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特斯拉 Model 3 的產能總也提不起來?

為什麼特斯拉 Model 3 的產能總也提不起來?

特斯拉 Model 3 的產能問題創下的關注度可以會入選吉尼斯紀錄了。

不說著名的 Twitter Model 3 產能預測賬號 @Model 3 VINs 和彭博社建立的預測模型,每隔一段時間,Model 3 就會因為產能問題登上全球各大科技媒體頭條。

在特斯拉 CEO Elon Musk 的努力下,Model 3 最近又一次成功的引起了全球媒體的注意。可是仔細翻翻他的說法,華爾街分析師聽了想打人。

4 月 2 號的 CEO 郵件:Model S/X/3 的總產能達到了 4000 輛/周,是 2017 年的兩倍,到今年年底,我相信產能可以達到去年的 4 倍。

4 月 3 號的交付公告:預計 Model 3 將在未來 Q2 底達到 5000 輛/周。

4 月 17 號的 CEO 郵件:五月底的產線升級可以保證我們到六月底的產能達到 6000 輛/周。

……

我給大家捋一捋,「去年的 4 倍」就是 8000 輛/周,除去 Model S/X 全年穩定的 2000 輛/周,所以 Model 3 到年底的產能目標是 6000 輛/周。可是交付公告里說 Q2 末就達到 5000 輛/周了,整個下半年周產能就漲 1000 輛?看完新郵件徹底崩潰:六月底就要達到 6000 輛/周。

其實沒什麼複雜的,全世界都在關注著 Model 3,員工們壓力也很大。作為老闆,Musk 只能對手下人只能一手蘿蔔一手大棒,剛呵護完就扭頭就罵。

那麼問題來了,Model 3 這個「從 Model X 中充分吸取了教訓,從設計之處就考慮了便於製造」的車型,為什麼產能總也提不起來?

身在 Gigafactory 工廠的 Musk 發來了答案:

當然,這句話其實沒說到點子上,充其量算原因之一,真正重要的是這句:

這個「超級複雜的傳送帶網路」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見了,Q1 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多說一句,Q2 財報電話會議也不遠了,到時候可以聽聽 Model Y 的新進展和馬一龍對中國關稅降低、股佔比放開的看法),Musk 就提到過類似的概念:

在我看來,(特斯拉工廠)最核心的優勢有兩點,電池模塊(自動化產線導致的差異)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零部件的傳輸。也就是將零件傳輸到生產線上的自動傳輸系統。特斯拉 Fremont 工廠實際上設計了兩個層級,一層負責所有零部件的傳輸,這些自動儲存的零部件被轉移到自動傳輸系統,自動傳輸系統會直接將之輸送至生產線。

電池模塊的自動化產線講過很多次了,供應商不給力、特斯拉接管。不過我謹慎懷疑這個問題應該得到解決,不是限制產能的最關鍵因素。理由是上次財報電話會議,Musk 說新的電池自動化生產線預計 3 月開始在 Gigafactory 大規模鋪設,可是從彭博社監測的增長模型看,3 月產能沒有暴漲,月底要求工人們衝量還是沒達到 2500 輛/周的預設目標。

下面扒一扒那個「傳送帶網路」。

汽車製造業有四大工藝: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前三個不講了,大部分新造車公司和傳統車廠的先進工廠都能實現 90% 以上的自動化率。唯獨總裝,自動化率上不去,上面 CBS 的採訪里能看到,傳說中那個建好又全拆了的「傳送帶網路」,也是在 Model 3 的總裝車間。

所謂總裝,就是把車身、發動機、變速器、儀錶板、車燈、車門等構成整輛車的各零件裝配起來生產出整車的過程。

這個環節為什麼很難讓機器人去做,機器人可以精準的把大型、高強度的零件組裝起來,但一款車裡還有很多別的零部件,比如說很多細小的螺栓、用於連接各種電子器件的膠條線束等,這些東西都是塑性零件,「總裝很多塑性零件需要敲敲打打的,擠一擠啊什麼的。」這種操作對機器人就太不友好了。

考慮到前三道工序的自動化率已經很高,也可以說是總裝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汽車的生產速度。

Model 3 現在還積壓著 40+ 萬的訂單,所以特斯拉其實是最有動力對總裝「動刀」的車廠了。

Model 3 做總裝自動化有兩個優勢,一是電動車本身已經比燃油車零部件少很多,按照 Musk 的說法,Model 3 只有 10000 個零部件,而 Model S 是 3 萬個;二是上面提到那些機器特別不容易抓取控制的線束, Model S 是 3 公里,Model 3 只有 1.5 公里。你可以看到特斯拉一直試圖解決阻礙總裝自動化的因素。

特斯拉那個「傳送帶網路」+其他模塊的自動化產線,可能構成了業內第一條總裝自動化產線。不過既然「運行得不好,把它全拆了」,說明特斯拉還是操之過急了,運行得不好原因也能想得到:零部件還是太多、線束還是太長,導致總裝自動化流程太過複雜,機器人效率還不如工人。

所以特斯拉又撥亂反正,17 號的 CEO 郵件說未來幾周管弗里蒙特工廠和 Gigafactory 的團隊擴張速度要達到 400 人/周,增加人手以實現 7×24 小時三班倒——本來機器人是可以不眠不休的。

今年下半年發布的 Model Y ,零部件降多少不知道,線束只有 100 米。所以可以肯定特斯拉的總裝自動化之路還會繼續。我很好奇,這麼多新造車公司和傳統大廠,到底有沒有琢磨過總裝自動化?反正為了那條「全拆了」的傳送帶網路,特斯拉已經收購了 Grohmann Engineering 和 Perbix 兩家自動化機器製造公司,技術儲備是放那了。

用 Musk 對特斯拉工廠的看法結尾: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esla long-termis not going to be the car; it"s going to be the factory.

特斯拉的長期競爭力不是汽車,而是工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42號車庫 的精彩文章:

威馬 EX5 上市 9.9 萬元起售,電動汽車時代提前來臨了嗎?
Model 3准車主們:兩周年快樂!

TAG:42號車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