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令人意猶未盡的人機賽博朋克

令人意猶未盡的人機賽博朋克

令人意猶未盡的人機賽博朋克

文 / 宋睿洋

賽博朋克,是cybernetics與punk的結合辭彙,作為科幻系統內的一個分支,賽博朋克的作品太過特殊。它並不強調宏大的世界觀,更沒有基於未來科幻猜想的龐大設定。它的內容都是講述一個特定時期「個人」與「機器」的結合,從而催生出的一種新式的人機革命。朋克本來也是一種國外流行著的反抗文化,而賽博朋克則是掛著這樣的邊緣文化外衣探討更為深刻的命題。

NO.1 早已被決定的宿命——《十二猴子》

這部電影可以說大咖雲集,布魯斯·威利斯、布拉德·皮特、瑪德琳·斯托的加入也讓這部電影更有看點。在129分鐘的時長里,這部《十二猴子》已經不單單是依靠賽博朋克這一題材這麼簡單,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都布滿了線索,剛開始看很有可能摸不著頭腦。而導演也恰恰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蒙蔽所有看故事的人,在最後將無數線索懸念一一解答,其中的懸疑元素也增添了不少觀影感受。

不過影片的設定背景依舊是中規中矩的賽博朋克類型,這裡的人類因為資源稀少但人口膨脹只能搬到地下,但最重要的矛盾還不是這些,人類遭受到十二猴子軍團的病毒攻擊,於是派主人公回到過去追查此事的緣由試圖改變歷史。

主人公由於帶有過分的預知能力穿越時空調查十二猴子病毒,卻被當成精神病,但是後來幫助他的人也被認為是瘋子,當時空不停地穿梭,記憶被篡改,自己所認可的事物漸漸鬆動,這何嘗不是另一種世界對個體的圈套呢?

可是主人公在通過高科技技術實現穿越時空,在過去一步一步索隱之後才發現,原來十二猴子的出現和自己穿越時空有關。他的穿越時空,也是決定十二猴子出現的 一部分。這樣的宿命論未免讓人太過絕望,即便人擁有高科技想要改變歷史的時候,卻早已被歷史的自洽性所掌控,無論你做什麼你也是被決定的一部分。

NO.2 於人類靈魂盡頭不朽——《攻殼特工隊》

這部本格賽博朋克的片子,可以說意義太過重大,很大程度上它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後來《黑客帝國》,因為故事背景都是在高速信息通道的時代,腦機介面出現,通過連接神經元,實現了人的意識在電腦世界裡生存。而片中的女主人公作為信息時代特別犯罪調查科義體化女特工,在追查犯罪者的過程中卻發現了政府的陰謀。

這裡先不談斯嘉麗約翰遜的精彩演出,其實光是攻殼特工隊的原作母題就足以讓這樣的作品載入史冊,這部在日本1995年上映的片子概念太過超前了,因為在那個智能機還未普及的年代,本片就已經開始探討人機介面,讓人類的意識數據化,而人體不過是一個網路終端的數據載體。

因為在追查犯罪過程中的素子因為無數次戲劇性的意外,開始察覺到了自我意識,並開始思考生存和滅亡的人類本性命題。因為自我認知的出現,素子同時遇到了同伴,並了解到其實這看似自由的信息社會,高科技反倒成了構成極權社會的一種工具。可影片中塑造素子這一角色也恰恰是說明了一點,人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認知的存在,是對抗未來社會裡被機器或者統治階級完全控制的唯一利器,因為只有在那樣的思想邊疆里,才有可能實現自由與自我救贖的可能。

NO.3 賽博朋克式的人性之光——《銀翼殺手

自從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之後,坊間眾說紛雲,在人類最後的智慧堡壘被打破之後,人們都覺得人工智慧會有一天毀滅自己。但是看了《銀翼殺手》之後再想一想這樣的論調,其實也挺諷刺的,這何嘗不是人類自己的心底想法自我暗示的。

這部在1982年的賽博朋克同樣也對人工智慧做出了自己的預言,在人類擁有創造和自己相同概念的複製人之後,人類會遣送這些人去做最為艱辛危險的職業,而戲劇衝突的第一次出現恰恰是這些人造人因為長期受剝削壓迫於是有了反抗意識。不過機器人暴動之後,政府決定派出殺手殺掉這些人造人,也將這種行為稱其為「回收」。

主人公就是政府派出的「殺手」,但在接觸和追殺的過程中與機器相愛,在了解了他們跟人類一樣為了生存而做出努力之後,主人公原本的價值觀開始鬆動,他意識到這些二等公民雖然是出自人類之手,卻都有著自己的命運和生存意義。而主人公從一開始的殺手到後來一點點理解人造人,這個過程也恰恰是在冰冷的賽朋世界,男主的人性光芒是代表人類沒有被機械革命所異化的地方。

人類自己所害怕的被人工智慧銷毀,恰恰是人類奴役與被奴役的歷史本質。

NO.4絕對技術崇拜的危險性——《少數派報告》

這部在元年之後上映的電影,由湯姆克魯斯等一眾大咖主演,具備商業片的一切必要元素,比如片中操作電腦略有浮誇的姿態,其實都是在滿足著不同層次的受眾,不過好的片子往往都想黑客帝國那樣擁有不同層次,具備多種元素,在不失深度的前提下可以站著把錢掙了,而《少數派報告》恰恰是這樣的作品。

影片中的設定也就是未來社會裡人類在實現了無數次技術革命之後,終於實現了如同心理測量者式的檢查犯罪的系統,這個系統猶如先知一般可以預測犯罪者的犯罪動機,在機器發出預告的時候直接派人過去逮捕罪犯就可以定罪了,也就是說,這個系統出現之後其實避免了悲劇的出現。

不過主管部門的領導,也就是主人公,他在了解到這樣的機器其實也會產生自我矛盾,因為對現實的預測情況有太多種可能了,就像是量子力學中薛定諤的貓,當一種可能尚未發生,每一種可能性都有可能向現實坍塌。於是系統出現了少數服從多數,也就是少數派報告,當主人公被判定成罪犯的時候,只有通過少數派報告才能自證清白,這是人類被機器所統治的結果,而這種結果的產生也恰恰是整個科技發展過程中對高科技過分的崇拜結局。

就像片中FBI長官所說:「人們會認為預測能力就是神力,認為技術就是宗教,就像你們把這裡的法官叫做「先知」,把這裡叫做「神廟」

人們對科技的過分崇拜,最後只能反被科技的設定程式吞噬。

其實賽博朋克這樣的題材包含了太多現實可能性,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虛擬現實等等,這些曾在過去片子里出現的概念,都在當今互聯網科技革命出現之後變成一種必要的可能。

當智能手機成了我們每個人重要的一部分,成為每個人守護秘密的一部分,我們觸摸它的時間甚至比自我思考的時間還要長,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現實意義的賽博朋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雜誌 的精彩文章:

匪幫電影本土化後的優秀港片
為什麼放在金字塔下的剃刀特別鋒利

TAG: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