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雙都制、三京制,古代都城多核心的設置有什麼用?

雙都制、三京制,古代都城多核心的設置有什麼用?

歷史上有不少王朝都並非只有一個首都,比如東漢的東都洛陽、西京長安和南都南陽;隋朝的西京大興城、東都洛陽和江都揚州;唐朝的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北宋的東京汴梁和西京洛陽;金國的上京會寧府、中京燕京和南京汴梁;明朝的北京和南京等等。這些王朝都是一個國家出現了兩座甚至三座都城,這樣的設置是否不利於集權呢?下面分析原因: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上面例舉的幾個朝代都是大統一王朝,除了北宋之外,其餘幾個王朝的領土面積都很大,面積越大就越難以管轄,除了鞭長莫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區文化的差異了,就拿隋朝來說吧,隋文帝楊堅還是北魏隨國公的時候,北魏就滅掉了北齊,並毀掉了北齊的都城鄴城,後來楊堅稱帝後又滅掉了南陳,隋朝由此進入大一統時代,都城仍設置在北魏故都長安,但雖未大一統,但整個國家的朝廷官員都是關隴貴族集團,而北齊和南陳舊部一直遭到打壓,因此北齊和南陳的遺民就一直造反,多次打壓仍不見效,隋煬帝時期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就打壓關隴貴族集團,提拔北齊和南陳的舊部到朝廷做官,同時又在北齊故地設置東都洛陽,南陳故地設置江都揚州,並使三個集團的官員不停地在三個都城中流動做官,隋煬帝本人也不停地出巡,因此使三個集團的矛盾才得以緩解,當然隋朝的滅亡可並不是這三個集團的矛盾激化引起的,而是隋煬帝自己急功近利、大修工程、勞民傷財才引起的天下皆反的結局,由此可見,設置多度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自己人管自己人,也就是找一個本土的地區大代理,來緩解內部矛盾的。

南北朝時三國地圖

隋朝統一後疆域圖

第二種情況是皇帝變更引起核心集團利益改變,因此需要遷都用以削弱原有皇帝的勢力,這種情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了,明成祖朱棣是靠造反從自己的封地燕京殺到南京的,奪了侄子皇位後,由於南京原有勢力太過強大,於是就遷都回自己的勢力範圍燕京,更名北京並定都於此,但又與舊勢力妥協,沒有取消南京都城的名號,而都城南京從此也徒有虛名。隋煬帝也有這種原因,隋煬帝在位中後期幾乎都沒有在大興城居住過,中期主要在東都洛陽住,晚期主要在江都揚州住,而揚州就是隋煬帝的勢力範圍。

明朝疆域圖

還有一種情況是皇帝自己個人喜好而設置的首都,但從來都沒有發揮首都該有的功能,這種一般是陪都,如東漢南陽,宋朝洛陽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武曌楊玉環的前世今生
碎片時間練行測 下列詩句背景與科舉制實行無關的是( )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