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大訊飛被指「寅吃卯糧」不足5億利潤撐起800億市值

科大訊飛被指「寅吃卯糧」不足5億利潤撐起800億市值

作為「人工智慧第一股」,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訊飛」,002230.SZ)的一舉一動總是備受市場矚目。

日前,科大訊飛公布了一張並不令人滿意的2017年「成績單」,上市以來第一次出現凈利潤下滑。從各項財務指標來看,科大訊飛的業績含金量可謂大打折扣。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

眾所周知,費用化的研發支出會影響當期利潤,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則在未來攤銷,而科大訊飛的資本化研發支出比例偏高。那麼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對未來利潤造成的影響,科大訊飛將採取怎樣的措施應對?

針對以上問題,《投資者報》記者採訪到科大訊飛相關人士,得到部分答覆。

利潤含金量不足

從科大訊飛2017年年報數據來看,營業收入約54.45億元,同比增長63.97%,創下上市以來的最大增幅;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4.35億元,較上年下滑10.27%,這也是科大訊飛上市以來凈利潤首度出現負增長,增收未增利。

據了解,科大訊飛在2016年3月以1.0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安徽訊飛的23.2%股權,不久又以4.96億元收購了北京樂知行100%的股權。在2017年年報中,這兩家公司凈利潤分別約為1.4億及0.49億,分別佔到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的29.25%及10.24%,合計達到39.48%。也就是說,公司有39.48%的並表利潤,再加上佔比24.84%的政府補貼,這兩項竟佔去了科大訊飛64.32%的利潤,並且在並表及補貼之後,科大訊飛利潤仍出現下滑。

正因如此,業界一直認為科大訊飛「利潤含金量不足」。而除了併購和政府補貼貢獻大半利潤以外,科大訊飛的應收賬款和存貨還都出現不同比例的增長。

從近幾年的財務報表數據來看,科大訊飛的應收賬款增長很快,通常這也意味著企業的資金周轉效率降低,同時帶來更大的壞賬風險。2013年至2017年,科大訊飛的應收賬款分別為6.75億元、11.92億元、14.3億元、17.98億元和25.52億元。對此,科大訊飛董秘江濤解釋稱,應收賬款主要客戶來自於政府、電信運營商、銀行等長期合作的大型行業客戶,且實行了嚴格的壞賬計提政策。

研發投入暗藏玄機

針對2017年業績下滑的狀況,科大訊飛相關人士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7年科大訊飛新增了十多個億的毛利,如果投入沒有增加的話,這些都會變成利潤。新增毛利均用來加強市場渠道的布局,交付服務體系的建設,核心技術保持高強度的投入。2017年公司銷售費用增長71.31%,研發投入增長61.5%,公司在上述領域的戰略布局導致當前研發和市場費用增加較大,進而影響了稅後利潤增幅。」

科大訊飛2017年財報數據顯示,銷售費用11.11億元,同比增長71.31%;投入研發資金11.45億元,同比增長61.61%。

值得注意的是,投入研發的11.45億元中,被科大訊飛資本化的研發投入約5.49億元,比例達47.95%。這一數據也是高於同行的,就拿用友網路來說,該公司2017年研發投入10.72億元,與科大訊飛相差不大,但資本化研發投入僅1.38億元,佔比僅12.87%。

「資本化研發支出的增長主要由於隨著產業發展,公司研發費用的快速增長所致。我們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連續五年都超過了20%,應該說是一個高投入的狀態。科大訊飛是一個高科技軟體企業,研發投入較大。且當前正處於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關鍵戰略機遇窗口期,公司在教育、司法、醫療等領域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蓬勃開展,加大研發投入有利於公司長期發展。」科大訊飛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儘管如此,對於科大訊飛資本化研發投入較高這一現象,市場各方一直都很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費用化的研發支出是影響當期利潤的因素,而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則可以在未來攤銷;如果企業研發投入資本化率較高,其結果是增加當期利潤,但將產生的攤銷會削減未來利潤,這會造成「寅吃卯糧」的後果。

AI之路不再一枝獨秀

從2017年財報來看,科大訊飛的產品越來越多樣化,主營業務涉及到的領域也更多,包括教育教學、智慧城市、政法業務、開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汽車領域、智能服務和其他業務等七大主營業務。

就產品來說,科大訊飛持有核心技術,比如語音識別、AI技術等。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的市場來看,科大訊飛在語音技術上已不再是一枝獨秀。

雖然科大訊飛根植AI市場十多年,但中國互聯網三大巨頭BAT自2015年起開始入場語音技術領域。不論是語音技術,還是在汽車、教育、醫療影像方面的布局,BAT均來勢洶洶。

廣告

據了解,BAT等具備技術實力的企業,其相關產品的語音識別率已經達到95%以上。雖然目前在識別率上和科大訊飛還有差距,但這些企業憑藉資金、技術儲備和人才方面的投入,短期內達到甚至超過科大訊飛技術水平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在AI商業化戰略專家吳霽虹看來,BAT和科大訊飛非常不一樣,BAT切入人工智慧商業或者產業是基於大數據的優勢,這是符合規律的;而科大訊飛多方面堅守技術創新,業務的核心一直圍繞技術層面。一方面語音對於未來的人工智慧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入口;另一方面相較於其他巨頭,科大訊飛用戶的積累與應用場景的搭建,顯得較為疏離。因此儘管在中文語音技術市場已經佔據60%以上份額,但面對百度語音技術永久免費等形式的「分羹」,科大訊飛未來的語音與AI之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另一方面,作為A股市場的人工智慧第一股,科大訊飛的股價早就一飛衝天。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科大訊飛是市場中倚靠政府補貼盈利的典型案例,它的股價和它的產品是割裂開的。

截至4月19日,科大訊飛的總市值為802.66億元,市盈率為184.66倍。不到5億元的利潤支撐,800多億的市值還能走多遠?這是需要投資者持續關注的問題。

轉載自:投資者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大嘴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消息稱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已投資賈躍亭FF汽車
中國一汽將投資拜騰汽車 雙方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

TAG:李大嘴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