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碎片時間學習,學到的最多是碎片,難怪你說培訓落地是個「坑」

用碎片時間學習,學到的最多是碎片,難怪你說培訓落地是個「坑」

標題已表達了我想說的一半的意思,感謝你用碎片時間繼續閱讀。

1、關於「碎片時間學習」

在我看來幾乎所有的成就,都不是用碎片時間可以得來的。大家最初的一紙畢業證、一份offer那是寒窗苦讀16年的產物;如今的每一個主客關係,推薦給客戶的每一個產品和服務都是長時間經驗的積累,看過的老師才會推薦,聽過的課程才會介紹,哪有什麼靠碎片時間就建立起來的信任!

幾年前我最喜歡推薦方少華老師的《管理諮詢工具箱》給客戶和朋友,我覺得非常好的書,利用碎片時間看看目錄,然後打開你想要的頁面找到幾個工具圖表就可以用上了。很多書我也喜歡邊讀邊記筆記,摘錄自己覺得有用的和精彩的部分。後來,我不推薦書,因為我發現筆記寫了幾十本事後又不看,連找都找不到了!用碎片時間看的書也很容易用碎片時間忘記,知識永遠是別人的,記都記不住別說實踐了,幾無意義!

十年前iphone開始流行的最初我就下載了一些有聲讀物app,有小說、有廣播、有MBA知識、當然也有微課。如今這類活的還OK的app不多,以喜馬拉雅為代表,大家應該去看看收聽率最高的仍是娛樂部分,比如相聲、廣播劇,哪有幾個是來學習的!醫學家研究人類大腦的構造和一百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的研究相吻合,畫出你的遺忘曲線,僅僅聽到的部分,對你的記憶影響是最弱的,眼睛看到的,摸得到的,親自參與的,演練過的才有可能被你記得,只有真正理解的可以舉一反三的才是你自己的。很多微課的app有收聽、有視頻、有互動,但仍缺乏場景更沒有針對性。一對數百數千形形色色的聽眾,走馬觀花式的聽一聽別人的觀點和新鮮知識,可以讓耳朵煲滿雞湯!但往往是聽的時候言之有理,一天後忘記一半,三天後發現根本用不上,多半是聽熱鬧和自我安慰罷了!學習沒有捷徑,微課代替不了現場授課!把線上課程及微課作為現場授課後的復盤、回顧及答疑才是科學有效的。

我們有位金牌講師,一年可以讀完60-80本書!好像很多大師、大佬也是這樣利用碎片時間讀書學習,他們可以用坐車、吃飯、上廁所、睡前時間讀完一本書這不是關鍵,關鍵是你根本看不到他們用多少時間總結、思考和回顧書中內容,把所學碎片串成線、化成面!學得來這些,或許你也是大師和大佬,但這些遠不止是靠碎片時間。

碎片時間可以用來陪父母子女聊幾句,可以用來健身(不包括減肥),可以用來看看新聞和玩玩遊戲逛逛街邊小店,僅此而已!我們也非常願意積極利用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工具,做「傳統製造業、傳統建築業、傳統商業、傳統教育業甚至傳統文化」的搬運工和傳播者,而不是僅僅用互聯網開創的社交模式「圈錢、圈粉」,建立所謂的被很多人有所誤解的「人脈」!沉下心來花時間鑽研和踏踏實實做實事,不要讓浮躁變成這個時代的符號!

2、關於「培訓落地是個坑」

最近讀到一篇「意圖明顯」的文章,大概意思是說培訓落地是個坑,原因是教室里的學習場景,不是在工廠、辦公室、談判桌、項目上等等的實景,所以課堂上的知識和技能很難轉化,提到的培訓成果落地是空談?

那麼,我想說16年的上學都白上了,學校所學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培養的學習習慣都是空談咯?從1+1=2到e^ix=cosx+isinx,從漢語拼音的a到英語的A,哪一個不是課堂上所學又應用到生活及工作之中的呢!

課堂上學習的java工作中就是遊戲程序,課堂上跟中國人學習的nice to meet you到了老外面前就可以聯絡感情,更不要說我們在大學、技校、駕校中的實習了。這樣的課堂教學如何就不能落地呢?數千年的課堂(私塾)教學形式早於孔孟時期就已出現,到至今的多媒體、多場景、多形式教學已經十分成熟,難道要野蠻否定?中國有句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要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吧!

另一個角度,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分為左腦及右腦,分別控制著各種感知系統!大腦的記憶、延伸、想像、控制力等等都是人類高級於一般動植物的基本特質。有限的課堂學習怎麼就不能通過大腦轉化到無限的實際場景中去呢?片面的用場景不同就說培訓不能落地的說法,是否考慮過人類的醫學構造呢。

還有一個觀點,說培訓師不是實際工作負責者,因責任心的不同,導致培訓成果難落地,更是無稽之談。在課堂上培訓師的責任就是教會學員知識、方法並加以轉化的演練。在工作中,你!才是做好管理、解決問題的負責人!難道推卸給培訓師沒教好?老師的職責是教會你,課下自己不複習、不思考、不應用、不持續學習難道怪老師咯?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陪你走完人生,父母不行,領導不行,朋友親人也不行,難道老師就應該可以了嗎?只要少聽大而空的課,少請不接地氣的大師就可以了嘛!

今年的多次培訓業發展年會調研也表明,大部分的企業培訓人更願意接觸能提供學習成果落地方案的顧問,在這裡我也想說,培訓落地不是坑,更不屑是營銷噱頭。而是時代的需要,市場的需求,更是所有有專業度的培訓機構應該孜孜以求的事業目標!我們可以做水的搬運工,但培訓課程不行!做定製化的方案,上切實需要的課,協助學員運用,並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培養職業講師,並為他們創造實際授課機會,是我們用匠心以待,用行動以證的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匠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