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時代的五「讀」大法,走進不一樣的閱讀世界

互聯網時代的五「讀」大法,走進不一樣的閱讀世界

GIF

學習終究離不開「讀書」。來到互聯網時代,讀書也要用上「十八般武藝」。只是「一本書主義」,難免深度有餘廣度不足;僅僅刷屏瀏覽,則會廣度有餘深度不足。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小二哥的五「讀」大法。

「掃讀」

現在讀書的主要問題,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過剩」,各種書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大多數人都選擇網上買書,僅靠那點簡介和評論,很難精確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自己。

這個時候,選擇就比努力更重要。每當自己從網上買一堆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掃讀」,快速把各本書的目錄、開頭十幾頁和重點篇章掃一遍,看看是否有感覺。

快速瀏覽之後,如果覺得書中內容不過爾爾,一般就說再見了。人與人之間講「人緣」,人與書之間講「書緣」,如果沒有緣分、沒有感覺,就沒必要勉強,要敢於放手。

小二哥覺得,相對於買書的那點錢,時間、興趣和閱讀體驗更為重要。讀自己看不進去的書,就如逼自己跟一個討厭的人套近乎,使整個閱讀過程索然無味。

「看讀」

看讀,是掃讀之後的第二步。就是用眼睛看書,也是我們通常說的「閱讀」。選擇一本自己有感覺的書,泡一壺茶,坐下來細細品味,會有一股「讀書隨處凈土、閉戶即是深山」的出塵之感。

這種讀書的結果,往往是看了感覺沒看,書本一合上,就記不得多少。「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個過程主要是追求一種讀書的感覺和消遣。很多時候,無用之用,反而是最自然的打開方式。

當我看完一本書,裡面只要有一段話,哪怕一句話讓自己印象深刻,就是賺到了。因為,那個讀書的過程,已經給了自己最大的享受,結果只是一種附帶的饋贈。

「聽讀」

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獲取,我們既要做定點居住「農耕民族」,要有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許多知識付費平台適合跨界學習。

小二哥主要從羅輯思維的「得到APP」購買付費內容,個人感覺,這是國內目前最好的跨界學習平台,可以將諸多業界大神「一網打盡」,進而培養自己的跨界能力。

我在「得到」訂閱了十幾個專欄,涉及經濟、管理、科技,教育、心理學,哲學、國學等諸多領域,每年都要給羅胖幾千塊,但的確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動物育種要雜交、植物豐收要嫁接、寫好材料要跨界。當我們能夠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去分析一項工作,寫出來的文章,也會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橫看成嶺側成峰,原地高低各不同」。

除了高大上、正兒八經的學習,我也會去「喜馬拉雅」聽聽玄幻都市小說,聽一些狗血橋段,讓炒菜、刷碗、拖地的過程沒那麼枯燥。這就像吃肯德基、麥當勞,雖然沒營養,但口感不錯。

「抄讀」

這裡說的「抄讀」不是做讀書筆記,而是以抄為讀——純粹的抄寫。從理解內容的角度來說,抄一遍的效果勝過看十遍,許多細微處需要在逐字逐句的抄寫中才能體會。

抄讀很費時,不能貪多求快,否則會心煩意亂。而是要回歸抄寫本身——為抄寫而抄寫,讓凝心聚神的抄寫成為一种放松。當看到一行行工整有序的字躍然紙上,也會湧起一股獲得感。

很多人喜歡用抄寫經書,讓自己平靜下來。其實,並不是說經書本身有什麼神力法力,而是當你屏氣凝神,把注意力集中於一點的時候,它就會產生類似打坐的效果。所謂「聚精會神」,就是把精神彙集到一個點上時,就能夠會到神。

抄寫已經成為身心靈修行的一種法門。當一個人別無旁騖、全神貫注去感受筆尖與紙面的每一次摩擦,會讓整個人平靜下來。這種原理,其實跟佛教的打坐、天主教的祈禱異曲同工。

而且,抄寫的時候,你會發現「境由心生」——字跡就是內心狀態的折射。身心愉悅時,寫出來的字也特別工整;心煩意亂時,寫的字就會差許多。

「寫讀」

寫讀,就是「以寫為讀」,通過撰寫讀書筆記,讓書本與自己產生連接。親身經歷過、感受過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自己。

許多學習高手,家裡並沒多少書,但是有很多很多筆記。最典型者就是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家裡據說就沒什麼藏書,但是有堆得跟山一樣的筆記。

讀書筆記就如一個人大腦的外掛,會讓書本跟自己連成一個整體,讓新的知識生長在自己的舊知識上。

面對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僅僅把網上的好文章收藏,是遠遠不夠的。收藏即冷藏,收藏的文章往往永遠不會去看,只是耗費內存空間而已。

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之後寫出心得,哪怕寫一個字,也讓自己跟這個知識形成一次互動。說白一點,就是把這個新東西,縫接到自己原來知識結構上,彼此長在一起,成為新知識。

小二哥的公眾號文章,就是在實踐寫讀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二哥悟 的精彩文章:

TAG:小二哥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