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奔跑六季,「跑男」的收視下滑不可避免,但是…

奔跑六季,「跑男」的收視下滑不可避免,但是…

做有價值的思想分享

上周,最新一季《奔跑吧》回歸。上一季頂替Angelababy的迪麗熱巴主動退出了「跑男團」,節目又回到了從第三季開始就固定下來的陣容。

與坊間猜測不同,這檔全明星陣容的節目沒有移檔至22:00點,而是繼續留在每周五晚的黃金檔播出。毋庸置疑,它依然是電視綜藝中極具收視號召力的王牌,雖然強大的流量收割力背後,審美疲勞和口碑疲軟的難題一直困擾著它…

小編認為,奔跑六季,「跑男」的收視下滑不可避免,但要說節目已出現本質性「衰退」,這話言之過早。

收視下滑和口碑疲軟已是事實

「跑男」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走到了第六季,堪稱「國民陪伴式」綜藝。一檔電視節目如果能夠存活5季以上,那麼它在各個方面的價值已無需贅言。

眾所周知,《奔跑吧兄弟》引進於韓國戶外真人秀《running man》,激烈的遊戲對抗和快節奏的場景推進受無數粉絲熱捧,節目在第一季時曾引發收視狂潮。但好景不長,當它來到第二、三季時,口碑就出現了嚴重下滑,不少網友吐槽節目遊戲套路模式固定,創新力度不夠,嘉賓之間更是客套多過比拼。

收視率為CSM52城市發布

最近幾年,雖然該系列收視率仍排在同時段第一,但較之早前的市場熱度已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收視率還是口碑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它像所有綜N代一樣,陷入了審美疲勞的魔咒。

如今的國產綜藝節目,內容垂直化、細分化特點明顯,比起過往追求老少皆宜的目標,當下節目更注重鎖定「目標人群」。

小編認為,《奔跑吧》屬於典型的「合家歡」式娛樂綜藝,主旋律、觀賞性、正能量等節目定義顯然迎合了官方對於綜藝節目的要求,只是這也意味著其必將面臨市場「垂直細分」領域的嚴格考驗。

「跑男」的妥協與變革

為什麼許多曾經讓人拍手叫絕的戶外真人秀「不好笑」了?

一方面,一系列「限娛令」、「限星令」等政策的不斷發布,讓綜藝節目在有意思的同時更提倡變得有意義。

《奔跑吧兄弟》前四季的宣傳重點,一直是七位固定嘉賓之間的兄弟情,「無兄弟、不奔跑」是節目組想表達的最直接的核心理念。而第五季更名為《奔跑吧》後風格大變,除了強化「跑男團」的形象外,許多普通人的身影大量出現在節目中,如大山裡的孩子、運動員、消防員等,「兄弟」的表達擴大成「夥伴」。節目由單純的真人秀娛樂逐漸轉向公益服務,向主旋律靠攏的意圖明顯。

另一方面,「文化輸出」越來越成為文娛產業的表達重點,各個領域的創作者務必將這一目的滲透、融合進自身作品中。

新一季《奔跑吧》第一期,節目總時長超過兩小時,這已經大大超出了普通綜藝節目的時長標準。這一集的終極任務,已徹底告別原來的「撕名牌」模式,轉向一種能夠點題中國文化與當代精神的價值表達。

「跑男團」作為代表,在維也納聯合國總部發表「可持續發展」的英文演講,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青年的精神面貌。可以說在價值觀層面的輸出和正能量的傳達方面,這一期《奔跑吧》已經做到了現有綜藝節目所能達到的極致。

過程中,鏡頭記錄了鄧超、陳赫等人面對「英語」難關產生的焦慮、不安甚至退縮,但最後集體頂住壓力,努力練習,一起克服困難完成了挑戰。正如有網友評論,「在聯合國演講這部分內容,像極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

小編想說,對於綜藝節目中這種集中的、正式的價值導向輸出,製作團隊無疑給自己增加了難度係數。強勢地在節目中插入公益或是正能量橋段,都會讓觀眾有被強制灌入「雞湯」之感。

但是話說回來,「跑男」已開播六季,他們早已熟悉如何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來製造笑點和懸念感,調控「雞湯量」和說教意味。對於種種政策壓力,更是懂得積極探索,實現「帶著鐐銬跳舞」,努力在滿足受眾品味、獲取商業利益、政策條令之間保持平衡。

因此,即便走至第六季收視下滑不可避免,但它依然是電視綜藝中極具品牌號召力的代表,「唱衰跑男」的言論,且慢發表。

【文/吳碧晗】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創辦的影視行業垂直媒體。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原創,咬定採訪,革新文體,民間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獨舌 的精彩文章:

嘗試了「都市感」的現代IP改編劇,能否成為真正的現實題材?
確認過眼神,《原來你還在這裡》楊子姍韓東君組CP

TAG:影視獨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