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家埠民俗大觀園在創新中傳承 在傳承中發揚光大

楊家埠民俗大觀園在創新中傳承 在傳承中發揚光大

4月13日,文化名市看濰坊——全國網路媒體濰坊行的記者們到訪位於山東濰坊的楊家埠民俗大觀園,參觀了其中的年畫作坊、風箏作坊,領略了濰坊市獨特的非遺文化。

作為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又稱鳶都,其風箏製作的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世界70%以上的風箏都是產自濰坊。

風箏作坊里,幾位風箏藝人熟練的製作著風箏。有人在高檔絲絹上手工繪畫,有人用竹子扎制骨架:只見寥寥數筆,一支蝴蝶風箏的翅膀已經畫好;幾個巧勁,原本筆直的竹子有了蝴蝶的形狀。最後將繪好的絲絹在骨架上蒙面,一個手工風箏就做好了。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想入駐風箏作坊,風箏藝人都需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而實際上,當天製作風箏的幾位風箏藝人都是從業多年的「熟練工」了。

楊家埠木版年畫同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中國民間三大木版年畫,始於明代,興於清朝,重喜慶、濃彩、實用,多反映理想、風俗和日常生活,構圖完整勻稱,造型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流暢。

在木板年畫作坊,據記者了解了木板年畫的全部製作過程:楊家埠年畫生產分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極為精細準確。做法是先將畫稿勾出黑線稿,貼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線版。待印出主線稿後,再分別不同顏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後修版裝裱而成。據悉,一張楊家埠年畫擁有4到7種顏色不等,也就是說完成一張年畫需要4至7個色板,雖套色印刷,但顏色互不重疊,色彩十分鮮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濰坊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濰坊老農自學成才捏出漂亮麵塑 作品能以假亂真

TAG:濰坊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