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肅宗幹了一件事,八百多年後,讓崇禎皇帝吃了大虧

唐肅宗幹了一件事,八百多年後,讓崇禎皇帝吃了大虧

唐朝天寶年間,由於唐玄宗李隆基寵信楊國忠、李林甫等奸佞小人,寵愛姿容絕世的楊貴妃,荒廢朝政,國事日非,曾經繁花似錦的大唐朝孕育著一場深重危機。北方四鎮節度使安祿山,手握重兵野心勃勃,唐玄宗卻渾然不覺,沉醉在太平天子的美夢中不能自拔。天寶十四年十一月間,安祿山悍然掀起「安史之亂」,數十萬鐵騎揮戈南下,侵犯中原,要與唐玄宗爭奪天下。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在溫柔鄉中墮落蛻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早年的英武果斷早已不見蹤跡,面對安祿山的大軍,唐玄宗驚慌失措,連出昏招,結果唐軍一潰千里,局面迅速惡化,不可收拾。安祿山大軍連戰連勝,攻克重鎮潼關,揮師西進,直逼唐朝都城長安。唐玄宗眼見大勢已去,帶著楊貴妃和太子李亨等皇族親眷,慌裡慌張逃出長安城,狼狽不堪奔向蜀地避難。

就在唐朝生死存亡的關頭,發生了一件事,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這件事不僅讓唐玄宗丟了皇帝之位,更為不可思議的是,還影響到了八百多年後的崇禎皇帝,讓崇禎結結實實吃了個大虧。天寶十五年六月十四,唐玄宗的逃亡隊伍,衣冠不整驚魂未定,來到了馬嵬坡。隨從的禁軍將士,痛感國破家亡,不僅自己飽受顛沛流離之苦,親人財產全都失陷在長安城中,淪為安史叛軍的戰利品,人人悲憤交加,紛紛要求殺死奸相楊國忠和寵妃楊貴妃,認為他們就是導致大唐毀滅的元兇。

唐玄宗雖萬般不舍,但此刻他已經朝不保夕,威風掃地,再沒有從前一呼百應的號召力與實力,只得親自出面,好言撫慰將士們,想來個息事寧人。誰知將士們根本不吃這一套,寸步不讓,必須要求殺掉楊貴妃兄妹。禁軍們之所以如此大膽,一則是他們確實激於義憤,二則是背後有太子李亨的暗中支持。唐玄宗無奈之下只得丟車保帥,把楊貴妃兄妹推出去當了替死鬼。

太子李亨也在百姓父老擁戴下,請求去北方召集唐軍,「願戮力一心,為國討賊。」唐玄宗已經昏了頭,立即答應了。他不知道,太子李亨眼見父皇人心喪盡,朝局動蕩全面失控,竟然起了奪位之心。兩人分手不到一月,太子李亨就在北方的靈武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不由分說就剝奪了父親的皇位。又過了一個月,新任皇帝李亨的使者到達蜀地,向唐玄宗傳達聖旨,把他稱為太上皇,唐玄宗才傻了眼。

八百多年後的明朝末年,崇禎為了挽救明朝敗局費盡心思,還因為唐肅宗的這件事吃了大虧。崇禎十七年初,李自成大軍即將打進京師。大臣李明睿建議,崇禎應及時遷都南京,再徐圖恢復。誰知朝中守舊迂腐的大臣們堅決反對,認為祖宗陵寢太廟豈可拋棄,結果崇禎本人南遷被阻止。又有人提出第二個方案,崇禎皇帝可以留在京師指揮大局,但應讓皇太子南下南京。這個方案兼顧全局,是個可行之策。

這樣一來,讓皇太子在南京站穩腳跟,崇禎在京師也進退從容,萬一大局不利也可以迅速撤往南京,明朝很可能藉此躲過覆滅之劫難。更可避免被李自成一網打盡的風險,為明朝復興留下火種。崇禎起初也頗為心動。關鍵時刻,有個大臣光時亨卻堅決反對,《明季北略》記載,他斥責大臣們:「你們要把太子送往南方,到底想幹什麼?難道想仿效唐肅宗靈武登基的舊事嗎?」

此言一出,眾臣再不敢吭聲,誰也當不起這個圖謀不軌、擁立新君的大帽子。崇禎一聽也犯了嘀咕,江山社稷固然重要,要是太子像唐肅宗那樣趁機上位,導致自己被架空,也是他無法接受的,他最終決定把太子留在身邊。南遷之議就此徹底作罷。結果崇禎為此吃了大虧。李自成大軍打過來,崇禎全家死的死,被抓的被抓,明朝在一片凄涼中謝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漢奸一句話,讓文天祥人頭落地,該漢奸子孫遭1種懲罰,持續300年
一猛將負傷50次,49次都是榮譽,只有1次讓他終身未娶,羞於啟齒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