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太極屢屢欲與大明議和,而此人提倡議和卻遭凌遲

皇太極屢屢欲與大明議和,而此人提倡議和卻遭凌遲

文|小河對岸

後金自皇太極嗣位之後,便殷切與大明議和,而多番與袁崇煥書信往來。但為何有一人向皇太極提議與大明議和,卻被皇太極凌遲而死呢?據《滿文老檔》記載:天聰元年(1627年)三月初二日,誅生員岳起鸞之原委:該員奏書於汗(皇太極)曰:「我大軍尚未渡江河,潛駐鳳凰城何益?宜速撤回。倘此處有警,路遠不能猝至也。再宜與明和。若不與明和,則我人民自必散亡殆盡。若與明和,宜將新漢人,速行給還,不然,亦應速還其官員、書生等,此事不可遲疑。」

而皇太極回答道:「明若遣使議和,則以金銀綢緞餽我,還我逃人,以全令名,方准議和。至於俘獲之民,乃天所賜,豈可復還明國耶。」將此言傳諭眾官,眾官皆怒,欲殺之。汗勸阻曰:「爾等欲殺之良是。若殺此人,無復有上書者也。」眾人不從,眾官遂剮之。

皇太極之所以殷切期待與大明議和,乃是因為後金的人口較少,其對漢人的一系列血腥屠殺政策引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與報復。以致,努爾哈赤就曾下令女真人不得單獨出行,而被後金強虜過來的漢人更不堪忍受後金的野蠻統治,而紛紛尋找機會逃亡。此即岳起鸞所言:若不與明和,則我人民自必散亡殆盡。

因而,皇太極急切與大明議和以穩定其國內的政治。但為何岳起鸞的議和言論,卻引起了後金的眾怒,並慘遭凌遲呢?

這在於岳起鸞的議和言論,觸犯了後金女真貴族的利益根本。後金國內的漢人數量數倍於女真,但後金對漢人的統治可不像遼朝那樣,實行一國兩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後金治下的漢人,乃系被女真強虜過來為奴的,其經濟形態是一種奴隸制經濟。

故而,女真貴族視俘獲為其私產,而對「逃人」追查甚為嚴酷。就連後來投降滿清,而為滿清立下汗馬功勞的靖南王耿仲明,也因私藏「逃人」而畏罪自殺。而滿清入關之後,其一系列的圈地、投充及嚴酷的「逃人法」皆是後金(滿清)奴隸制經濟形態的體現。

岳起鸞主張將「新漢人(新抓的俘虜),速行給還」,顯然觸及了女真貴族的利益根本,而引起了女真人的眾怒。而皇太極雖殷切與大明議和,但顯然不會動搖自己的統治根基。於是,皇太極為平息女真貴族的眾怒,而將岳起鸞交給女真貴族們,讓他們將岳起鸞凌遲以解其恨。

參考史籍:《滿文老檔》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的妻舅,是否真的死於周瑜的反間計?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