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小舟:「學術間諜」?美國的邏輯很荒唐

周小舟:「學術間諜」?美國的邏輯很荒唐

美國國會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近日就所謂「美國學術機構被外國情報機構滲透」問題舉行聽證,再次熱炒中國「學術間諜」正滲透美國各個高校獲取科學技術,並指責中國政府吸引海外年輕人才回國為盜竊美國科技成果提供了「潛在動機」。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首先,「學術間諜」一詞顛倒黑白,抹殺了中國科技人員對美國科學研究的貢獻。中國海外學子不僅非常聰慧,而且極為勤奮。眾所周知,當代科學研究的成果是在大量實驗數據與試錯經驗的基礎上獲得的,中國研究人員吃苦耐勞的鑽研精神在美國學界是有口皆碑的。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研究人員對美國的自然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用「學術間諜」一詞來定義這些勤勉工作的中國科研工作者是對他們人格的極大侮辱。

其次,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的智慧,相互借鑒學習有利於人類科技水平的提升。美國將中國政府吸引海外學子報效祖國,視為給予中國「學術間諜」盜取美國科技成果的「潛在動機」,這一說法不僅缺乏事實證據,且邏輯上也極為荒唐。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導師的指導下獲得具有創新性與重大意義的理論和技術,必然會以專利的形式予以保護。而專利通常由博士生、導師與大學共同享有。中國研究人員回到國內工作,基本不會做出違反專利法的事情。通常的情況是,他們在既有的成果基礎上或繼續鑽研發展,或突破創新,從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早已不再受限於先前專利所劃定的知識產權框架,「學術間諜」則更是無從談起。

第三,這已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對中國的教育科技發展以及留學生進行攻擊了。過去幾年裡,美國方面數次起訴一些與中國方面有聯繫或合作的華人學者和研究人員,渲染「他們向中國泄密」。但最後在案件審理階段都因沒有確鑿的證據而成為誣陷的典型案例。

綜上,打擊「學術間諜」並非美國真實目的。近些年,隨著教育國際化與跨國跨境教育的不斷發展,中國正從教育輸入國轉為教育輸出國。美國面對中國的繁榮與崛起,感受到強烈的威脅和不安,在此心態下炒作「學術間諜」話題,也就在意料之內了。(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噩耗!在英失聯女博士遺體被發現!
「新冷戰」來了?英國驅逐23名俄外交官 暫停雙邊高層接觸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