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第三部分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第三部分

本 節 學 習 建 議

本節難度★★☆☆☆

本節難度較低,生字比較多。其中要注意的是「剔」「剜」,都只有一個讀音,讀第一聲,容易誤讀。

出典中孫弘是公孫弘,複姓公孫要注意一下。

在豆知識對於複姓做了相關介紹。

原文

,福對災,犀杯

宮花,峻閣對高台。

蓓蕾,草剔蘚

雨前庭蟻鬧,霜後陣鴻哀。

元亮南窗今日傲,孫弘東閣幾時開。

平展,野外軟草;

高張,庭前鬱郁涼槐。

生字本

註解

美好、喜慶、吉利。

災難、災禍。

象箸

亦作「象筍」,象牙做的筷子。箸,筷子。

《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史記·龜策列傳》:「犀玉之器,象箸而羹。」

唐李咸用《長歌行》:「象箸擊折歌勿休,玉山未倒非風流。」

犀杯

犀牛角做的酒杯。

宮花

皇宮庭苑中的花木。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之五:「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

唐杜牧《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置內署因寄書四韻》:「御水初消凍,宮花尚怯寒。」

《水滸傳》第一回:「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

御柳

宮禁中的柳樹。

唐沉佺期《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詩:「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禮闈。」

明宋訥《壬子秋過故宮》詩之六:「上林春去宮花落,金水霜來御柳黃。」

唐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蓓蕾

亦作「蓓藟」。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閩徐夤《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蓓蕾抽開素練囊,瓊葩薰出白龍香。」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刺桐花深紅,每一枝數十蓓藟,而葉頗大,類桐,故謂之刺桐。」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粉蝶》:「時已初冬,墻內不知何花,蓓蕾滿樹。」

根荄

亦作「根垓」、「根核」。植物的根。荄即根,一曰草木枯根。

《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傷其骸骨;枝葉茂者,害其根荄;能兩美者,天下無之。」

漢劉向《說苑·建本》:「樹本淺,根垓不深。」

唐白居易《問友》詩:「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剜苔剔蘚

把蒙在石碑上的苔蘚剜剔乾淨才能看清碑上的文字。

唐韓愈《石鼓歌》:「剜苔剔蘚露節角。」

青茵

褥也,言草柔如座褥也。青茵是說青草平整柔軟如席。

茸茸

形容花草叢生。

翠幄

樹葉濃蔭避日如帳篷。幄,帳幕。

鬱郁

生長茂盛。

出典

1

元亮南窗今日傲

東晉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其《歸去來辭》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之句。


2

孫弘東閣幾時開

漢朝公孫弘(姓公孫,名弘)為宰相時,西漢武帝時人,漢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一,曾任宰相。據《史記·公孫弘傳》記載,公孫弘在東閣中用私人傣祿供養故人賓客,家無餘財。

▲公孫弘雕像

豆知識

象箸之憂

「象箸之憂」不是成語,是寓言。

《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故箕子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故曰:「見小曰明。」

從前商紂製作了象牙筷子,箕子非常擔憂,認為使用象牙筷子一定不會在陶制器皿里使用,一定會配合使用犀牛角杯或玉杯;象筷玉杯一定不會用於吃豆類食品熬的濃湯,一定要去吃氂牛、大象、豹子的胎兒;吃氂牛、大象、豹子的胎兒就一定不會穿粗布短衣,不會在茅屋下麵食用,就一定要穿多層的織錦衣服,住上寬敞房屋和高台。箕子害怕結果嚴重,所以深為這樣的開端擔憂。過了五年,商約擺設肉林,建炮烙之刑,登上酒糟山,俯臨酒池,他因而喪身。因此箕子看見象牙筷子就預感到了天下的禍害。所以《老子》說:「能夠看到事物的萌芽狀態,就叫做明。」

▲韓非畫像

複姓

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等。複姓的來源較多,從官名來的,如太史、巫馬、樂正等 ;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乾等 ;有些以居住地而來的,如東郭、南郭和閭丘等 。有些由職業而來,如漆雕等;也有如公良、公羊和顓孫等以先祖名字而來的。像公孫、仲孫由爵系而來,叔孫由族系而來 。有些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如拓拔姓和尉遲、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稱而來的穀梁姓,甚至有如赫連這樣自創的姓氏等。

擴展

你還知道哪些歷史人物是複姓的,分別有哪些成就?

歡迎留言參與擴展部分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跡狼蹤 的精彩文章:

TAG:雲跡狼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