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初學者「用意不用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那該如何練?(上)

初學者「用意不用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那該如何練?(上)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李秒豐

編輯 | 立夏

韶華舞花間

 風月無古今

巫娜 

00:00/05:39

太極拳拳論中有「力由脊發」之說,不發力無以為拳。

現在人們雖然可以把太極拳當成健身養生術去練,但太極拳不僅僅是單純的健身養生術,而是健武一體之術。有些所謂拳家,一味講究松空輕柔而不用力,其法娛樂無妨,用之則乃是不明太極陰陽互易和陰陽相濟之理,誤人害己,謬之大矣!

太極拳柔顯其外,剛蘊其內,剛柔相濟,並非一味地鬆柔不用力,只是要求自然用力而不用蠻拙之力。太極拳其用力乃是自然順遂。撐合自然,均衡不偏,外撐內抱,上拔下沉,自然而為,欲動不動,不動而動,觸之即應,因動而動,隨動而變而不妄動。有些人片面地認為太極拳是被動拳,而不知其拳慢練快用,背練順用,形慢意快,意動形隨,不快而快,不力而力,不速而疾,慢中見快,被動中更加主動。

太極拳講究技巧,但技巧是以功夫為基礎的,不講功夫而單純地追求技巧,就失去了太極拳的靈魂。太極拳的靈魂仍然是練力、用力和發力,只是用力和發力的方法有別於他拳。拳論中所述的「極柔極剛極堅強,無堅不摧」是太極拳的本真,鬆柔只是太極拳入門的方法、訓練功夫的手段及外在的表象和應敵的前奏(也可稱之為化解敵力的方法和手段)。若沒有力量,太極拳是絕不可能做到「無堅不摧」 的。借力打力,是任何拳種都要追求的,不惟太極獨專。借力亦是有條件的,不能憑空想像,實際運作要看雙方的技術層次水平和反應能力,若要借人之力,更要技高一籌。

力量是拳的基礎,天下沒有不發力的拳。練太極拳的關鍵是要會用力,用好力,力不虛發,發則必中,中則必果,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關於太極拳發力,筆者在2003年《少林與太極》第12期《太極拳之發力訓練》和《武當》2004年12期亦有專述,有興趣者可參研。

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協調,力之運用,去拙力,增活力,所以勁也,任何技巧都是建立在力量、速度、反應基礎之上的運化,太極拳亦莫能外。沒有力 (勁)、不用力(勁)、不會用力(發力或發勁),終生不入太極拳真功之道。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論述,實際上非無力不要力,只不過是對招熟、勁活的一種體悟,不過就是行拳交手中不較勁、不努氣、不用拙力而已,也僅此而已。太極拳若不經過力的訓練,就不知道力的勁道,想達到「不用力而有力」的效果是絕不可能的。力雖有先天力和後天力之分,但拳中之力仍是後天訓練的結果。拳中所說之力,若不經過結合實際的有效的訓練,只是憑空想像,不會有力的增加和感悟,用的力也仍然只不過是自己的先天本力而已。

對初學者來說,「用意不用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對其只能要求不用僵拙之力罷了,拳者只有經過反覆的訓練,練出了拳中之力,有了拳中之力,會用了拳中之力後,你才能會不去主動想力,也只有當你對自身的力和對敵方力都能運化自如了,你的力這時才會隨你的意識或意念走,才會順力而為,不力而力,隨意而發!也只有這時你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用意不用力」,才能做到所謂「意到氣到力自到」的太極真功之境。

傳統太極拳講究勁,也不否認力,其本身就是學習和研究用力的學問。拳論中不僅有「蓄勁如張弓,發勁似放箭 」的要求,更有「力由脊發,步隨身換」的說法。在傳統的武派太極拳中就有「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及「兩股有力、唯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的各種論述。前人對勁、力雖有分說,其意稍有微別,但實際上勁力不二,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雖然有人說「勁活力拙,力僵勁巧」,但仍然是主觀的評判,而未必盡合實際。力可拙,勁未必不笨,如人們平時所說的某某「笨勁大」就是指拙力,又如,在拳中所說的「整勁與整體力和內勁與內力」的內涵就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再如,拳中所劃分的「柔勁與剛勁,明勁與暗勁,化勁與打勁」,也只是用力大小隱顯與快慢輕重的區別,也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若說得再透徹一點,「勁乃是用力多元化的運化」,即「組合用力」的活化而已,也不過就是說:「勁是對力量的運用」。

拳者,亦打亦化,化是打的手段,打是目的,太極拳亦然。拳者制人而不制於人。要制人不能不打,要打就不能不發力,發力是打的基礎,是太極拳用勁的靈魂,化是太極拳應敵的手段或方法,故在太極圈中有「能化則能打」之說。真正的太極拳乃是化打合一之術,只有化打不分,才能步入太極拳的上乘之門。

拳者若不能發力、不會發力、發不好力,則達不到「發勁似發箭」的效果。那麼,太極拳之發力到底由何而發呢?此若不明,太極真功難成。

拳論中說「力由脊發」,又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有的說「勁起於腳,主宰於腰,靈通於背,形於手指,發於脊骨」。從前人的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各種說法中勁、力乃一不二;其次,所述發力點雖異而一。因為,無論脊或腿皆主宰於腰,太極拳若沒有腰的主宰,身便散亂,任何局部之勁力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太極拳的根本大法「命意源頭在腰隙」,所以說「無腰不太極」,太極拳練的就是腰,即所謂「別看太極柔剛勁腰中求」。在太極拳論有中云:「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也就是說太極拳的運動,「一舉動周身具要輕靈,尤須貫穿」,若離開了整體的貫穿,而單純強調某一點或局部,太極拳必將散漫失其真宗而不能做到「完整一氣」。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一位老拳者來和大家說說練拳的心裡話,太有同感了!
知道昔稱綿拳的虛實之說,對練太極有好處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