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93-口腔惡性腫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93-口腔惡性腫瘤

圖-1. 廣泛的口腔鱗狀細胞癌向前延伸到下頜骨。

圖-2. 下唇潰瘍性鱗狀細胞癌向牙齦溝延伸。

圖-3. 口腔概述顯示了硬齶軟齶交界處的後界,以及後磨牙三角相對於下牙槽嵴的位置。

圖-4. A,下頜下區的肌肉組織和與腺體的關係。 B,下頜下窩的神經血管解剖學。 舌下神經深入到舌下肌和淺舌舌肌。 舌動脈深入舌舌肌並上升分為深層,背側舌和舌下動脈。

圖-5. 硬齶解剖。 對於該區域的鱗狀細胞癌或輕微唾液腺惡性腫瘤懷疑神經浸潤時,神經的走向很重要。

圖-6. 上唇和下唇的淋巴引流模式。

圖-7. 口腔舌頭,舌根和口底的淋巴引流模式。

圖-8. 上頸部的淋巴區域。

圖-9. 右側單側的下顎骨骨肉瘤標本。

圖-10. 在治療前評估中注意到舌頭偏向右側,伴有萎縮提示顱神經XII受累,右頜下淋巴結腫瘤伴有右頜下淋巴結腫大。

圖-11. 口腔連合處唇的鱗狀細胞癌。

圖-12. 中線下唇鱗狀細胞癌伴有潰瘍,延伸至硃紅色邊緣。 計劃初步關閉楔形切除。

圖-13. Abbe-Estlander皮瓣進行左下唇切除,延伸至口腔連合處。 A,外側下唇癌的楔形切除術。 B,保持連合的上唇組織的初始動員,與Abbe-Estlander瓣重建一致。 C,皮瓣的最終插入; 箭頭標記關閉進展和緊張點。 (Modified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14. 中線下唇缺損的Karapandzic扇形皮瓣。 A,下唇癌的矩形全層切除術。 B,首次操作環形推進皮瓣; 神經血管蒂(插入)被雙側保留。 C,重建的最終插圖。 (Modified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15. A,無齒的下頜骨的萎縮外觀。 這證明了為什麼邊緣下頜骨切除術在這些患者中沒有醫源性骨折難以實施。 B,比較邊緣與節段下頜骨切除術的例子。 (Modified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16. 在聯合處切開矢狀舌側邊緣下頜骨切除術。 (Modified from Donald PJ: Head and neck cance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case, Philadelphia, 1984, WB Saunders.)

圖-17. 血液切除標本顯示沿著側面邊緣的潰瘍侵犯了口腔底部的腫瘤。

圖-18. 潰瘍性舌癌的複合切除標本,其側向延伸至口底和下頜骨。 後切除範圍包括後磨牙三角和前扁桃體柱。

圖-19. T4侵襲下頜骨的舌鱗狀細胞癌的複合切除方法。

圖-20. 半邊緣舌腫瘤伴有改良根治性頸清掃術(1型)的半血管切除術。 重建選項包括軟組織重建的不足或無骨組織轉移。

圖-21. 手術切除邊緣切除後出現L型對牙槽嵴–磨牙後區鱗狀細胞癌後。

圖-22. L型邊緣下頜骨切除術治療後磨牙三角腫瘤。 皮質骨的大部分保留在下頜後體角支,這樣該缺損只需要軟組織重建。 A,計劃的方法對邊緣截斷與磨牙後癌無毛骨侵襲局部切口。 B,重建前手術切除腫瘤後的外觀顯示內側翼突和舌深肌組織。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23. 採用邊緣下頜骨切除術治療前部口底癌,並採用遮陽皮瓣方法。 牙齒在截骨切口的部位被提取。 A,邊緣下頜骨切除術方法的前視圖,廣泛局部切除口腔癌。 B,矢狀位顯示骨與軟組織切割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的淺表。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24. 採用節段性下頜骨切除術複合切除口腔癌。 為了獲得寬廣的手術邊緣,將外側口腔舌的大部分用樣本切除。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25. 在患有口腔疼痛和張口受限的患者中,潰瘍性頰粘膜損傷在活組織檢查中被認為是鱗狀細胞癌。

圖-26. 頰癌的廣泛需要的部分上頜骨內側和半下頜骨切除術。從潰瘍性病變坑向前延伸到口角和後部的磨牙後三角。

圖-27. 嘴唇裂的方法擴展到頸淋巴清掃術切口進入一個T4頰癌進行半下頜骨切除術。

圖-28. 關閉「穿透」頰癌缺陷通過頸部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在胸大肌肌皮瓣行口腔的一部分,一個部分脫落過渡外,一部分是外部的口角和延伸到推進皮瓣。

圖-29. 一個大的、潰瘍性的硬齶癌延伸到上牙槽嵴。這種腫瘤邊緣的控制需要一個基礎設施上逆行沿齶大神經可能導致顱底延伸。

圖-30. 在硬齶惡性腫瘤基礎上頜骨截骨。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31. 硬齶鱗狀細胞癌切除前。

圖-32. 切除硬齶腫瘤的方法。 顯示具有唇裂的Weber-Ferguson切口用於超前暴露。 切除術將鼻腔和上頜竇的下方暴露於口腔。 A,計劃切除切除側上頜牙槽骨和齶。 B,重建前的預後缺陷顯示與上頜竇下方的溝通。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33. 基礎設施到位後上頜骨閉孔。中厚皮片覆蓋截骨邊緣,決定上頜竇腔,並用凡士林油紗由閉孔支持進行的地方。

圖-34. A,使用舌 - 矢狀邊緣下頜骨切除術去除口腔腫瘤。 B,使用冠狀「邊緣」邊緣下頜骨切除術去除「板 - 口腔 - 牙槽嵴」腫瘤。

圖-35. 口腔癌廣泛口部拖出術。

圖-36. A,口腔腫瘤。 B,建議的拉通方法。 在提高皮瓣上後,二腹肌和二腹肌的前腹被分離,這允許將切除的腫瘤遞送到頸位置,並且免除了對選定病變的下頜骨切開術的需要。

圖-37. 對頸部淋巴區域水平。 (Modified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圖-38. 前臂橈側皮瓣遊離移植修復舌癌根治術後狹窄邊緣的近距離導管。

圖-39. 口腔鱗癌T4層切除術後的手術野。外固定術用於維持下頜骨的空間關係,並允許複合切除術後的鋼板(通過下頜骨的腫瘤延伸術除外切除前的鋼板)。注意舌腹側軟組織缺損的程度。骨組織重建需要遊離。

圖-40. 腓骨遊離皮瓣修復下頜骨節段缺損及口底軟組織缺損。頸部血管吻合。 (Modified from Silver CE, Rubin JS: Atlas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ed 2, New York 1999, Churchill Livingstone.)

上期: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92-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

參考:Cummings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6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54 做作性障礙「圖解」
節段性左半結腸切除術:改良尾部-至-頭部法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