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察分析六步法區角遊戲支持的核心策略

觀察分析六步法區角遊戲支持的核心策略

文丨兒童發展心理學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周念麗教授

本文轉載授權自「學前教育雜誌社」公眾號

*禁止私自轉載或複製

「聚光鏡」項目實施的緣起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涉及教師「專業知識」並關聯「幼兒 保育和教育知識」部分明確指出,教師應「掌握 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該 標準還明確指出教師應具有對幼兒「遊戲活動 的支持與引導」的能力,這說明觀察及支持幼 兒的遊戲活動是教師的專業基本功之一。

據調查,一線幼兒教師雖對幼兒遊戲觀察的意義十 分明了,但由於對各區角遊戲的定義不甚了解、 對觀察的核心要點不甚瞭然、對觀察的主要方法不甚熟悉,所以出現了教師到了各遊戲區角不知 將觀察點聚焦何處、對幼兒在遊戲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了解不透、對遊戲觀察結果的解讀感到力不從心等現狀,較難將觀察結果與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的遊戲條件等結合 起來,難以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聚光鏡」項目誕生了。

何謂「區角遊戲聚光鏡」?「區角」指目前在幼兒園中設置的遊戲區域,本項目中特指室內的 「 裝扮區 」「 建構區 」和「表演區 」以及戶外「 體能區」。「遊戲」是幼兒運用知識和語言,藉助各種遊戲材料,通過身體和心智作用,反映和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

「聚光鏡」則是一種比喻,借用聚 光器的「不僅可以彌補光量的不足和適當改變從光源射來的光的性質,而且將光線聚焦於被檢物體上,以得到最好的照明效果」之原理,讓教師利用每月兩整天的時間,對某一區角進行深入、細緻地觀察和分析。

「聚光鏡」項目的具體內容

「聚光鏡」項目具體包含的6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觀察要點

每個區角遊戲都有其特色和個性特點,為了讓教師既能 對準各區角遊戲的核心特色進行聚焦觀察,又能通過這種聚 焦觀察對幼兒在該類遊戲的關聯維度有所了解,在本項目中, 對所涉及的「裝扮遊戲」「建構遊戲」「表演遊戲」和「體能 遊戲」都根據遊戲理論和國內外對這4類遊戲的描述進行文 獻歸納梳理,並在此基礎上確立了觀察要點。如圖所示:

確立4類區角遊戲的觀察要點

以裝扮遊戲為例,聚焦式觀察的要點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表一裝扮區遊戲觀察去要點

表1的劃線部分,是幼兒在裝扮遊戲中的核心經驗,其他部分職責為裝扮遊戲的關聯經驗。當幼師有了這些觀察要點,就形成了「事先觀察腳本」。

第二步:進行現場觀察

教室拿著「觀察要點」進入指定的遊戲區角,分別對小、中、大班幼兒園進行30分鐘的觀察,並用手機登設備拍著幼兒遊戲的全過程。由於教師在心中已形成事先觀察腳本,所以到了觀察一線,就能將鏡頭對準那些能體現幼兒在該遊戲區角中呈現的核心經驗和關聯經驗的行為,場景以及遊戲材料上,不至於茫然無措。

第三步:書寫白描觀察記錄

所謂「白描式觀察」,是指從現場觀察所拍攝的30分鐘視頻中,揀選出最具觀察價值的10分鐘,用最 精鍊的、不加渲染的文字進行觀察記錄的方法。對視頻核心部分進行白描式觀察,旨在讓教師梳理出幼兒在遊戲中表現的總體脈絡,釐清聚焦式觀察的總體思路。下面以某教師的觀察筆記為例,說明教師是如何根據觀察要點來撰寫白描觀察記錄的。

觀察時間:2017.3.24

觀察班級:中班

建構主題:

遊戲類型:建構遊戲 行為記錄要點一(建構區幼兒行為的觀察)

遊戲的開始(發起者與回應者):自然發生的

地點(建構區的具體區域):建構區,教室內靠牆的一側

建構的具體過程:圍圈——搭橋 同伴的具體交往(計劃、協商、合作、衝突、解

決問題......)

計劃:觀察時間內沒有看到。

協商:觀察時間內沒有協商。

合作 :

1.小綠拿起圓柱形的積木放在橋的拐彎處,小黃說:「拿一塊小的。」小綠拿一塊正方形的積木放到剛才的圓柱體積木之上,橋合攏。小黃面帶微笑地 說:「Yes。」(合作和計劃)小黃用手比出3並對小 綠說:「給我拿3塊圓柱形的積木就可以了。」小綠說 「好的」並轉身離開,小黃又說:「3塊就好了。」

2.小黃接著用雙手示意小綠過來,提醒「小心腳 底下,別碰倒了。」小綠左邊抱著兩塊圓柱形積木, 右邊抱著一塊圓柱形積木,從搭好的「橋」中走到小 黃的身邊。小黃接過積木,兩人在搭好的橋的外緣將

3塊圓柱形積木按照同等的距離排列開,對小綠說:「再給我拿3塊積木」小綠微笑著迅速從搭好的「橋」上跨跳過去。

3.第三次取積木:小黃回頭取了一小小的拱形積木放置在排列好的兩個圓柱形積木上方,拱形積木掉落在地上,同時抬頭對小綠說:「我說的是3個!」小綠沿著搭好的橋和教室的牆邊走過來,說:「這次我拿了4 個。」

衝突:觀察時間內沒有

解決問題:自行解決 積木倒了,小綠放下圓柱形積木,積木滾到了橋邊

上,碰倒了搭好的一部分的橋,小黃低聲:「啊......」 小綠笑了一下,然後動手搭倒掉的橋,笑著用手指做出 「噓」的動作,嘴巴里也說著「噓、噓、噓」,小綠修復了倒塌的「橋」。

其他:小綠修復了倒塌的「橋」,接著將拿來的圓 柱形積木進行排列,小黃對小綠說:「我去那面了,你搭這面吧。」帶走了一塊長方體的積木。到了橋的對面後,小黃修復了一下歪了的橋面,然後抱回了4塊圓柱形 積木和小綠一起搭,小綠又取回了3塊長方體積木。

教師的介入(時間、事件、行為、語言) 教師的介入屬於回應性的介入。 小黃叫「小王老師」,並用手指了指自己搭的橋,

老師走過來蹲下說:「需要我嗎?」小綠搭積木,小黃微笑地指一指自己搭好的積木,老師說:「可以,很好,很好。」老師看著孩子們搭積木:「這個需要我幫助嗎?」小黃說:「我們馬上就需要了。」老師說: 「你們先玩,等你們需要我了,就來喊我啊。」老師站起來轉身離開。

從這份記錄中可以看出,一旦有了前述的「觀察要點」,教師就能有條不紊地聚焦幼兒的遊戲行為及教師的介入行為等進行深入細緻地觀察和記錄。

第四步:實施數理統計

此處的「數理統計」,是指教師在白描的基礎上, 聚焦某關鍵點,或計算出某行為、表情的時間長度;或 統計出某行為、表情、語言及使用材料的有無,最後計 算出發生率或發生頻次。表2呈現的是教師對幼兒在裝扮 遊戲中使用高結構模擬材料和「以物代物」材料的發生比例的比較結果。

表二對幼兒在裝扮遊戲中材料使用統計

通過數理統計後發現,在被觀察的9個班級中,幼兒 在裝扮區域材料中使用模擬性材料高達96%,而「以物代 物」的創造想像材料只佔4%。這樣的統計數字能讓老師 們直觀地認識到幼兒使用材料的情況,為後期材料投放提供參考。

第五步:分析幼兒發展

為便於教師能通過對各區角的遊戲觀察,進而分析幼兒的心理發展,我們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 南》(以下簡稱《指南》),選取與各區角遊戲聯繫密切的領域,作為核心經驗關聯領域觀察要點,來分析幼兒的心理發展。表3是以裝扮遊戲為例的說明。

表三 裝扮核心經驗相關要點觀察維度

在《指南》中,雖然一些領域的與該區角的遊戲行 為沒有直接關係,但也將其作為間接經驗關聯領域的觀察要點。仍以裝扮遊戲為例。

表四 裝扮遊戲中間接經驗關聯的領域觀察要點

讓教師根據《指南》中對3~4歲、4~5歲和5~6 歲各領域發展的典型目標描述,來對應觀察幼兒的年齡,具體深入地分條解析,能使教師真正地解讀幼兒在遊戲中表現出來的年齡發展特徵,為他們進一步支 持和引導幼兒進行區角遊戲打下堅實基礎。

第六步:反思教育行為

讓教師進行聚焦式的遊戲觀察,其根本目的在於提升教師創設遊戲環境、投放遊戲材料的適宜性,從而促進幼兒心理發展。因此,在「聚光鏡」項目中, 教師對幼兒的遊戲觀察、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的推測及教師的教育行為三位一體,相互融合。如圖3所示。

圖3 聚焦式觀察的三位一體構思

將教師的教育行為、對區角遊戲的觀察以及對幼 兒心理發展的推測關聯起來,便於教師在觀察和推測 基礎上對四個區角的材料投放、遊戲空間、遊戲時間 的設置以及教師的介入等教育行為進行綜合性反思, 使個別化教育最大化、最優化。

本文轉載自

作者:學前教育雜誌社,致力於學前教育的宣傳和推廣,傳播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分享優秀的教育經驗,具有權威性、前沿性和操作性,是促進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親密夥伴。

*聲明:本文轉載自《學前教育》幼教版2018年01期,有部分刪減。

回復日簽查看今天我送你的一句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師口袋 的精彩文章:

這個婦女節,就送這些暖心的DIY賀卡吧!
手把手教你做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森系環創!

TAG:幼師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