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心印心,無法可傳

以心印心,無法可傳

以心印心,無法可傳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佛祖相傳,實無一法與人,只是令人發明本心。達摩祖師云: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他無情物攝,無自由分。[1]

六祖大師云:

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2]

黃檗祖師云:

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3]

自古佛祖,佛佛傳授,實無一法與人,只教人執定金剛王寶劍,斬斷一切所知、所見、所聞、所覺、所悟,只剩下這個赤裸裸、光皎皎、一塵不染、一絲不掛的,便大事了畢。

有志於弘揚聖賢文化的人,有志於人類文明的人,應當發起大願,盡此一生徹底拼搏,誓願證得此心此佛,誓願度盡自性眾生。所謂度眾生,亦非離心之外,別有眾生可度,而是度自性眾生。所謂度自性眾生,就是轉識成智,就是轉染成凈,就是消除自性中的習氣。自性眾生,亦非實有,是故經雲「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4]永明延壽大師云:「修習空華萬行,安坐水月道場,降伏鏡像天魔,證成夢中佛果。意雲若因若果,皆從緣生。如夢幻故,是以若實若幻,皆是一心。以實是心之性,幻是心之相,以因了相虛。見自心性時,是得道之處,故云道場。」[5]

諸佛祖師,古聖先賢,說東說西,種種方便,只為學人,證悟自心。心者,無相真心,亦名清凈法身。以明鏡而喻之,圓明寶鏡,隨緣現相,青來現青,黃來現黃。然而,圓明寶鏡,卻非青黃。今借佛典公案而說明之。

世尊一日,示隨色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此珠而作何色?」

時五方天王,互說異色。

世尊復藏珠入袖,卻抬手曰:「此珠作何色?」

天王曰:「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

世尊嘆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之,便各強說有青黃赤白色。吾將真珠示之,便總不知。」[6]

迷人不識鏡體,妄取鏡中幻相,捕風捉影,徒勞無益。永嘉大師云:「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凈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鏡里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7]鏡中萬相,或青或黃,然而,圓明寶鏡,卻非青黃。若言明鏡是青,那麼,青去黃來,豈不無了明鏡?若是無了明鏡,豈能更現黃相?若言明鏡是黃,那麼,黃去青來,豈不無了明鏡?若是無了明鏡,豈能更現青相?萬相空去來,明鏡依舊在。迷人見青,則認青為心。迷人見黃,則認黃是心,今日流行的「心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也。此心現青現黃,此心卻非青非黃,此心是個無形的妙體,古德稱為無形的大道,佛家稱為無相的法身。

相不現相,唯心現相。唯有此心,是現天、現地、現青、現黃的主人公。此心即是佛,佛即是此心,道家曰道,亦名穀神,儒家曰仁,亦名良知心體。

諸人的無相真心,以及心中的萬相,便是諸人的大千世界。若人不識這個無相真心,妄取心中的幻相,則大千世界,則成娑婆。娑婆苦海,六道輪迴,其罪魁禍首,則是捕風捉影的貪心。有了這個捕風捉影的貪心,便有了得意忘形、失意忘形的嗔心。有了這個得意忘形、失意忘形的嗔心,便有了認假當真、無繩自縛的痴心。

若欲覺悟自心,回歸自性,當須熄滅貪嗔痴,去掉自心的污染。覺悟了自心,回歸了自性,便獲得了本然的解脫,便回歸了本然的太平。這是自性的本然境界,這是自心的本然境界。佛教所說的凈土世界,就是這個清凈無染的自心境界。



[1]《達磨大師血脈論》。《卍續藏》第六十三冊,第二頁中。

[2]《六祖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五四頁中。

[3]《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八〇頁上。

[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八冊,第七四九頁上。

[5]《宗鏡錄》卷二十七。《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五六九頁中。

[6]《五燈會元》卷一。《卍續藏》第八十冊,第二十九頁中。

[7]《永嘉大師證道歌》。《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九五頁下。

以心印心,無法可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障者亦是假名
慧律法師:不是見外面的佛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