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森林學校里皮皮們的學習

森林學校里皮皮們的學習

快樂小孩

 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 電影原聲帶

豆豆 

00:00/01:28

教是為了不教。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特別難。就像我們說吃藥是為了不吃藥一樣,吃開了頭,以後遇到個頭疼腦熱就要吃藥,而且藥量越來越大。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給孩子一生的學習能力,這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但是,這樣的學習不符合大班制整齊劃一的模式,不符合把教育當作商業來運作的規律。

這就如同抗生素,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聽著「發炎了,吃點抗生素就好」這樣的教育長大,吃藥打針或者靜脈滴注,在患者身上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損害的是一個人機體的天然的免疫能力。時間長了,這個人就對藥物有依賴,同時又會產生抗藥性。

朋友說他的孩子在市裡的重點小學上學,一個班裡沒有不報班補課的,孩子的課餘時間都在各個輔導班裡穿梭。這和吃抗生素一樣,當下確實收效顯著。老人說,是葯三分毒,過度輔導的毒性也不小。從上大課到上小班,再到一對一,學生似乎對補課這個「抗生素」有了抗藥性一樣,到了後期,怎麼都不見效。

很多孩子一到了中學,數學就作難,物理就不會,理解不了。其實數學物理就源於自然。學生會因為最基本的「常識」而感到困擾,而那些「常識」往往是在孩子親身體驗或者模仿中更易掌握,遠遠超過家長和老師不厭其煩地「教」他。

最簡單的「自然教育」,融合了「自然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體驗」三個部分的。用在大自然中的觀察與體驗,直觀地明白一些道理;用獨立的生活反覆實踐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群體中用各種嘗試來開啟社會交往的探索。這個過程當中建立起來屬於自己的「常識」是強大的生命基礎。

「好奇」是人類學習的原始動力,只有簡單而意義深刻的東西才能吸引住孩子。比如,我們正在組織小孩子們建立的學習遊戲密室,就是把一個一個道具、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情節呈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們的「好奇」與「探索」被激發出來。

伴隨著神秘的「遊戲」,孩子們去揭開一個又一個謎底,不知不覺地對學習「著了魔」。那些原本「滲透」在學校各門課程中的知識,被有機地連接在了一起。這是被逼著複習、寫作業所達不到的效果

兒童期是孩子建立「系統學習」方法的黃金年齡段。這個時候「知識碎片」的積累,讓孩子們既興奮又感到無力。越來越多的「知識碎片」並不是拼圖,無法拼接一個完整的、有邏輯的世界。這就不難理解,我們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與創造力為什麼受到了大大的制約。

「創造力」並不來自於「知道得多」,而在於思考得多,探索得多

大自然中沒有一個物種是單獨存在的,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對於大自然是多麼的尋常,對於去尋找這其中聯繫的我們又是何等的高深。我們平時看似自然遊戲的課程,卻將一些高深的知識,比如「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等,用遊戲、探究的方式變成孩子們的「常識」。

兒童期,正是孩子們建立邏輯思維、建立系統學習方法,乃至舉一反三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階段;更重要的,是讓那些有可能已經有「厭學」情緒的孩子,重新找回「好奇」的心。

化繁為簡的學習,才能引人入勝,讓孩子們真正沉浸在學習中。

在我們的森林學校中,通識教育貫穿始終,無處不學習,無時不思考。在通識學科教學中,比如,數感的培養不僅是學習數學的需要,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認識和解釋現實事物的能力,這是一種數學素養的教育。

在我們的森林學校的課堂學習中,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著眼於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科素養。

比如,對數字1的認識,有的學生甚至到了中學,仍然只是認為1隻是一個數字。其實在分數的學習中,分數有兩個現實背景,一個是表達整體與等分的關係,一個是表達兩個數量之間整數的比例關係。

也就是說,這裡的1已經是一個概念,一個整體的概念。分數也不是簡單地按照分子除以分母進行的一種除法運算,分數表達的是一種關係。

這種理解,可以觸類旁通到語言的學習中。比如英語學習中有上義詞和下義詞,fruit是水果,表示水果這一大類,一個大的集合,可以理解為一個整體,一個1,而apple、banana、strawberry、pear、peach等等都是下義詞,是1裡面的各個分類。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就是知道一個類別,一個整體,馬上會想到它的部分,想到它的組成。

再比如,地理的學習,從一個宇宙,到宇宙里的各個星球,再到地球,再到七大洲四大洋,再到東亞,再到中國,再到黃河流域,再到黃河中下游,總分總的學習,就是認識事物的規律。

很多學科的學習,就是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的不斷往複。也可以理解為從1到二等分、四等分到無窮等分的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在理解領悟部分與整體、部分與部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找到相似點和不同點,歸納整理出公式定理的過程。

比如,舉一反三到英語的學習。英語的名詞分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兩大類,如果結合分數的學習,再去理解英語的名詞分類,會一下子豁然開朗許多。

數學知識是數學家在長期的感受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學習任何學科,學生都應該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復讀機和複印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

在我們森林學校的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而不是簡單從外部對學生實施知識的「填灌」。我們把學生原有的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讓孩子們知一識二,通過對已知知識的正確感受,領悟到未知事物的規律。

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小孩子認知發展的三個階段是:從動作認知開始,反映他的操作水平;第二步是圖形認知,反映表象水平;第三步是符號認知,反映分析水平。

如果不考慮兒童的認知規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讓小孩子記憶符號,沒有任何的動作感受和圖形認知,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會停留在記憶層面,久而久之會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割裂開來,厭學也就會在兒童期埋下根。

不少學生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可以考90多分甚至100分,但越往高年級,能達到90多分的則越來越少。這並不是因為知識複雜了,成績就自然下降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成長與知識成長正比例發展的過程。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不是教材內容越來越難造成的,而是學生的感悟力從一開始就沒有被保護和發展,腦袋裡面充其量是記憶了一些符號而已。

在森林學校里像皮皮這樣的六七歲的小朋友是幸福的,他們的身體皮皮實實,基本上和感冒藥絕緣。他們的頭腦明亮透徹,學習領悟能力讓大人們也嘆為觀止。

皮皮這樣的孩子有心靈的自由,有思考的自由,有活動的自由,有哭和笑的自由,但他們也懂規則,也知道遵守規則。兒童心靈的拯救是建立在生活方式與生活自由基礎之上的,這些將成為給予新一代的另一種「自由權力」。

我和一位家長談到,孩子一上學,無形中似乎被套上了一個枷鎖,而且老師和家長甚至渾然不知。某種意義上,天才就是那些砸碎了鎖鏈的人,那些保持了自由的人,在眾人眼前堅持他所征服的「人性標準」的人。

在我們的森林學校里,像皮皮這樣的孩子們是被保護的,像國寶一樣的保護。我們保護兒童天然的能力,不阻礙其發展。我們尊重甚至敬畏兒童的天性,因為很多人勤奮地管教孩子,實質上卻是在阻塞孩子的思想。

我和我的老師們說,所有的知識都是美好的,孩子們理應體會到數學的美,語言的美,音樂的美。我們不會用一大堆對孩子行為毫無指導意義的知識來壓迫他們。他們無話可說時,我們不會強迫他們說、寫、講述、作文、演講;他們無好奇心時,我們不會強迫他們觀察;他們毫無發現的慾望時,我們不會強迫他們推理、論證。

小孩子們的學習是自發自願的,他們的學習興趣始終是強烈而持久的。

一些學校里,小孩子進入一年級,就被評比考試排名。最後,小孩子也耳濡目染地領會了獎勵的意義。孩子們看到別人比自己聰明,得分比自己高,受到獎勵,獲得獎品時,便受到刺激,模仿他們,更加努力,超過同伴,並且因此也提高整個學校的工作和成績。

但在我們的森林學校里,孩子們不是評比的對象,孩子們也不會因為獎懲而學習。我們幫助孩子感受生命和世界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多彩,讓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而學習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貝貝同學近來對數字超級著迷,他特別喜歡數學,那麼數學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美的體驗,他會獨立自主地學習。

在我們的森林學校里,小孩子們也讀書,但我們引導孩子認識到,讀書最重要的功夫是:觸發。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情。沒有觸發的讀書,僅僅是一堆文字遊戲而已。在我們的教學中,皮皮這些小朋友有時候讀的是無字之書,讀樹,讀蟲子,讀石頭,讀泥巴,在森羅萬象的事物中獲得更新鮮的觸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貟老師的56號教室 的精彩文章: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TAG:貟老師的56號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