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於纏足,只有蘇軾勇敢說不

對於纏足,只有蘇軾勇敢說不

中國古代婦女纏足始於南唐而盛行於宋代,人們認為婦女的腳纏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漸成風氣。

纏足時代女子多以「沒腳蟹」自閉。腳小難行,動必扶牆摸壁,拄杖持桿,有條件則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僅能到中庭』,而完全依仗他人抱持背負的也時有所聞,倘若孤立無助,那麼由此室移至相鄰的彼室也難以做到。至於出門行路, 即使持杖扶婢,也是行不了多遠便已氣喘吁吁。時不時地靠扶婢肩,倚柱而息,摸捏蓮鉤解痛除乏。施君美《幽閨記》所謂「步遲遲,全沒些氣和力」;關漢卿《閨怨》所謂「行一步嘆息,兩行愁淚臉邊垂,一點雨問一行凄惶淚,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正是纏足者舉步維艱的真實寫照。

纏足妨礙了女子的一舉一動,富家的貴婦名媛,凡有所需自有婢僕供其驅使,但是一般平民女子卻要依靠自己,只好膝行洒掃,跪坐隴畝。甚者尚需推磨踏碓、插秧割稻,其中的辛酸苦辣非過來人無法述說。 [37]

纏足之苦,層層切骨,刻刻痛心,初纏階段尤甚。每至纏束,劇痛難忍,嗚咽悲泣,在所不免。纏束又多在早晚二時,因此早晚女孩哭泣哀號之聲在纏足時代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慘景。

宋英宗熙寧六年(1073年)春,蘇軾在太常博士直史館杭州通守任上,曾詞披露北宋社會這一陋習。

菩薩蠻·詠足

宋代:蘇軾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腳步,久久斂束著絲羅襪如在水波上走。只見她那舞步如旋風,都不留下步履蹤跡。

暗暗地穿著宮廷樣式的鞋適合走路穩健,而並立兩腳行路就困難。你說纖細美妙到何種程度,該是很難。要說「纖妙」,必須把婦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腳。

上片描繪侍妓或歌妓的小腳步態。「審美理想滲透於審美感受之中,蘇軾寫作該詞所帶的審美傾向也不例外。「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如洛水女神飄在水面上,對於這種迅疾輕盈的舞姿,蘇軾是帶著讚美的態度來評判的。

下片描敘侍妓或歌妓的小腳的痛苦與慰藉。「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描寫侍妓或歌妓纏足所帶來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換穿宮廷貴夫人鞋,合適是合適,但不能並立站起來,走路更困難。宋代這種殘忍的纏足審美觀,使很多婦女痛苦一生,蘇軾毫不迴避地披露了這種痛苦與困難。「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纖妙是指人們以習慣的審美觀為準繩,腳是纏得越小越「纖妙」。「說應難」,意思是用語言難以表達。「須從掌上看」,反映了蘇軾雖然反對婦女纏足,但是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與審美上的局限性。

該詞是蘇軾站在欣賞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場上,通過寫侍妓、歌妓,披露纏足給婦女帶來痛苦,對北宋社會這一陋習表示不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最痴情的一首元曲:愛你是欠你的,還不起卻還要算利息
唐末一位不知名的詩人,寫出人人傳唱的名句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