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啥有的媽很「懶」,孩子卻很強?

為啥有的媽很「懶」,孩子卻很強?

孩子的事,總怕麻煩,就只會一直麻煩。

鄰居老美家有三個兒子,老大五年級,老二和逃逃一樣上二年級,老三今年剛上學前班。家裡沒請保姆也沒老人救援,日常生活全靠媽媽打理,一個媽媽和三個男孩,聽起來就頭大,想起來就亂成麻了吧?

出乎意料,我經常看到的是這位媽媽在facebook上曬全家衣著端莊出席各種活動啦,閨蜜團下午茶啦,各種家飾手工啦……如果不是住得這麼近,我們兩家的孩子又經常串門,我一點兒都不相信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常態。每次去他們家接娃,發現除了孩子們的playroom(玩耍的房間)之外,其他地方都是收拾得乾淨整潔,完全不是我自己腦補出來的樣子。我一直在納悶,這時間哪兒來的啊?究竟有什麼法寶把三個男孩和自己都收拾得妥妥的?

有次他家老二放學後跑來和逃逃玩,考慮到放學後孩子們多少有點兒餓,我就搬出一堆零食陪他們一起吃,無意間我問這個孩子每天中午都吃些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啊,午飯都是我自己準備的!」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每天自己準備午餐?

這事兒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本以為逃逃的自理能力就算不錯了,但畢竟是個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連拖帶拽,打仗似的保證不遲到就萬事大吉了,哪還有時間自己準備午飯?我有點不相信地追問「really?」那孩子倒是很淡定,「是啊,一般都是自己做個三明治,再加點乾果水果就搞定了,我和哥哥弟弟都一樣,都是自己準備的。」好吧,連讀學前班的弟弟也一樣……雖然老美的午飯要比我們簡單很多,但是孩子們上學後就開始天天自己準備,聽起來還是有點不可思議啊!

後來我找機會請教了這位牛媽,原來她在每個孩子上學前班(五歲)前,就開始訓練他們自己給自己準備食物了。她會給每個孩子一張表,上面列出了他們的午飯必須要包括的東西,比如麵包片、肉、蔬菜、乳酪、果醬、乾果、水果……但具體到每個種類他們可以自己選擇,如麵包片可以選擇白麵包或全麥麵包,水果可以選香蕉也可選蘋果或其他什麼的。

聽起來好像還蠻簡單蠻科學的,但仔細一想,讓5歲多的孩子做到這些實際上也不容易啊,會不會把廚房弄得一團糟?會不會浪費了好幾份的食物才準備好一份?

「一開始肯定會啊,每個孩子我都得花很長一段時間去教他每個細節,比如肉該怎麼夾,醬要抹在哪裡,怎麼才不容易讓它漏出來,怎麼把麵包片放到麵包機里烤等等。有時看著他們笨手笨腳的樣子真覺得麻煩死了,完了還要收拾一大攤子,還不如自己來方便。可是必須要這樣才行啊,我們家三個孩子,如果不教他們自己做一些事,全靠我來幫他們做,那我豈不是整天都忙得團團轉?」

我這才留意到,除了午飯,原來他們家還貼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表,準確地說是家務安排表,每個孩子每天都有活兒要干,如整理房間、取信、疊衣服、清理洗手間……

這讓我有點兒汗顏,我們家就逃逃一個,有時我們工作一忙起來都會覺得家裡全亂了套。其實我也曾經研究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能做什麼,明白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的道理,也知道早點放手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但總是因為怕麻煩而沒有堅持下去。

想起以前第一次教逃逃洗襪子,還專門拍了幾張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可剛得瑟完我就暈菜了,他把自己的袖子,褲子都弄濕了,地上還髒了一大片,整個都亂七八糟的。我覺得要把他教會的話我一百雙襪子都洗出來了,實在是太麻煩了,於是我偷懶了,我放棄了教他,自己把活兒搶過來。最終的結果估計大家都猜得到,他認真洗襪子的照片在朋友圈裡定格下來,但實際上直到現在,洗襪子這個活都還是我的……

想起了那個段子朋友圈曬的究竟是你家娃么?

我覺得自己是個矛盾體,一方面看來是個勤快媽,不厭其煩地照顧孩子幫他做很多事情,但換個角度看,卻有點懶,懶得去改變,因為改變總是會很麻煩,需要比平時付出更多。

有個說法叫怕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不知道有多少媽媽跟我一樣,怕一時的麻煩,然後就只好一直麻煩著

自打孩子出生後媽媽一直都會很辛苦,因為孩子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新需求和新問題,事情似乎只增不減,而我們也就得一直忙碌著勞累著。可是,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在成長的,媽媽需要為孩子做的事情也應該跟著變化啊。

長期停留在淺層次的勤快實際上並沒有幫助到孩子。前陣子一好友抱怨說她家孩子整天丟三落四,每周五要交的作業、要還圖書館的書都得她幫忙上個鬧鈴幫他收拾,就倚著有個勤快的媽。她咬牙切齒地說得痛下決心好好收拾一下孩子的這個毛病,一勞永逸地懶一把了。

有句話說不要用勤奮掩飾你的懶惰,說的就是如果重複地長期地去做同樣的事情,而不去思考不去改進,捨不得付出改變要承受的代價,那其實是一種懶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西兒童教育 的精彩文章:

和女兒在小區散步被鄰居的狗咬了,寵物傷人高發期爸媽們要留心了!

TAG:東西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