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寫在世界讀書日前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寫在世界讀書日前

最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恰逢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碼下這些文字做一個梳理和總結,只有明白閱讀的本源和意義,才會有更清晰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


閱讀的歷史

在人類文明歷史中,書籍的作用是巨大的,因為有了文字、書籍、印刷的出現,人類的知識能夠更好一代代傳承。後來的人們總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前行。

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約1400至1200年的商代的甲骨文。

公元105年,東漢初期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1041-1048,北宋畢勝發明活字印刷術。

1440年到1445年之間,德國人約翰內斯·古滕堡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鉛活字印刷機。

1946電腦發明出來以後,人們可以從屏幕上閱讀。

2007,Amazon發布kindle閱讀器,人們可以更方便的下載、閱讀電子書。

從有了文字和書籍開始,人類就有了寫作和閱讀。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思想、科學等等因為有了書籍的承載,歷久彌新,仍然熠熠生輝。

閱讀中你獲得的知識,擴大的視野,給了你選擇的權力。龍應台在給兒子寫的「兒子 我為什麼要求你讀書?」中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閱讀一個很重大的作用是從文學作品中得到安慰和前行的力量。當我們完全沉迷於書中的時候,我們能夠進入到他人的內心事件,這種感同身受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世界觀,改變我們的選擇。

閱讀是所有教育的基石,因而也是知識經濟必要的支撐。所以閱讀理所當然應當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又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閱讀也是作為通向個人發展和幸福旅程的起點時扮演的感性角色。與網路相比,書籍在提升我們的情感、想像力和歷史觀方面更勝一籌。書籍也有助於創建和增強我們的自我感。

閱讀讓你更好的理解周圍的世界。閱讀仍然是目前成本最低,成長值最快的方法。

為成長、為樂趣,閱讀吧!


現代社會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注意力不斷被手機上的各種APP吸引,不斷被各種推送打斷。甚至有人說未來的經濟就是注意力經濟,互聯網產品的終極競爭戰場是對國民總時間的競爭。各種應用想盡辦法搶佔人們的時間,甚至說他們的對手是睡眠。在時間越來越來寶貴的情況下,如何做好閱讀這件事。下面是幾個建議:

完整閱讀時間,剋制刷手機的衝動,養成固定時間看書的習慣。通過這些整段的時間閱讀形成自己的知識數的主幹部分。

碎片時間的利用,在時間碎片化的今天,很難杜絕碎片閱讀。那麼碎片時間的閱讀應該作為葉子補充到自己的知識樹上。

興趣是第一推動力。只有愛上閱讀,使得閱讀成為想吃飯、睡覺一樣習慣,閱讀才不會變成想起來做一下,過段時間又沒有了。

閱讀也不可偏執,認為書本是唯一的信息、知識、技能的來源。殊不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何況「盡信書,不如無書」。旅行、社交同樣非常重要,融入環境,拓展與人交流的能力。把大自然作為自然圖書館,把他人作為一種真人圖書館去做更廣泛的閱讀。


關於閱讀這件事,我們的先輩和智者們早已指出重要性。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培根

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盒子 的精彩文章:

TAG:閱讀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