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學霸手把手教你如何闖過自主招生面試!

北大學霸手把手教你如何闖過自主招生面試!

每個人對自主招生機會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認為它能夠讓我衝擊更高等的學府,也有的人用來做第二層保障,減少高考失誤對自己升學的影響。

眾所周知,名校自主招生都會有的一項考核就是面試。幾乎所有的人在面試的時候都會緊張,害怕考官問的問題自己答不上來,害怕答得不完美。

如果你認為面試的考官希望你回答出他心中完美的答案,那你就沒有真正理解面試的意義所在。那麼名校面試到底是為了什麼?在本周五的愛培優周末講堂中,愛培優新高考研究院研究員曹寒冰為大家進行經驗分享,以下為實錄。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愛培優高考研究院的研究員曹寒冰。曾經參加過夏令營和自招加分進入北大,曾獲得高中生物競賽省一、數學物理競賽省二。

本期我要跟大家聊聊自主招生面試的那些門道,精華內容可以總結為三個部分:

本期精華

一、自主招生面試的真相:面試的意義所在

1、面試老師期待的學生類型

2、主動去了解面試學校

3、我是怎麼通過自主招生的

二、自主招生形式:五大常見面試形式及「應對策略」

1、多對一談話形式面試

2、無領導小組形式面試

3、問答和集體討論

4、辯論形式面試

5、場景形式面試

三、自主招生面試脫穎而出的「秘籍」

1、穿著得體舉止禮貌——符合自身年齡特點

2、帶入情感的自我介紹——不是死記硬背

3、逃不過的萬能問題——提前想好「應對策略」

4、脫穎而出的秘籍——10%運氣+30%知識+60%的思維

自主招生面試的真相:面試的意義所在

面試老師期待的學生類型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一個學生拿著面試題來找我:「老師,這道題我該怎麼回答?」我反問他:「你是怎麼想的呢?」對於這樣的反問,大多數學生通常會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但是更深層次的想法卻憋不出半個字。

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學生的思維,但凡考試,那麼就一定有標準答案,即使沒有標準答案,一定會有給分點,但是這樣的思維用在自主招生的面試上其實就是大錯特錯。

一個面試的題目,其實無所謂對錯。敢於面對和改善自我不足、敢於提升自我能力、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都是最真實的自己。所有的優秀和出類拔萃都抵不過對自己內心的認可。擁有客觀、穩定的自我認知,學生展現出的優秀和出類拔萃才是最真實的。

我個人是特別信奉這一點:什麼都可以裝,但是有沒有想法是裝不出來的,自招想找的不是教科書式的學生,更喜歡那種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自己思考的學生,自主招生面試的時候看兩點:是否有思想,是否有自信。總結來看,自招期待的是聰明且自信的學生。

主動去了解面試學校

因為自主招生面試是高校自己組織的,面試的學校希望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報考我們學校,是不是對我們學校有熱情,專業有沒有了解,有沒有想考上的慾望,並且為之努力。

因此在自主招生面試之前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去了解一下面試的學校。第一就是要查詢學校的招生網;第二是要了解所報考的學校的專業,專業在全國的排名、主要的研究領域在哪裡等等;第三點是要跟往屆的學長學姐進行交流,最好是參與過自主招生的學長學姐;第四,如果有條件的話,找一兩個教授溝通一下,未必跟你報考的學校和專業要很相關。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要跟教授聊,其實這可以解決兩個問題:1.沒跟教授溝通過的緊張感;2.不知道大學教授眼裡好的學生是啥標準。

「過來人」談自主招生面試

對於個人面試,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坦誠。會就是會,不會不知道的也坦誠地說出來。千萬不要裝著自己懂,萬一被教授揭穿了你這次面試肯定完了。比如你說你讀過某本書,但如果教授問你這本書你一問三不知,那就很糟糕了。

對於自己不太確定的問題,寧可直接承認不確定,或者甚至如果你覺得不影響整場面試的話,可以當場請教老師,讓教授有跟你討論的慾望,引起他的興趣,那麼很大程度上,教授老師對你一定有很好的印象,那麼相應的教授給你打的分也一定不會低了。

另外如果遇到一些對題目或者是對其他有任何疑問,一定要指出來,不要帶著疑問答非所問,自招的面試題很可能也是有一些問題的或者是有一些不夠嚴謹的,這種時候如果指出來一定是很加分的。

比如我面試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問題,倒不是教授特意安排的題目錯誤,而只是題目表述不夠嚴謹,那麼雖然大多數學生都應該知道這個題目是有一點歧義的,但是只有我指出來了,那麼這就成為和教授能夠進一步交流的一個點,還是剛剛說的那個點,一旦他開始有跟你討論的慾望,那麼給你打的分也一定不會低了。

五大常見面試形式及「應對策略」

剛剛我們談了一些針對面試官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學生以及關於自招面試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下面針對五種不同的面試形式,分析不同的技巧策略。

多對一談話形式面試

這種面試方式各高校普遍採用,一般面試時間會控制在10~30分鐘之間。考官一般會從考生的基本情況開始提問,比如,問一問為什麼報考該校,學習情況如何,生活情況如何等等,考生據實回答即可。之後會進入到基本素質測試階段。考生可能會被問及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題目往往是比較廣泛,不需要計算思考就能回答。

部分理工科可能會遇到一些數學物理類的題目,一般不會到奧賽的難度,但要比一般的考試題目更開放。

北京大學曾經考過的一道題,就是「天為什麼是藍色的」,這道題的命題人是北大物院的一個年輕老師,後來我有幸能夠上這個老師的一門課,跟他交流過這個問題,他就說到,其實出這個題並不是說想讓你通過多少公式來分析出答案,而是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所學的知識點,是不是能夠融會貫通的應用到生活中。

#支招#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誠實作答,切勿撒謊。

2.因為你周圍是幾個教授,一定注意言行舉止,不要有沒有必要的小動作。

3.不要緊張,一五一十地作答即可。

4.注意目光交流,回答某位考官的問題,考生的目光應大多數時間停留在考官身上。

5.言簡意賅,不要長篇大論。

辯論形式

這種近些年不是很常見,個別學校會採用這種形式,參加這種面試的考生會被分成一些人數相等的小組。一般每組4人,每次有兩組考生參加面試。

首先,考官會向兩組考生說明面試規則,然後發放辯論題目,指定或者隨機確定正反方。得到辯題後,兩組考生都會有5~10分鐘準備時間。一般辯論會進行30分鐘左右,也就是每位考生大約有1~3次發言機會,每次1~3分鐘。

從辯論過程中,比較容易發現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表達能力高低,也可能會看到考生性格上的優點和缺陷,比較容易觀察考生團隊配合能力。

#支招#

1.言簡意賅,不要滔滔不絕。

2.要有理有據有節,不要錙銖必較。

3.以學心聽,以公心辯。

4.不要搶話,讓對方說完了自己再說。要照顧全組,如果自己已經表達了很多次,要讓別的同學有表現機會。

無領導小組討論形式

這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形式,參加這種面試的考生也被分成一些人數相等的小組。一般每組6~10人,然後每次有一組考生參加面試。

首先,考官會向兩組考生說明面試規則,然後發放討論題目。得到題目後,學生有1~5分鐘閱讀材料準備的時間。準備時間過後,考官會宣布討論正式開始,一般討論會進行20~45分鐘左右,也就是每位考生大約有1~3次發言機會,每次1~3分鐘。

在這裡,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身份,會有像破冰者、話題引導者、總結報告人,還有計時者等之類的。這種形式對綜合素質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完成破冰者、話題引導者和總結報告人角色的考生會得到較高的分數。

不過也很容易出現一群人在一起討論了半天,結果最後誰也不知道誰的分工,那麼這一組學生很可能都面對分數非常低的這種情況。

#支招#

1.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自身狀況和現場情況,選擇自己的角色。

2.作為破冰者,必須能夠全面把握主題,能夠展開主題,讓大家把問題聚焦。

3.作為領導者,應該能夠引領話題,最終走向結論。時刻關注小組成員的動向,及時制止不必要的爭論。

4.一個積極的話題參與者,應該能夠把問題的各個層面考慮周全。

5.總結陳詞,必須有概括性,有高度,有價值升華。

場景面試形式

這種形式其實主要是出現在一些小語種或者是英語的場景測試。這種面試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就是要在平時多準備一些日常用語,熟悉各種對話場景常用的辭彙就可以了。盡量不要冷場,主動地去開發話題,讓自己有趣的一面展現出來罷。

#支招#

1.表達流利,大方自然。用詞準確恰當,有互動感。

2.有文化修養,能夠進入場景,融入角色。

3.平衡對話進程,讓搭檔能夠跟你順利表達。

4.要加入合適的體勢語,讓交流過程具體化,讓自己的綜合素養展示出來。

問答和集體討論

最後一種是北大常用的,叫問答和集體討論。個人覺得這類有一點點像無領導小組討論,但沒有身份的分配。

參加這種面試的考生被分成一些人數相等的小組。一般每組5~6人,然後每次有一組考生參加面試。面試分為:主答考生回答提問和集體討論兩個環節。首先,考官會向該組考生說明面試規則,然後由考生按照編號順序抽取問答題目。抽題考生作為主答進行闡述。回答過程中,老師也可能會提問。主答考生回答完畢,其他同學可以就該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一些質疑。

#支招#

1.看清題目,做好準備。主答考生最好能夠有效利用準備時間,列出提綱。

2.回答問題儘可能要簡明扼要。

3.進入集體討論環節後,可把握現場說話機會,展示自己在該問題上的理解和想法。

4.作為旁聽的考生,主答考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要靜心聆聽。

面試脫穎而出的「秘籍」

穿著得體舉止禮貌——符合自身年齡特點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得體和禮貌。女生建議盡量是不要化妝,但可以選擇你覺得穿上非常自信、非常好看的衣服去。注意進門的時候輕輕關門等一些禮貌的細節。

各個高校的面試時間基本都是在六月中旬,比較熱的一個天氣,切記就是不要太過於穿著暴露。最安全的搭配是男生帶領子的T恤+牛仔長褲+板鞋,青春靚麗,讓人一看就有好感,頭髮一定不要太長,除非你去學搖滾,就是乾淨的短髮就好。別穿名牌,但也要適當打扮一下是對考官的尊重。中心方向就是青春活力,符合中學生的形象。

帶入情感的自我介紹——不是死記硬背

每一種自主招生的形式自我介紹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有文採的同學呢,在這個時候就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文采,沒文採的同學也不要氣餒,有證書的同學可以多提提自己的獲獎證書,當然如果我沒有文采也沒有證書怎麼辦,以我個人的經驗,就是一定要記住口語化。

口語化很重要,這關係到面試官覺得你的自我介紹不是背出來的,而是真的在介紹自己。如果你生硬的背一篇即使寫得很華麗也有很多獲獎經歷的文章,充其量給面試官留下的印象是書獃子。但是你要是口語化的背一篇,就會讓考官瞬間覺得你的形象鮮活起來,會讓接下來的過程也順利許多。

逃不過的萬能問題——提前想好「應對策略」

除了自我介紹,還有一些萬能的問題也是逃不過的。常見的萬能問題包括:

1)為什麼要選擇報考我校?

2)為何你選擇這個專業/方向?對這個專業了解多少?

3)你未來準備做什麼?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規劃?

4)你的優勢在哪裡?我們為什麼要錄取你

這些問題總結來看,其實都沒有固定的答案。因為我之前也說了,自主招生面試無所謂對錯。但一定要提前自己好好問問自己,如果我面臨的這些問題,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回答這些問題。

10%運氣+30%知識+60%的思維

10%運氣

自主招生面試考驗臨場發揮,題目抽取,一起面試的組員都是不可控因素,因此不能否認運氣的存在和重要性。

30%知識

包括高中學習的知識以及展示提前了解的專業知識。我對此專業的關注已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具有這個潛力,而且我準備好了。被問及專業性極強的問題,不必慌張,畢竟,老師問出這樣的問題有一部分故意考驗的成分。

而作為考生的我們,答不出也不會顯得自己專業領域上一無所知;略知一二則會給老師一個不錯的印象;若是能全部答出則是再好不過,定會讓老師刮目相看。就算你真的什麼也答不出,也不必氣餒,畢竟我們進大學就是要學習這種專業知識的。

你可以坦白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知識不足,這不會讓老師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反而會認為你比較誠實。但切記不要不懂裝懂,以免老師誤認為你懂,再一個問題將你問死,或是乾脆被老師看穿你知識有限,還不虛心請教,狂扣印象分,這樣的結果才是最糟糕的。

60%思維

回答問題一定要思路清晰,問什麼回答什麼。這個真的很重要,別玩什麼面試套路,實事求是來,你才高中畢業,你見過的套路真的太少了。所有的套路都會在考官面前暴露無疑,回答問題別繞彎子。

不要拘泥於高中,如果你拘泥於高中,肯定不會發揮的太好。另外很多在高中看來算是稍微有點開放的題,在大學看來是很簡單的。所以腦子一定要靈活,如果一個孩子高中不是死讀書,這時候立馬就會顯現出來。如果,做不出來的題展示出來思路都是加分項,全程不要放棄。

回答問題及其考驗臨場的反應能力,因此務必要讓自己的精神保持在很集中,比較興奮的狀態,要自信,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鎮定,保持思考的能力,別出現冷場尷尬的情況。

最後,大家一定要記住,要自信,真實,勇敢的展示自己,祝大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理想的大學!

Q&A

問題一

答:我們所有講座主要針對的是準備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和有意願想要準備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當然,想要準備自主招生考試學科競賽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另外,今天講座主要談的是面試方面的問題。除了高考自主招生會用到,將來找工作或者是其他地方也能夠用到的。

關於孩子準備申請專利,但不知道做什麼這一問題,針對孩子這個情況,我個人是不建議去申請一些摻了水的專利,在大學教授眼中這種專利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的,最主要還是要有自己的真才實學。據我了解,能夠通過競賽以外的渠道,比如專利或者是論文之類的進入北大自主招生的少之又少。

所以說,如果只是為了混一個專利或者是家長幫助孩子做一個專利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提高孩子的真才實學才最重要。

問題二

答:這個答案是不能的。因為我們此次是集訓營的形式,所以不開放線上課程。我的建議,因為學生馬上高三,競賽的複賽一般都是在九月份就已經結束了,家長和學生可以做一個優先順序的考量,看一看是集訓和補課孰輕孰重,畢竟此次集訓是今年競賽前最後一次機會。如果最後決定不能來參加這個課程,愛培優還有線上的一對一競賽課程也可以了解一下,作為一個候選的方案。

問題三

答:首先目前官方上是沒有競賽指標這種說法的。您說的競賽指標可能就是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報名進行初賽的問題。因為競賽初賽一般是以學校為單位組織的,如果遇到學校不重視,最好能夠跟學校的老師進行一個具體的溝通,告訴他們你準備參加生物競賽,並且希望能夠通過生物競賽,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成績,並在準備高校自主招生。因為自主招生在很多方面都是需要學校的支持,最好和老師多進行溝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主招生內參 的精彩文章:

寒門難出貴子?農民父親把女兒送進北大,一句話震驚所有人!
通向清華大學的18條路徑,哪一條適合你?

TAG:自主招生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