上他們的評選。


每一位評委推薦六篇文章,被評委推薦一次加1000分。鑒於各位評委都有想要特別推薦的一篇,六篇之中最強烈推薦的那一篇將用黃字標註,加2000分。其實這次徵文大部分都是好文章,但因為獎項設置,評委只能選擇六篇,許多文章都只是失之毫釐而已。


班布爾汗——知名學者,天涯論壇煮酒論史版塊創始人之一。有《最後的可汗》、《蒙古四大汗國》、《衛拉特三大汗國及其後人》等通俗著作,對中外歷史全面精通。


一、陳露《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


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以及對諸葛亮智慧道德化身的崇敬,當人們說起蜀漢北伐之時,都會將之看做「光復漢室」、「恢復中原」的正義之戰。而又因為秋風五丈原的悲涼無奈,人們更會扼腕嘆息於「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即使專業學者,對於蜀漢的北伐,雖會有客觀的研究分析,但也基本著眼于軍事,如以攻為守,如以戰尋機。即便提到政治層面,也大多指出蜀漢既然打出「興漢」大旗,自然要光復中原,否則無以自立。


可本文作者可說集各家大成,並通過嚴密的分析,直接指出了蜀漢的合法性危機才是北伐的根本動力。且作者如老吏斷案,一板一眼,不帶感情,將蜀漢政權從建立之初的種種問題鮮血淋淋地解剖出來,纖毫畢現,讓人大呼過癮的同時,也感到脊柱發涼。尤其對在感情上早已接受劉備、諸葛亮仁義敦厚形象,蜀漢具有先天合法性的讀者來說,本文幾乎可算得「毀三觀」。


同時,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讀者對於中國古代史的合法性問題,總具有兩種極端的認知:要麼視之為虛偽的、欺騙性的矯揉造作,要麼則看得太過簡單,似乎「大義名分」可解釋一切。本文也很好的擊破這種單向思維,告訴大家,合法性問題,既不是虛無的可隨意塗抹的破招牌,也不是某些特定人群擁有的私產。就如人性是極其複雜的一般,歷史上的合法性問題,往往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和審視,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認識。


二、劉路《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


看歷史和看小說一樣,很容易有代入感。人們掩卷閉目,都會幻想自己是歷史上的某個人物,或是智謀超群,或是武藝高強,在亂世中拼搏,創下好大功業。所以,歷史上的亂世,雖然不知有多少筆墨告訴人們那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時代,是殺人如割草,率獸食人的時代,可還是最受人們追捧。而亂世中最受人追捧的,自然是三國時代。


不過,這篇文章可算是當頭棒喝:醒醒吧,你在現實中是老百姓,穿越到歷史中,怕也不過是老百姓,而老百姓在亂世中,很慘的。即使你當了兵,以為可以一槍一棒掙個封妻蔭子,可結果也很慘。

三國時期,戰亂不息,人口損失嚴重,既是最大的魏國,人口也不過漢朝強盛時的「一大郡」。為了保證兵源,各國都建立了世代為兵的士家制度,這種制度對於士兵的人身禁錮十分嚴酷,正如文中所說的一入「士籍」深似海,成為士兵,你就幾乎成為工具,可以不再考慮自己是人了。


有機會改變命運嗎?有,也確實有不少例子。但請注意,這些成功者,是在無數默默成為白骨的人中挑出來的鳳毛麟角,就如今天萬眾創業,有幾個馬雲馬化騰?


曾有朋友感嘆,看了此文,最有切身感受。想來看此文的讀者,只要不是過於顢頇,都會明白,看亂世的故事過癮,但切不可希望亂世來臨。畢竟,我們都是升斗小民。


三、宗城《變色龍司馬懿給歷史開了一個血腥的玩笑》


本文從熱播電視劇《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形象入手,用優美的文筆,冷峻的分析力,討論了司馬懿及其家族。這個並非世家大族,但通過經營,一點點打入儒家大族網路的家族,是如何以自家利益為最高要求,步步為營,圓滑處世,最後在「法家寒門之曹魏政權」和世家大族之間的裂縫中,長成了一棵傲視一切的參天大樹。而又因為其太過以自家利益為重,一面廢除了法家政權的唯才是舉,力行法治,一面又不能遵循儒家世族的道德標準和理想追求,一切都在權詐、忌刻中走向人們最不願意見到的結局。


全文的結尾尤其精彩:「可以說,歷史辜負了寒門武夫,也給儒家大族開了一個血淋淋的玩笑。留下的,只是一江春水裡的累累白骨。」這一句,真比《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那句「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還要深刻,還要殘酷。


四、楊月淮《袁紹為什麼不「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他不需要》


對於資深三國迷來說,「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底是怎麼回事,應該不再是問題。大家都明白,擁有了天子,並不具備讓那些割地自雄的軍閥俯首稱臣的能量,但卻可以有著最強合法性,可以將大量人才吸納到身邊。所以看似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是自己找了個大麻煩,其實是弄到了政治金礦。


那麼,作為曹操最大競爭者的袁紹,主動放棄了迎漢獻帝,真是因為他「見事遲」的遲鈍愚蠢嗎?本文作者從東漢世族特點,袁紹的政治訴求以及袁紹與曹操不同之處入手,向作者解釋了,袁紹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需要,因為他自己就具備挾天子的能量而又不想負擔挾天子的麻煩,可以說,袁紹的選擇,對他來說,是最合理、最恰當的選擇。


所謂腦洞大開,高境界應該是「原來是這樣,很簡單啊,可我怎麼沒想到」。本文,應該就是高境界的腦洞大開。

五、史阿師《一個屠戶的家變,開啟了三國亂世》


三國很精彩,可這個精彩的時代卻是個飯桶造成的,這個人就是大將軍何進。曹操說他「亂天下者,必進也」,可謂一語成讖。這位屠戶出身的外戚,用一連串昏招徹底搞垮了東漢中央政府,使得天下大亂,軍閥割據。也才有三國群英們的舞台,包括曹操在內,都該感謝這位大將軍。


不過,歷史上其實沒有真正小丑型的人物,尤其是對歷史演進有過決定性作用的人,無論成敗,都不可能是小丑。何進作為東漢最後一位外戚大將軍,能夠得到士人擁護,能夠壓制宦官,能夠平滅黃巾,更不該是個小丑。


本文的妙處,就在於從頭梳理何進的生平,他的出身,他的履歷,他的功勞,他的失誤,以及他為什麼會失誤——這絕不是因為腦子不好。


通過何進,作者為讀者全景式勾畫了東漢末年帝國的政治格局圖,展現了那個時代的詭譎。讀者看完全篇,想必會說一句:何進也不容易。而不會再簡單的說一句:何進這個飯桶。


六、紀植元《此戰是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部分人竟不知道》


本篇應該是軍迷朋友最喜歡的一篇,對三國時期最大的一場戰役——淮南之戰進行了詳細解析。從將領的謀劃,雙方的軍力,使用的戰術,無不條分縷析,從最細處著眼,給讀者提供了一份戰史大餐。


對於三國,人們太多注意那些歷史名人,太過注意那些著名戰役。可對於軍迷來說,最值得看的戰役,不是那些一戰定乾坤的大戰,而是雙方勢均力敵,奇謀百出,各有勝負,激烈纏鬥之後才見分曉的戰役。就如吃西瓜自然一口下去,爽甜無比,但吃石榴,一個籽一個籽慢慢品味,也還更有滋味。


劉三解——鳳凰網主筆,影視策劃人,前鳳凰網歷史頻道主編,對於中國史的各個階段都有很深入的了解和很精妙的見解,三國史自然不在話下。


一、袁紹有充分的理由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楊月淮)

曹操的「奉天子以討不臣」策略,在過去的三國歷史討論中,一直是精妙的政治手腕的代名詞,然而,究竟為什麼比他更加強大的袁紹沒有採取這個政治策略,甚至有人將這歸結為袁曹爭奪北方戰爭的勝負手,但是作者通過對雙方家世、政治資源的精當分析,「挾天子」對袁紹弊大於利的結論,洗刷了過往對於袁紹政治智慧的低級詬病,令人耳目一新。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在於行文,層層遞進,結構邏輯設置非常清晰,由袁紹治下沮授早已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發端,進而說明「挾天子」不足以令諸侯,只可以令士族的本質,進而指出袁、曹集團對於士族的不同號召力的家世原因,最後對袁紹「代漢自立」的本心進行論述。


本文的一點遺憾就是,史料的使用相對較少。


二、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部分人竟不知道(紀植元)


「後三國時代」的歷史事件,由於《三國演義》的劇情篇幅設置,大眾傳播的廣度遠遠不能與之前的時代相比,所以可以有「冷知識」的挖掘,但是這種挖掘的角度也非常考驗作者的知識廣度,所以,從「規模最大」入手,作者確有巧思。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在於「細」,即從「淮南二叛」的時間記載入手,細緻分析叛亂的時間,由此切入戰役層面的核心變數,事實上,在過往的「故事化」敘述上,「淮南二叛」非常平面化,史料記載並不詳細,也很難立體直觀地展示雙方在戰術調度上的技巧。本文作者緊跟著就介入了地理空間層面的探討,完成了這個「魔方」的三維建構。同樣的手法也用在了對「淮南三叛」的探討上,史料使用畫龍點睛,整個過程的敘述非常順暢。


本文的一點遺憾就是,如果能有更豐富的製圖手段來支持按圖索驥,應該表現得更加清晰,當前的閱讀快感略差。


三、後三國最被埋沒的兩大名將(蘇沉船)


「後三國時代」與「前三國時代」不同,名士凋零是絕大多數人的認知,哪怕我們脫離《演義》,而從純粹的歷史角度入手,也會發現名臣、宿將的表演,並沒有之前那樣亮眼。本文作者在傳播領域指出兩位名將,實際上對於整個文章的書寫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說選題本身就給自己設定了門檻。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厚」,就是不局限于軍事史的層面來談名將,而是將其家世與後三國時代魏國的內部政治格局以及早年經歷,結合起來書寫,形成比較厚重的個人史。

本文的一點遺憾就是對於「名將之明」缺少更細緻、專業的解析,軍事上、戰例上的解剖略少。


四、子午谷之謀成功率雖低,卻是唯一的機會(王勍)


這屬於老題新解,可以說是兩千年來被反覆討論的問題,尤其是其中涉及三國大V諸葛丞相,這個計策就更加知名,論點如何已經很難說新鮮,只能從結題的論證角度上出新,而本文與鄧艾「偷度陰平」對比,可說是另闢蹊徑。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文字平實流暢,甚至可以說有一些詼諧,在寫法上很接地氣。


本文的一點遺憾就是對於主題過於集中,偏向於議論。


五、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陳露)


合法性問題其實是現代歷史研究中比較容易忽略的問題,因為古人和今人,甚至不同時代古人之間的價值觀基準都不一樣,就會對於「合法性」這個現實存在的政治因素出現「理解不能」的情況。尤其是對於當代絕大多數用「生產力理論」、進步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讀書人而言,「合法性」這個概念更顯得虛無縹緲,但是在古代社會,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政治要素,甚至能夠影響現實的政治決策。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在於通過對蜀漢政權的建立過程的爬梳,拎出了一條蜀漢政權合法性解釋敘事的主線,進而從這個解釋的推廣效果來挖掘蜀漢內部政治勢力向背的圖景,這個圖景對於我們理解整個蜀漢政權的興亡都具有基礎性的意義。


本文的一點缺憾就是沒有缺憾,可以說是滿分。


六、于禁很可能沒降關羽,保護了全軍性命,卻被曹丕凌辱至死(姬叔小白)

評語:此文可以算是「翻案」文章,不過切入點選擇極佳,也就是人們的思維誤區,是否被俘即算變節?事實上,中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實際案例佐證的,即關羽的「降漢不降曹」,儘管關聖人已經屈身曹操部下,而且斬顏良誅文丑,但是在三國的民間傳播和解釋中,關羽仍舊是不事二主的忠義象徵。從這個角度講,于禁的「囚而未降」也就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對於這個問題,哪怕是史書,也沒有給予類似的評價,究其原因,就是「囚而未降」這個事實的鋪陳並不足夠,而本文可謂補此事之闕。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對於史料的考證可謂洞悉精微,完成了對史料本身信息單元的極大細化,再進行重新組合後,發現了「朱靈」的經歷的矛盾點,進而展開分析和討論,屬於考據文章中的上佳之作。


本文的一點遺憾是史料並不充足,無從完成確鑿無疑的考證拼圖,總有一些未竟之處,略顯可惜。


楚宗渡——財經精英。網路三國史界的骨灰級前輩,尤其精於東漢史的細節並從中對三國產生新解,大司馬從宗渡兄文章中也獲益頗多。另外也精通日本戰國史,出版了特典戰爭之《織田信長》《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四部書籍。


一、此戰是三國最豪華戰役,名將雲集(趙希夷)


細節——本文無明顯瑕疵


選題——漢中爭奪戰相關討論不少,但都流於常規片面,特別個別演義場景的重複。本文通過對散落在《三國志》中多出列傳的片段進行了再梳理,復盤,重組成一場浩大的戰爭電影。為我們真正再現了這場三國巔峰大戰的全貌,堪稱顛覆性之作。


行文——細節分析極為到位,特別是結合前後事件合理地展現了張飛、馬超在協同作戰中的角色問題;對定軍山一戰的戰術節奏分析、事後的影響分析也令人耳目一新。


建議——總體完美。


二、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細節——本文無明顯瑕疵


選題——集中挖掘了三國史中社會多層次的另一面。相對於已被後世過多關注的士族、寒門問題,三國的兵家是一個極少被系統性分析展示的領域。本文對曹魏兵家的許多案例進行分析,進一步展示了曹魏兵家的相關殘酷政策。


行文——步步深入,由現象到政策到突出案例,讀來節奏緊湊。


建議——本文重點分析了曹魏兵家系統殘酷的一面。其實相反的一面是時逢亂世,三國前期兵家系統也是一條不輸於九品中正的快速升進體系。另外,還可與蜀吳、與士族系統進行對比,「曹操對兵家設立了「錯役」法」實際是漢末仕官系統的明顯規則——同郡同州一般不能自臨。而從趙至的案例可以看到,當時士族一直沒有完全固化,士族對兵家的接受門檻並不高。另外,《世語》也有王渾準備將妹妹嫁給兵家子的案例,這些可進一步發微。另外兵戶的初始設立時間也值得探究,較明顯的案例還有東吳的李衡。


三、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部分人竟不知道(紀植元)


細節——本文無明顯瑕疵。


選題——選取後三國時期的冷門戰役,進行發微。獨到之外,通過詳之有據的統計,得出顛覆常識的結論——淮南三叛是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做到了顛覆性但不誇張。


行文——詳實考證日期的基礎上,對兩次大戰的行軍節奏、爭奪要點、關鍵決勝點進行了精細分析復盤,令人嘆為觀止,大有跳出三國志身臨其境的感覺。


建議——可以對兩叛的大義名份、動員範圍(特別是淮南方)略作介紹,以使普通讀者進一步了解背景。比如毌丘儉的上表中:「臣與安豐護軍鄭翼、廬江護軍呂宣、太守張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護軍王休等議,各以累世受恩,千載風塵。」當然,這些可以另外擴散出一個題目了。


四、變色龍司馬懿給歷史開了一個血腥的玩笑(宗城)

細節——本文無明顯瑕疵


選題——由軍師聯盟出發,實際分析的是魏明帝時期的政治。讓人不由得認真審視明帝的諸多舉措,不由有發睽震聾之效。


行文——結合熱點,較有可讀性和煽動力。


建議——對曹操家族的定義應結合其譜系、考古發現、交遊、通婚系統進行審視後再定義,可以看到,閹黨、武人、豪族種種說法都有其片面性。曹家其實是漢末的頂級世族——公族。


五、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陳露)


細節——本文無明顯瑕疵


選題——從益州的本外人士之爭,引發對蜀漢法統急迫性的探討,堪稱另闢蹊徑。但本文的亮點其實在於較完整的呈現了漢末至蜀漢時代益州的本外籍之爭。


行文——以時間線為軸、貫穿前後極為系統完整,多有發微。


建議——益州本土人與外來人的矛盾,在劉備入蜀前及蜀漢中後期是一個長期先顯著的問題。但是在劉備的竊蜀成功的時間點上討論勸進名單則略欠一點說服力。因為劉備當時剛剛開始吸納。而對抗與矛盾的存在,是吸納後的顯示出的效果。


六、水淹七軍打破戰略均勢,促成了關羽失敗(王海名)

細節——本文無明顯瑕疵


選題——對水淹七軍進行了政治影響層面的發微,所謂微言大義,觀點上是極具說服力的。


行文——這不是一篇考據和細節分析的大文章,但是對水淹七軍的利弊分析極為到位。不禁令人反思,在那個時點上,若我是劉備、關羽應該怎麼做?讀史鑒今,意義正在於此。


建議——文已到位。


江湖閑樂生——天涯煮酒大咖。著有長篇連載《千古名將英雄夢》,點擊量近千萬,獲天涯頭條推薦,其中前幾部分《烈烈先秦》《傷心楚漢》《天下強漢》已經出書。此外還出版有《霸道——春秋三巨頭傳奇》《春秋五霸》《吳越爭霸》等書籍。


一、袁紹、曹操之前,此人也差點統一北中國,卻被自己打敗(姬叔小白)


姬叔小白這一篇好文,史料紮實,文字優美流暢,做到了史學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合。文章一開始,先以公元182年這個歷史節點,橫向展示了歷史大浪到來前三國各大牛人的狀況,引出公孫瓚投入歷史洪流的大背景,然後開始一步一步書寫公孫瓚「驅畔胡於塞表,埽黃巾於孟津」的光輝榮耀與爭霸之路,其中關於界橋之戰與易京之戰的戰爭描寫尤為熱血生動,充滿了令人動容的既視感。而最後一段作者筆鋒一轉,回頭去寫了公孫瓚年輕時的一段忠義之舉,使一代霸主的赤子初心躍然紙上,字裡行間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頗有一些《百年孤獨》的味道,大讚!


二、周瑜天下二分計的失敗,是東吳敗亡的開始(羅海林)


一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作者必是歷史軍事地理學與地緣政治學的專家。其實如今所謂的專家很多,但能把南北爭霸形勢講的如此通透的實在不多。作者能立足於東吳割據政權的國防部署與隱患進行思維發散,旁徵博引,通攬前後,不但橫向打通了從建業到荊州再到益州的整個長江防線的地緣形勢,而且縱向打通了中國整個南北爭霸史,真可謂厚積薄發,讓人嘆服


三、此戰是三國最豪華戰役,由一系列戰爭組成,名將雲集(趙希夷)


這篇文章就更厲害了,不僅講地緣,而且講人心。這場戰爭很複雜,要把前因後果講得深入淺出很難,但作者舉重若輕,短短數千字,將荊州的形勢、漢中的形勢、巴中的形勢、武都的形勢、羌氐的形勢、孫權的心理,曹操的心理,劉備的心理,以及劉備手下涿郡系、涼州系、東州系、荊州系、益州系的心理,以及期間一系列的小戰役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眼全局,視野弘闊,本人亦自愧不如也。


四、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現在流行的通俗化讀史有一種誤區,好像讀歷史就是讀帝王將相。其實研究古代的社會生活風貌,才是好乾貨,才是高逼格。歷史由無數個分層組成,而大多數文章,往往關注宏大敘事,而對生活細節了解不足,所以才更顯這篇文章的可貴。特別是劉路老師,能以此等諧趣細膩的敘述手法,引領讀者進入真實的三國士家生活,讓大家彷彿穿越到了兩千年前,與三國那些普通士兵們同呼吸,共命運。可以說,本文的獨特視角與史料價值,可稱本次徵文之最。


五、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陳露)


這篇也是妙文,妙在視角獨特,觀點新穎,獨闢蹊徑。可以看得出來,作者的史學功底深厚,思維發散有創見,分析條理清晰而精闢,特別是最後一段橫向與西方古代政權的類比,妙手拈來,體現了作者豐富的知識面與史學素養,如果能結合一下歷朝歷代蜀人的獨特性格再發散一下就更好了,不管怎麼說,這篇文章學術水平非常高,可稱本次徵文之最。


六、變色龍司馬懿給歷史開了一個血腥的玩笑(宗城)


這一篇是我看過寫司馬懿的文章中寫的最好的一篇。司馬懿這個人物很複雜也很難懂,但這對作者而言顯然不是個問題,因為作者在貫通文史哲後擁有了一雙慧眼,這讓他真正看懂了魏明帝曹睿任性放蕩背後的睿智、堅毅、悲哀與無奈,以及司馬懿聰慧、隱忍背後的虛偽與血腥。特別是作者最後一段,字裡行間充滿了血腥氣,頗有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那一段經典文字的影子(歷史每頁寫的都是仁義道德,字裡行間卻都是吃人二字),真是寫的太好了!——仁義禮讓的神話,轉眼成為黃河兩岸的修羅場,在血雨腥風中勝出的野心家,卻也難逃轉瞬傾頹的命運。可以說,歷史辜負了寒門武夫,也給儒家大族開了一個血淋淋的玩笑。留下的,只是一江春水裡的累累白骨。


趙春陽——高校名師,精通中國古典名著及三國歷史。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會員,有著作《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三國武將排名》等。


一、劉曹孫能夠建立三國,靠的是同一種人(陳思)


點評:高屋建瓴,作者給出了一個三國豪族不等式:「大士族>大宗族>大商人」。這個不等 式簡潔、準確,有很強的的解釋力。


二、周瑜天下二分計的失敗,是東吳敗亡的開始(羅海林)


點評:周瑜二分天下之計的知名度遠不如隆中對,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很多人提到二分天下之 計都是以讚揚的角度。這篇文章的作者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讓人耳目一新。


三、子午谷之謀到底能不能成功,成功率不高就不試了嗎?(王勍)


點評:子午谷奇謀一千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但觀點無非就是兩種,可行或不可行。這篇文章 的可貴之處在於引入「風險收益率」的概念來討論子午谷。


四、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點評:任何向穿越回三國時代成為一代英豪的人,請看看這篇文章。


五、此戰是三國最豪華戰役,由一系列戰爭組成,名將雲集(趙希夷)


點評:讀懂漢中,也就是讀懂了蜀漢。


六、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陳露)


點評:當我們討論蜀漢的正統觀時,更多是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而忽視了巴蜀本地人的感受,本文可以彌補這個缺憾。作者視角新穎,格局宏大,不愧為專業人士。


故宋遺民——知名影視人、媒體人。精通史學、政治學、法學理論及三國史,曾在多種紙媒開設過三國專欄。


一、此戰是三國最豪華戰役,名將雲集(趙希夷)


推薦理由:本文對漢中之戰前因後果及經過進行綜述,脈絡清晰如庖丁解牛。從組織術上剖析下辯之戰劉備方敗因,角度新穎而邏輯嚴密。自陳寅恪先生以來,從地域集團角度分析人事政治鬥爭本來已近濫,但此文使用這一觀察方法,顯得剋制而謹慎,史識甚佳。惜乎結尾部分對諸葛亮人事布局之分析,固然言之成理,但謂之一家之言則可,謂之必然,似稍嫌斷然,是為白璧微瑕。


二、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統治(聽雪)


推薦理由:三國作為國民熱點,常見的弊病是過於宏觀和英雄史觀。本文獨闢蹊徑,從考古發現入手,將焦點聚集在易被忽視的吏治、財稅角度,視角獨特,結論道人所未道,頗能與南朝史實對接,是所謂打通歷史脈絡。文章法度亦頗為嚴謹。惜乎興盡則止,未免遺憾。


三、這幾個厚道人,給三國增添了難得的亮色(王勍)


推薦理由:本篇以情懷取勝,所言及人物,並不算冷門,但視角卻比較另類。錢賓四先生所謂「歷史的溫情與敬意」,其本意並非為賢者諱、為本族諱,而是於冰冷的功利角度和技術角度之外,保留一份價值觀的溫度。此文庶幾近矣。雖於史未必嚴謹,然余私淑之。


四、如果你穿越回三國,該怎麼稱呼頂頭上司?(劉路)


推薦理由:本篇輕鬆有趣,文筆詼諧而不油滑,打破知識壁壘,將一個比較枯燥的稱謂問題,談得風趣而接地氣,讀來興味盎然,彷彿是當代新媒體範兒的《容齋隨筆》。


五、建安七子究竟是曹氏父子的知己還是玩物(謝玩玩)


推薦理由:又是一個冷門題材。亂世文人,易被金戈鐵血掩蓋了光輝。然鬱郁文事,實乃我煌煌華夏所異于軍事征服之帝國者。作者行筆從容,娓娓道來,於史實中夾雜自身之情懷,令人想起民國時以說三分著名的黎東方先生。蓋以文人之心,言文人先賢事迹,是所謂觀照,是所謂思接千古也。


六、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陳露)


推薦理由: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道理大家都懂,但歷史愛好者往往容易被精彩而熱血的軍事本身所吸引,浮於現象而惑於本質。本文推本溯源,自劉焉時代說起,剖析益州政局人心,發掘六出祁山的悲劇背後更大的悲劇,文筆洗鍊圓熟,論述層次分明。可謂「文質彬彬」。


黑色君——歐亞史學者,尤其專註於東地中海史和希臘化時代的研究,是相關領域英文維基百科詞條的主要編輯者之一。對三國史也有很深的研究,有許多精妙的闡述。


一、一個屠戶的家變,開啟了三國亂世(史阿師)


在演義和遊戲的扭曲下,何進的形象一度淪為除了智商更低外和董卓毫無區別的肥胖殺豬臉軍閥。然而論顏值,何進的妹妹何皇后是大美人,親孫子何晏更是引領了一個時代風尚的美男子。


何進的悲劇在於,無論是士族、宦官還是軍閥,他都只能借用而不是穩定的基本盤,而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都和自己有異心。在三者之間玩了幾年平衡之後,終於因為宦官集團狗急跳牆選擇和他同歸於盡而出局了。然而,以他的出身和基本盤力量而言,能做到如此高度已經相當好了。


本文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向大家展開了何進從崛起到身死的歷程。


二、建安七子究竟是曹氏父子的知己還是玩物(謝玩玩)


自負而刻薄寡恩似乎是曹氏父子的共有基因。另一方面,對於文學才能不下於建安七子的曹氏父子而言,這些文人給他們的感覺恐怕更類似於現在的「嘴炮」吧,各種集會慶典的時候來裝幀下場面還行,但是要說發自內心的認可和尊重,恐怕是沒有的。


本文從徐幹的經歷出發,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建安七子從來不是曹氏父子的真正知己,只不過是他們的玩物罷了。


如果說孔融是因為政治上對曹操鮮明的敵意而被殺,從劉禎因為平視甄宓就被貶為苦役、王粲的兒子因為疑似捲入魏諷案就被殺到絕後的遭遇來看,本文作者的觀點,恐怕更接近正史上的冰冷現實。


三、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作為戰爭中炮灰的大頭兵,生存歷來非常艱難,然而三國時代尤其是曹魏勢力的士兵,其境遇更是可怕到了極致,平時是農業奴隸,戰爭時候再當炮灰。因此,曹魏屯田軍的起義記錄連綿不絕,其中河間的田銀蘇伯,宛城的侯音,都對當時的局勢產生了較大影響。司馬父子後來之所以能實現魏晉易代,和改革屯田制度,廢除曹魏初期的部分苛政籠絡了大量人心也不無關係。


本文以嚴謹的論述和翔實的案例向我們描繪出了三國時代普通人一旦被征如軍隊的可怕命運。比起穿越劇里的各種開外掛扭轉歷史,真的一旦來到此等亂世,現代人連生存下去恐怕都是艱難甚至奢侈的。


四、曹操能奪回丟掉的老巢,關羽為何不能?(王海名)


本文通過對比對手的實力、集團內部的凝聚力、各方主帥能力和留守者的差距、社會階層差異等方面,分析了同樣是面臨後方被奪,為什麼曹操能夠艱難的翻盤並且反手戰勝呂布,而關羽卻一蹶不振直接敗亡。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曹操在最艱難的時刻得到了袁紹的大量直接軍援,這個幾乎是兗州之變中曹操得以翻盤的最主要原因。此時的曹操在袁紹看來更像個落難的小弟而不是此生最大宿敵,如果袁紹此時就知道曹操將在幾年後迅速崛起為足矣和自己分庭抗禮的勢力並且最終擊滅自己的家族,還會如此大手筆支援曹操么?所以有位東方長者的智慧之言值得銘記:「悶聲大發財」


五、這幾個厚道人,給三國增添了難得的亮色(王勍)


生逢亂世,許多時候高貴的品德反而會加速自己的敗亡。本文中提到的韓馥、劉表、劉璋、蔡邕,在治世之時或能為一方能吏,或可為一代大儒,然而在亂世里這些厚道的老實人卻可謂生不逢時,很快被淘汰出局了。十六國時代西涼君臣的對話中談到出道更早比文中這些厚道老實人更典型的劉虞,或許可以為這些人做個註解。


西涼公問中庸曰:「我何如索嗣?」中庸曰:「未可量也。」曰:「嗣才度若敵我者,我何能於千里之外以長繩絞其頸邪?」中庸曰:「智有短長,命有成敗。殿下之與索嗣,得失之理,臣實未之能詳。若以身死為負,計行為勝,則公孫瓚豈賢於劉虞邪?」默然。


六、中立派怎樣被曹爽逼成司馬懿的死黨(秋色冷並刀)


本文詳述了身為中立派的孫禮是怎麼因為秉公執法開罪了曹爽,而被曹爽公報私仇趕出權力中樞的。司馬懿能把這個昔日王凌手下的得力幹將爭取到自己一邊,而孫禮做曹爽屬官的時候曹爽卻和他不能相容,高下立現。


曹爽覆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在正始改制時候過於冒進,得罪了太多的元老。高柔、孫禮、王觀、盧毓、鍾毓、傅嘏、蔣濟等元老,許多都是從曹操時代就地位頗高的四朝老臣,在曹真嶄露頭角前就已經出道,更不乏高門士族,本來就對暴發戶一般崛起的曹爽不滿,再加上後者急功近利的激進改革嚴重侵害了他們的利益,等司馬懿突然發難的時候,這些人都站在他身後成了曹爽的敵人也就不難理解了,也難怪曹爽知道這麼多大臣全部倒向司馬懿就直接喪失了繼續對抗的勇氣。


舊金山旅客——遊學於日本京都的學者,精通日本歷史,對三國史也有很深的研究,應該是有京都學派的影響。


一、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部分人竟不知道(紀植元)


自從春秋時期楚人修建了汋陂,在促進南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戰火也開始光顧江淮大地。從漢末直到近代,兩淮地區一次次成為南北對壘的前線。曹魏對這一地區的重視和屯田政策,最終促成了三國時代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的發生。淮河流域河網密布的地形和天氣狀況對這場戰役有怎樣的影響,經驗豐富的沙場宿將又為何選擇坐以待斃,請看本文。


二、一個屠戶的家變,開啟了三國亂世(史阿師)


在傳統的被演義化的三國觀念中,何進是一個長期被人們輕視的人物,董卓同樣是被臉譜化嚴重的人物。然而當後來三國時代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還默默無聞的時候,何進兄弟已經成功實現了對漢朝政權的控制,取得了漢朝精英階層的信任,讓袁紹曹操這些後來響噹噹的人物成為自己的鷹犬。何進如何從一個屠夫走上權力的巔峰,又如何失敗,後來董卓又如何沿著何進的道路把這一切重走一遍,請看本文。


三、袁紹為什麼不「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他不需要(楊月淮)


在被稱作第一帝國的漢代,由於儒學長期的神話,天子同時具備國家最高統治者和宗教領袖兩大職能,而後者在漢代之後被嚴重弱化。曹操採納毛玠建議奉迎天子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然而李傕郭汜之亂後,各路諸侯為何對流浪的天子不屑一顧,強大的袁紹為何在聽取了諸多謀士建議後仍然放棄奉迎天子,毛玠的建議又包含了哪些私心雜念?曹操奉迎天子的行為究竟給他帶來了哪些好處?請看本文。


四、建安七子究竟是曹氏父子的知己還是玩物(謝玩玩)


三國時代不僅是武將的時代,也是文人的時代。在樸素的漢樂府和華麗的六朝文學之間,產生了慷慨悲愴的建安文學。相比於功成名就的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的詩文與遭遇更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文人在那個時代的抱負與無奈。而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這位聲名不彰又被曹氏父子器重甚至引為知己的文人,他的一生又包含了哪些故事,請看本文。


五、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代讓人神往,三國的謀略讓人驚嘆,三國的英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多少人都夢想著能穿越回三國,再現金戈鐵馬,懷中美女烈酒,聽胡笳琵琶,碧血狂沙。然而如果真的穿越回去,你真的能夠平步青雲嗎?在三國的英雄人物之外,普通人的生活又是怎樣一番情形?三國時代的普通士兵有哪些上升通道?他們有著怎樣的哀愁與夢想?請看本文(本評委最強力推薦的一篇文字)。


六、于禁可能沒降關羽,卻被曹丕凌辱至死(姬叔小白)


從底層士兵到統領七軍的將軍,于禁實現了無數人的夢想。從被曹操寄予厚望獨當一面的統帥,到導致南線潰敗的階下囚,于禁的人生瞬間崩塌。他的投降使餘生包括死後都要遭受長時間的羞辱謾罵。追隨曹操近三十年的于禁為什麼輕易投降,他的投降中又包含哪些不為人知的隱情?為何將他比作荀林父的曹丕一定要將他逼死?請看本文作者從一個被忽視的小人物朱靈的經歷出發,如福爾摩斯般層層抽絲剝繭,為您揭開于禁投降之謎。


桓大司馬——大司馬,文史宴的運營者,大家都很熟悉,不多扯了,在三國史方面應該還算有幾分水平。


一、一個屠戶的家變,開啟了三國亂世(史阿師)


本文的好處在於通過探究史料的細節,發現了與大眾印象中不一樣的敘述,從而推翻了以往的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董卓與朝廷對抗其實是被何進遙控這一點,作者從《後漢書·靈帝紀》這樣較冷僻的史籍里找到了何進與董卓的聯繫,從而反推出何進用董卓並非被袁紹操控,並進而推出何氏兄妹之間的巨大矛盾,可謂發微見著的經典範例。


經過本文的重構,何進的形象從一個臉譜化的殺豬哥還原成了底層打拚上去的、有一定謀略的平民外戚,其敗因也就從簡單的「智商不行」而上升到社會層面的「基本盤不穩固」,讓大家對何進的認識有了升華。


我們文史宴的宗旨「熟悉歷史陌生化」,其實指的就是多發現並推出這樣的文章,好跟大家一起不斷的修正史觀。


二、袁紹、曹操之前差點統一北中國的人(姬叔小白)


公孫瓚這個人物其實具有多面的探索意義,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漢末的社會分層、官場倫理、民族紛爭、豪族意識、地域風氣等許多社會領域的東西。作者對此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剖,從而呈現出漢末社會,有助於更好的理解漢末歷史。


同時,公孫瓚這個人物又處在漢末三國前期的一個重要位置,他作為幽州軍團的名將,以出眾的軍事能力在漢末率先崛起,然而因為一些社會原因又每況愈下,最終陷入滅亡。公孫瓚的興亡其實大部分讀者都只知道個大概,不知其詳,本文不但介紹了他興亡的詳細過程,而且揭示了興亡的原因,最大的好處還不是深入而是全面,把公孫瓚及其勢力的方方面面都談到,給讀者建立了大致清晰的印象。


這符合我們文史宴的另一條宗旨「陌生歷史普及化」。對於讀者陌生的歷史,要建立粗略的印象以進行探討;對於讀者熟悉的歷史,則要打破刻板印象以深化認識。


三、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本文的視角在這次徵文中十分獨特,我們看歷史十分容易代入帝王將相的身份來獲得意淫的爽感,長久下去就容易發生角色錯位,充滿統治階級的思維,挖坑埋自己。本文對這種角色錯位是一記當頭棒喝,穿越回秦朝,你當被坑殺的四十萬趙軍的概率遠大於當殺人狂白起的概率,回三國,不要說比肩關羽、張飛,就是相當劉封、廖化這樣的龍套都是千難萬難呢。


從歷史角度說,作者對曹魏的世兵制十分了解,對世兵制建立的原因、演變和後果也十分清楚,對於士家的悲慘生活也頗有反映,從末尾引的書就可以看出功力不凡。


制度史和社會史因為需要從史料的只鱗半爪中構建,相比於政治史和軍事史直接有大塊史料可用,是要更難把握的。本文在歷史功底不凡的同時,還具有警醒意義,是其最大的亮點。


四、此戰是三國最豪華戰役,名將雲集(趙希夷)


本文的優點有兩個:一是還原了漢中之戰。漢中之戰因為《演義》、遊戲的推廣大家一般是比較熟悉的,但對其具體過程的認識又往往被這些產品所誤導,本文講漢中之戰的過程十分清晰,這就釐清了不少誤解,構建了共同討論的基礎。二是用中長時段的眼光來審視漢中之戰,將其前哨戰和戰前局勢也納入文中,從更多角度發現了漢中之戰的意義。


文章格局的宏大、眼界的開闊之外,行文中的史詩感也是本文的突出優點。作者試圖從漢中之戰總括出劉備集團的若干器質性問題以及整個蜀漢的路線局限,雖然結論未必十分允當,但其魄力還是很值得佩服的。


五、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陳露)


本文從大部分讀者認識十分薄弱的合法性入手,將漢末蜀地政權的合法性強弱挨個檢驗了一遍,對於合法性這個概念的解釋是十分到位的。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許多人對合法性這個概念一直以來就是漠視甚至敵視的,但是在政治範疇內,合法性確實在明確的發揮作用,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力量,而不是「統治階級編出來的愚弄人民群眾的××」。


本文著眼的主要是授權合法性,這是合法性概念幾大塊裡面的一塊,這一塊作者講得是十分透徹的,也是本文的長處所在。而另外的績效合法性、價值/情感合法性則沒有涉及,因此,對在這兩個領域有一定成績的蜀漢未免評價過苛,而對兵民比的估計偏高則加劇了這個問題。但這不影響本文的優點,博通歷史而又具有思想意義的文章十分難得。


六、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部分人竟不知道(紀植元)


淮南三叛跟漢中之戰一樣,也是大家多數聽說過但認知多有誤區的歷史事件。對於淮南三叛的具體過程,很多讀者可能不會很了解,本文說得淋漓盡致,契合文史宴的第一條宗旨「陌生歷史普及化」;另外,很多讀者簡單的認為毌丘儉、諸葛誕就是亂臣賊子、無能之輩,本文通過分析兩戰的排兵布局,發現了毌丘儉和諸葛誕的高明之處,很好的扭轉了這種誤解,契合文史宴的第二條宗旨「熟悉歷史陌生化」。同時契合我們的兩條宗旨,這樣的好文當然要力推。


在具體的行文過程中,作者不但對戰爭過程如數家珍,對曆法、地理、兵制等方面都十分了解並能熟練運用,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奇才。作者現在還只是一個大學生,對學習有長遠的規劃,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希望文史宴能夠跟作者一起成長。


徵文計分


文章得分統計及規則:


1、閱讀量、點贊加權規則:後推送的文章曝光時間不及先推送的長,閱讀量和點贊量因此也不及縣推送的,為了公平,我們決定給後推送的文章在這兩項上進行加權:《軍師聯盟》熱播時期的文章為第一批,無任何加權;2018年3月份推送的文章為第二批,加權5%;4月份推送的文章為第三批,加權10%。


2、投票加權規則:昨天的投票大司馬設置得有點問題,不知道問題一和問題二都要選一項才能投票,結果問題一里有三十篇文章,問題二隻有七篇,導致問題二裡面的文章得票畸高,早知到的話就兩個問題下面各分十九篇文章了。現在我們經過計算,給出的補救措施是問題一下面的文章,票數一項算分結束後加權50%


3、設置投票項時,有兩篇文章漏掉了。只好給這兩篇文章按照投票平均數計票,大司馬再次深切致歉,還望海涵。


一個屠戶的家變,開啟了三國亂世(史阿師)


閱讀量5423×1+點贊86×20(第三批)=7143,7143×110%=7857


投票一109×50×150%+特別推薦2×2000+推薦2×1000=14175


合計22032分。


袁紹、曹操之前差點統一北中國的人(姬叔小白)


閱讀量11554×1+點贊57×20(第二批)=12694,12694×105%=13329


投票一71×50×150%+特別推薦1×2000+推薦1×1000=8325


合計21654分。


劉曹孫能夠建立三國,靠的是同一種人(陳思)


閱讀量4408×1+點贊68×20(第二批)=5768,5768×105%=6056


投票一119×50×150%+推薦1×1000=9925


合計15981分。


最早跟曹操創業的那批人為什麼沒混出來(陳思)


閱讀量7756×1+點贊62×20(第二批)=8996,8995×105%=9445


投票一107×50×150%=8025


合計17470分。


曹操能奪回丟掉的老巢,關羽為何不能?(王海名)


閱讀量5484×1+點贊107×20(第二批)=7624,7624×105%=8005


投票一72×50×150%+推薦1×1000=6400


合計14405分。


袁紹有充分的理由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楊月淮)


閱讀量6541×1+點贊81×20(第二批)=8161,8161×105%=8569


投票一413×50×150%+推薦3×1000=30975


合計39544分。


官渡戰後袁紹仍強於曹操,為何依然瓦解?(從一)


閱讀量5777×1+點贊93×20(第二批)=7637,7637×105%=8019


投票一57×50×150%=4275


合計12294分。


周瑜天下二分計失敗,東吳再無前途(羅海林)


閱讀量4223×1+點贊84×20(第二批)=5903,5903×105%=6198


投票一68×50×150%+推薦2×1000=7100


合計13298分。


東吳對益州六十多年不間斷的圖謀(雲翳)


閱讀量3521×1+點贊79(第二批)=5101,5101×105%=5356


投票一60×50×150%=4500


合計9856分。


此戰是三國最豪華戰役,名將雲集(趙希夷)


閱讀量10661×1+點贊176×20(第三批)=14181,14181×110%=15599


投票一110×50×150%+特別推薦1×2000+推薦4×1000=14250


合計29849分。


雖有奪妻之恨,關羽卻對曹操恩怨分明(韋白)


閱讀量5312×1+點贊59×20(第三批)=6462,6462×110%=7108


投票一38×50×150%=2850


合計9958分。


水淹七軍打破戰略均勢,促成了關羽失敗(王海名)


閱讀量6051×1+點贊64×20(第三批)=7331,7331×110%=8064


投票一82×50×150%+推薦1×1000=7150


合計15214分。


于禁可能沒降關羽,卻被曹丕凌辱至死(姬叔小白)


閱讀量4200×1+點贊88×20(第三批)=5960,5960×110%=6556


投票一54×50×150%+推薦2×1000=6050


合計12606分。


此人害死關羽,甘為叛徒,為何卻頗受同情(從一)


閱讀量5882×1+點贊113×20(第三批)=8142,8142×110%=8956


投票一43×50×150%=3225


合計12181分。


如果魯肅沒死,呂蒙會不會偷襲荊州?(以言)


閱讀量3111×1+點贊57×20(第三批)=4251,4251×110%=4676


投票一47×50×150%=3525


合計8201分。


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統治(聽雪)


閱讀量3403×1+點贊53×20(第三批)=4463,4463×110%=4909


投票一50×50×150%+推薦1×1000=4750


合計9659分。


建安七子究竟是曹氏父子的知己還是玩物(謝玩玩)


閱讀量3049×1+點贊42×20(第三批)=3889,3889,110%=4278


投票一42×50×150%+推薦3×1000=6150


合計10428分。


這幾個厚道人,給三國增添了難得的亮色(王勍)


閱讀量4912×1+點贊72×20(第二批)=6352,6352×105%=6670


投票一56×50×150%+推薦2×1000=6200


合計12870分。


被諸葛亮與司馬懿夾擊而死的三姓家奴(劉路)


閱讀量5771×1+點贊92×20(第三批)=7611,7611×110%=8372


投票一215×50×150%=16125


合計24467分。


子午谷之謀成功率雖低,卻是唯一的機會(王勍)


閱讀量4311×1+點贊92×20(第三批)=6151,6151×110%=6766


投票一62×50×150%+推薦2×1000=6650


合計13416分。


如果你穿越回三國,該怎麼稱呼頂頭上司?(劉路)


閱讀量4185×1+點贊68×20(第二批)=5545,5545×105%=5822


投票一215×50×150%+推薦1×1000=17125


合計21947分。


三國時期的坦克與勞斯萊斯(雲水山人)


閱讀量4123×1+點贊66×20(第二批)=5443,5443×105%=5715


投票一104×50×150%=7800


合計13515分。


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閱讀量5293×1+點贊94×20(第三批)=7173,7173×110%=7890


投票一219×50×150%+特別推薦1×2000+推薦6×1000=24425


合計32315分。


此人被越南人尊為祖宗,在國內卻鮮為人知(朱勛)


閱讀量5526×1+點贊76×20(第三批)=7046,7046×110%=7751


投票一56×50×150%=4200


合計11951分。


後三國最被埋沒的兩大名將(蘇沉船)


閱讀量7561×1+點贊64×20(第一批)=8841


投票46×50×150%+推薦1×1000=4450


合計13291分。


張郃是不是司馬懿弄死的(陳思)


閱讀量4604×1+點贊52×20(第一批)=5644


投票71×50×150%=5325


合計10969分。


諸葛亮伐魏,用的幾樣秘密武器(李古)


閱讀量4635×1+點贊61×20(第一批)=5855


投票一53×50×150%=3975


合計9830分。


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陳露)


閱讀量6174×1+點贊105×20(第三批)=8274,8274×110%=9101


投票一135×50×150%+特別推薦4×2000+推薦3×1000=21125


合計30226分。


武侯祠一副千古名聯,道盡了三國蜀漢歷史(劉煒)


閱讀量5014×1+點贊121×20(第三批)=7434,7434×110%=8177


投票漏了,按投票平均數4399÷37=119票計算:119×50=5950


合計14127分。


諸葛亮北伐真是窮兵黷武,自取滅亡之道嗎?(蘇文生)


閱讀量3753×1+點贊75×20(第三批)=5253,5253×110%=5778


投票漏了,按投票平均數4399÷37=119票計算:119×50=5950


合計11728分。


孫權為華夏政權續命三百年(太息燕然)


閱讀量3788×1+點贊79×20(第三批)=5368,5368×110%=5904


投票二207×50=10350


合計16254分。


中立派怎樣被曹爽逼成司馬懿的死黨(秋色冷並刀)


閱讀量3984×1+點贊33×20(第一批)=4644


投票一41×50×150%+推薦1×1000=4075


合計8719分。


土家族名將擊敗曹爽,改變三國走向(趙希夷)


閱讀量6159×1+點贊56×20(第一批)=7279


投票一73×50×150%=5475


合計12754分。


變色龍司馬懿給歷史開了一個血腥的玩笑(宗城)


閱讀量8630×1+點贊124×20(第一批)=11110


投票二210×50+推薦3×1000=13500


合計24610分。


魏國有一個司馬懿的影子,他是誰?(恨地無環)


閱讀量6468+點贊37×20(第一批)=7208


投票二405×50=20250


合計27458分。


三國是渣男的時代,渣男中又有極品(吾乃昊天)


閱讀量8101+點贊107×20(第一批)=10241


投票二116×50=5800


合計16041分。


司馬師斷子絕孫導致了八王之亂(隔壁老王)


閱讀量10179+點贊72×20(第一批)=11619


投票二113×50=5650


合計17269分。


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部分人竟不知道(紀植元)


閱讀量5334×1+點贊153×20(第三批)=8394,8394×110%=9233


投票二348×50+推薦5×1000=22400


合計31633分。


取亂侮亡——東吳皇帝幫晉朝消滅了東吳(王海名)


閱讀量2969×1+點贊51×20(第三批)=3989,3989×110%=4388


投票二112×50=5600


合計9988分。


獎項揭曉


評委推薦獎:


孫權為華夏政權續命三百年(太息燕然)


獎項要求:文章內容以孫權為主,由大司馬單獨推薦。


推薦語:本文視角十分新穎,從人類學與民族學角度審視歷史,從另一個層面揭示了東吳若干政治軍事決策的原因。作者從東吳史當中跳出來,從中長時段考量從兩漢到兩晉的江東歷史,從而得到了只關注三國史時看不到的東西,值得推薦。


一等獎:


袁紹有充分的理由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楊月淮)


總分:39544分


獎金:1000元


獎品:名優白酒浙江大學120周年暨西遷80周年紀念酒啟真(醬香)、浙江大學120周年暨西遷80周年紀念酒啟真(濃香)各一瓶


二等獎:


名將如雲的三國,當兵的卻過得連狗都不如(劉路)


總分:32315分


獎金:800元


獎品:名優白酒浙江大學120周年暨西遷80周年紀念酒啟真(醬香)一瓶


三等獎:


三國規模最大的戰役,大部分人竟不知道(紀植元)


總分:31633分


獎金:500元


獎品:名優白酒浙江大學120周年暨西遷80周年紀念酒啟真(濃香)一瓶。


優勝獎:


總分:30226分、29849分、27458分。


獎品:國家優質白酒經典55°老湄窖一瓶。


頒獎典禮


文史宴三國徵文大賽的頒獎儀式將由龍門古鎮主辦,於4月28日上午9:30在龍門古鎮舉行。頒獎儀式將與富春山居百花大會一起舉辦,我們將邀請部分評委和獲獎人員出席,歡迎大家前來觀禮。


浙江杭州地區粉絲憑市民卡可免費入場,非杭州地區粉絲可與評委統一時間內一同入場(免門票)。因活動場地有限,本次頒獎典禮限30名。龍門古鎮範圍的食宿費自理。



龍門古鎮的美景,請看這個宣傳片:



「龍門」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意蘊深厚的文化概念。龍門90%以上的村民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後裔,據家譜記載,從三國時孫權到民國28年 (1939年),孫氏已繁衍到65世。千百年來,經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築,從一個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鎮。古鎮建築以兩座孫氏宗祠為中心,共建有孫氏廳堂40多座,磚砌牌樓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廟。鎮內屋舍房廊相連,長街曲巷連貫相通,鎮外的人進入鎮里,如入迷宮。


龍門之美濃縮在青山綠水間。古鎮背靠龍門山,山勢巍峨雄渾,樹木蔥鬱茂盛。發源於龍門山瀑布的龍門溪,穿村而過,淙淙汩汩,匯入剡溪,潺流廿里進富春江。慈祥、蒼老的太婆橋與那百年古樟見證了滄桑歷程,千百年不變的是一個旋律,潺沄聲伴奏著靈動的田園生活,「小橋、流水、人家」繪就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諧畫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他滅了自己國家然後又復國,還打遍天下無敵手|文史宴
曹劉孫袁給兒子們起的名字,蘊含著幾件驚天大秘密|文史宴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