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宦官判直臣死刑,問斬時,家中老僕無意中一話,宦官嚇得立刻改判

宦官判直臣死刑,問斬時,家中老僕無意中一話,宦官嚇得立刻改判

明朝宦官王振獨掌大權後,在朝中大肆培植親信,打壓異己,權勢熏天。那些得罪他的大臣,很難逃過一死。有個正直大臣得罪了他,被他判處死刑,正要問斬時,家中老僕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讓他立刻釋放了這位正直大臣。是什麼樣的話呢?

王振做太監前是個知識分子。因為屢考不中,又想出人頭地,只能不走尋常路,自閹入宮從最基層的小太監做起。

宦官判直臣死刑,問斬時,家中老僕無意中一話,宦官嚇得立刻改判

(王振)

沒想到,王振這條路走對了。當時宮裡的太監能認幾個字的都不多,更不要說像他這樣滿腹經綸的了。知識改變命運,很快他就被調到明宣宗身邊聽差。此時正好太子朱祁鎮要讀書了,需要找個有文化的太監做伴讀,所以王振就被明宣宗派到太子身邊做了東宮伴讀。

據史書記載,王振為人「狡黠」,很能察言觀色。他也就陪伴了朱祁鎮幾年,朱祁鎮便對他極度信任。

朱祁鎮繼位後,王振被封為司禮太監,也就是太監中的老大,從此成了朱祁振的代言人。

王振手握重權上台後,善於權謀的他,大力打壓異己,拉攏黨羽。當時,大理寺少卿這個位子因官員受貶空了出來。大理寺少卿相當於最高司法機構副職,可以說是個位高權重的職位。

王振想從自己的同鄉中提拔一個人來接任這個職務,於是他問內閣首輔楊士奇,我的同鄉中可有合適的人接替這個職位?楊士奇便向他推薦了監察御使薛瑄。

正統六年(1441年),薛瑄升為大理寺少卿。

薛瑄到任後,王振馬上讓手下備了厚禮,以同鄉的名義去拜會他。沒想到薛瑄很憎惡王振的行為,拒絕了他。

宦官判直臣死刑,問斬時,家中老僕無意中一話,宦官嚇得立刻改判

(薛瑄)

當時,因為王振獨掌大權,不管是官員離任還是到任,都要拜見王振,這幾乎都成了官場潛規則。沒想到,王振主動去拜訪他,他還拒絕。

楊士奇怕薛瑄受到王振迫害,便勸他說,他的職務還是王振提拔的,就算是謝恩,也應該去拜訪一下王振。

薛瑄卻說:「拜爵公朝,謝恩私室,吾不為也。」

薛瑄不光不去拜見王振,就算在工作中遇到王振,別的大臣紛紛向王振行禮,唯他不動。王振這人又涵養,見他不動,自己放下身段向他行禮,可是他還不還禮。

薛瑄讓王振在大臣們面前很沒面子,這哪裡是同鄉啊,分明是條白眼狼!於是在心裡暗下殺機,準備找機會除掉他。

機會很快就來了。王振有個乾兒子叫王山,經他提拔在錦衣衛做了行事校尉。

王山好色,和一個才去世的同事的小老婆勾搭在一起了。

王山想做接盤俠,明律卻有規定:小老婆想嫁人,必須得到大老婆的同意才行。可是,大老婆賀氏卻認為亡夫屍骨未寒,小老婆便傷風敗俗,於是推說,要守孝三年再嫁。

王山恨不得馬上抱得美人歸,哪裡有耐心等三年,便唆使小老婆向衙門告狀,說賀氏與妖人有奸,為了達到長相廝守,親夫是他們兩人合謀毒殺的。

宦官判直臣死刑,問斬時,家中老僕無意中一話,宦官嚇得立刻改判

(錦衣衛)

錦衣衛馬上將賀氏捉拿歸案。都察院御史王文也是王振的心腹,自然聽從王山的交待,不問青紅皂白便將賀氏判為死罪。

案子最後移交到了薛瑄手中,薛瑄經過細細審查,發現賀氏的供詞前後不一。他感覺這很可能是刑訊逼供的結果,為了慎重起見,他將案子又撥回都察院,要求王文重審。

王文卻堅持案子審理無誤,又將案子交到了薛瑄手中。

薛瑄又讓刑部查案。結果,刑部查得賀氏的丈夫有病在先,後來醫石無用,曾讓賀氏找過巫醫,喝過巫醫給的符水。不過,並不是當時就死去,而是過了半年,因病而死。

案子明了後,薛瑄立刻向明英宗彈劾都察院御使王文,說他草菅人命,瀆職枉法。

王文和王山擔心受到朝廷的責罰,兩人在王振面前捏造了薛瑄許多壞話。加上薛瑄平素又很不給王振三分情面,所以王振聽後,認為這正是對薛瑄下手的好機會。

在王振的授意下,王文重審賀氏一案,在查案的過程中他動用重刑,最終逼迫賀氏再次認罪。

王振又命王文彈劾薛瑄,說他瀆職枉法。明英宗架不住王振挑唆,命將薛瑄捉拿歸案,交由都察院御史王文主審此案。

宦官判直臣死刑,問斬時,家中老僕無意中一話,宦官嚇得立刻改判

(案件重審,圖片取其意)

王文等人捏造了許多莫許有的證據,最終定了薛瑄的死罪,秋後問斬。

薛瑄為官清廉,朝中正直的大臣聽聞他的遭遇後,紛紛前去探視。都看見他正氣定神閑,捧一本書看得入神。大家愈發敬重他是條漢子,所以紛紛上疏,請求皇帝重查此案。

可惜,明英宗深居簡出,一概事宜,都交由王振處理。所以這些人的奏本,都被王振扣押了下來。

轉眼,就到了問斬的時間了。

這天,王振回府,發現從老家帶來的老僕人正暗自垂淚,於是就問他為何哭泣?老僕人說:「聽說今天薛瑄要被問斬,他在俺們老家名聲可大可好了,這樣一個好人都要被處死,天下也就沒有好人了。」

王振聽了大驚,心想連個老僕人都為薛瑄流淚,若是殺了他,那還不被老家人把脊梁骨戳斷。

王振這個人,是很在乎在家鄉人面前的形象的。咱們知道,後來瓦剌入侵,王振挑唆明英宗御駕親征。在土木堡,本來也不至於敗得那麼慘,都是因為王振要皇帝陪他去他老家走一趟,幫他掙面子。去了以後,他又覺得龐大的軍隊會把老家人的莊稼給踩壞,所以又折回來。這樣一折騰,貽誤戰機,結果造成土木堡大敗。

正因為如此,老僕無意中的一句話,竟然讓王振立刻決定改判,不再判死刑,而是削官回故里。

(參考史料:《明儒學案·文清薛敬軒先生瑄》《續藏書·卷十·內閣輔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楊秀清實際上已擁有了太平天國最高權力,為何還要洪秀全封他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