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6種關於進化的「神話」假設動植物的所有特徵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6種關於進化的「神話」假設動植物的所有特徵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進化的神話

NO.1萬物生存靠適應

我們一直傾向於假設動植物的所有特徵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在事實上,許多生物的特徵既不是適應性的體現,也根本不是選擇的結果。

忙完一天後,很多人會叫一份外賣往電視前或者電腦前一坐。這僅僅是因為方便?還是因為享用這種「電視飯」是「千萬年人類進化的自然結果」?

別偷著笑了!也許你心裡有過類似的猜測。編造一個進化故事來解釋「我們的身體和行為的每一方面為什麼是這樣子」很容易。如果我們輕易假設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那麼犯錯就像吃飯一樣容易。

以雄性動物的乳頭為例。很顯然,雄性哺乳動物不需要乳頭,它們生有此物是因為雌性同類具有乳頭,而且生長的成本也不高,所以就不存在引發這種性特徵分化發展的壓力,於是它們就保留了乳頭。

再說嗅覺。

你是否覺得玫瑰花香不可抗拒?你能用鼻子嗅出大部分人吃了蘆筍後其尿液散發的獨特臭味嗎?人的嗅覺能力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嗅覺受體的基因密碼是隨機變異的。

可以說,大部分特徵是選擇的結果,但也有例外。比如,身高低的人的短小身材可能是受高死亡率地區的群體早生早育影響而產生的副作用,卻根本不是自身的適應結果。

為什麼明顯的適應性可能導致基因

選擇產生副作用?原因是基因在生命發展的不同時期以及身體的不同部位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選擇一種變體可能產生表面上看來毫不相關的影響。例如,男性同性戀可能由基因變體導致,產生這種變異可能是為了增加女性的出生率。

所有的基因變種都可以在具有相同DNA鏈的群體中迅速傳播。這就解釋了性的重要性:在有性繁殖過程中,染色體之間DNA鹼基的交換,良性和惡性變體可以實現分離。

其他一些動植物特徵比如鴕鳥的翅膀,

也許曾經是為了適應環境,但是現在已經偏離了原始目的。這些已經退化的特徵依然保留是因為它們已經獨立了,或者是它們還有其他的用處,或者那兒沒有足夠強大的進化力量讓它們消失,雖然擁有它們已經變得不利。比如盲腸,有很多說法稱盲腸具有這功能那功能,但是有清楚的證據表明:割掉它,你將更容易生存。

但它為什麼沒有消失呢?因為進化是個數字遊戲。幾萬年前,全球人口基數很小,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每一代人哺育的孩子很少。那就意味著人類遺傳盲腸萎縮基因或者產生完全消滅盲腸的基因的概率非常小——這些經過自然選擇而產生的變體在群體中傳播的機會也更少。另一種可能是,我們處於進化的「第22條軍規」的困境,隨著盲腸的萎縮,闌尾炎的發病率會更高,所以盲腸就保留了下來。

智牙是另一種退化的遺留物。

較小、較弱的下顎可以增大我們祖先的腦容量,留給臼齒的空間便縮小了。智牙殘留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它會在人們重生牙齒的年齡再長出來,可能是它們選擇的力量較弱。

因為這些原因,我有必要懷疑那些用進化論來解釋不同行為時斷章取義式的論斷。進化心理學尤其惡名昭著,它試圖解釋行為的每一方面,從我們祖先開始在非洲大草原居住棲息,到圈地造園乃至資源掠奪,都被認為是適應的表現。

無須多說,沒有可靠的證據,「吃飯看視頻是進化使然」一類言論都應當姑妄聽之,不可盡信。

NO.2進化是隨機的

否定之中包含肯定。自然選擇就是如此,它是一個嚴格的篩選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這一過程中偶然事件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生物出現的機會與颱風吹過垃圾場後建成波音747的機會一樣寥寥。」1981年,在阿肯色州法院,天文學家錢德拉·維克拉·馬辛這樣說道。他的同事弗雷德·霍伊爾將這一說法延伸推廣,他認為即使是再聰明的人也可能完全誤解進化。

一種更為詳盡的類比這樣說道:假設先有100萬個垃圾場,在颱風吹過之後,精心檢查每個垃圾場留下的殘骸,找到最具價值的垃圾場(擁有更多的能夠用以製造飛機的材料);再將該垃圾場精確複製到100萬個,再釋放另外100萬次颱風,然後再進行一系列詳盡的檢查,直到生產出某種形式的機器——無論多麼原始,無論多麼不像波音747,但是至少能夠飛行幾米。

適者生存

生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過程分為兩步,其中只有第一步是隨機的:基因突變是偶發事件,但它們的存活體的出現往往不是偶發事件。

讓我們來看看最初的水生生物。它們生活在深水中,還必須追逐捕獲獵物才能生存。隨機的基因突變將導致它們的後代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而那些擁有適於游泳的身體形狀的後代,相對於別的後代來說更易生存和繁殖。

最終的結果就是,所有能快速游泳的生物逐漸進化成流線型,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這一現象看起來像是設計的結果,但它卻是自然選擇的功勞。

生物體並不總是靜待有益突變的自然發生。例如,引起昏睡病的寄生蟲有成千上萬衣殼蛋白備用基因。這些基因混合和搭配產生衣殼蛋白的速度遠遠超過其宿主的免疫系統產生新免疫蛋白的速度。

更具爭議的是,一些生物學家認為有一些微生物在進化中形成了一些特有機制,在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時「存儲」變異以備不時之需,這種機制可以提高特定基因的突變率。然而事實上。即使這種機制確實存在,它們也只能產生隨機變異。自然選擇加上隨後的適應過程才是朝特定的方向進化的原因。

這樣的結果之一就是,進化往往會產生類似「設計」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趨同性。自然界中有無數這樣的例子,如翼龍

、鳥類和蝙蝠都進化出了類似的飛行方式,金槍魚和鯊魚

使用一些類似的機制來保持其游泳的肌肉比周圍水的溫度更高。

進化的相似形

從蛋白質到社會,在各個層面中都有進化的趨同性。人們曾經認為駱駝

有特殊的抗體,其實鯊魚也有類似的機制。還有,與螞蟻和蜜蜂一樣,裸鼠也形成了自己的社會群落。

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能使時間逆轉,讓所有的生物重新進化,雖然生物可能會採取極為不同的進化途徑,但是還會產生在某些方面類似於今天有機體的生物。幾乎可以肯定,在海洋里將產生流線型的生物,而在天空中將產生有翅膀的生物。實際上,有些人認為智力的進化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最後出現的智慧生物可能與我們人類極為不同。

不同意的路線

如上所述,從某個角度看去,雖然進化不是隨機的,但是偶然性仍然有著巨大的作用。進化常常有許多可能的方向,以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採集的雀類為例,根據它們的喙可將其分為13個獨立的物種。為什麼一組鳥類採取某條路線,而不是另一條路線?在特定的個體中,這可能完全取決於影響到喙的大小和形狀的偶發基因突變。

更重要的是,因為隨機遺傳的擴散,非自然選擇將導致一些突變在種群中傳播或消失。與此同時,偶發事件也 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例如,在6500萬年前,如果巨大的小行星沒有擊中地球,那麼恐龍可能還在統治著地球。

所以,如果認為進化論意味著-,些結構如眼睛和翅膀是偶然產生的,我們會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但如果我們不承認偶然性在進化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樣也不是科學的態度。

NO.3進化論不是科學?

事實上,自150年前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有無數考古發現和科學實驗都具有證偽進化論的潛力,但最終它們都沒能做到這一點。

人們能夠通過證偽的方式來驗證科學、假說以及理論的合理性。換句話說,這些觀點能被證偽。有人認為進化論不能被證偽,其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無法想像生物在未進化之前的差異。曾經有位名叫J.R.S,海迪納的生物學家在被問到如何證偽進化論時,說了這句著名的話:「前寒武紀的兔子化石!」

進化論預言:生物都是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高級的。比如,多細胞生物應該出現在單細胞生物之後;有頜綱的魚類應該出現在無頜綱魚類之後;兩棲類應該出現在用肺呼吸的水生動物之後;爬行動物應該出現在兩棲類之後;有變異鱗片(皮毛和羽毛)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出現在有鱗的爬行動物之後;人類出現在猿類之後。只要出現一個例外,就是對進化論的嚴重挑戰。

如果第一塊兩棲類的化石比第一塊魚類化石早,很明顯這不能證明兩棲類由魚類進化而來。但是,現在沒能發現一塊例外的化石。當然,有一些說法能加強這種懷疑的效果,但是絕大多數特創論者承認這些說法都是欺騙性的。

長著羽毛的兔子也能證偽進化論。有一些動物綜合了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特點,例如針鼴;而且有一些化石具有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特點,例如有齒的始祖鳥。但是還沒有發現擁有哺乳動物和鳥類特徵的雜合體動物。

進化論推斷,哺乳動物和鳥類是分別從兩支不同的爬行類動物種群開始進化的。可是,我們沒有理由阻止一個「智能設計師」設計出有羽毛的哺乳動物,或者有肺的鳥類。

而且,假設生命都是設計出來完成特定功能的,它們也許不能進化。還有無數的實驗都表明:如果變化不是太突然,所有類型的生物都可進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動植物育種或人工選擇在過去1000年內已經培育了不同形式的物種,例如,將狼轉變成了吉娃娃和大丹犬。在實驗室里,研究人員已能培育出具有多種新特點的細菌、植物和動物,它們完全是新物種。

在野外也有大量進化在起作用的例子。許多病毒和細菌已經戲劇性地改變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從艾滋病毒適應人體到H5N1型禽流感病毒。比如一些魚類的體型逐漸變小(因為漁民喜歡吃大魚而造成的選擇壓力),比如蒲公英也通過改變種子來適應城市。

如果地球很年輕,進化就存在時間上的問題,因為自然選擇進化需要很長的時間,達爾文解釋為「深度時間」。

19世紀的物理學家開爾文計算了地球的年齡,說地球只有3000萬年的歷史。這遠遠低於達爾文估計的3億年。實際上他們都錯了,有一些證據包括利用鉛同位素法測得的數據都表明地球的年紀遠遠超過達爾文的估計,大約是40億年。

達爾文還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種觀點,起初來自於解剖學的研究和發展,而現在通過基因組測序得到了證實。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本質上都以同樣的方式來運行,使用同樣的編碼來儲存和翻譯信息,在最原始的生物間只有很小的差異。每種生物的大段信息都是一樣的,即便是差異很大的物種,其遺傳信息也只有很小的差異。蒼蠅的一些關鍵的發育基因可以用老鼠的發育基因來替換,而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如果生物是被設計出來的,其內部運行方式就會大不相同,就像LCD屏幕和質膜的機制完全不同一樣。

有些人認為「設計者」針對同樣的主題製造出所有的變異物種,這樣就可以解釋上述現象,但是難道這不能解釋為設計者的資源和想像力有限嗎?萬能的創造者能夠創造整個世界,其中每個單一物種都是獨特的,和其他的物種沒有關係。

進化越多,變化就越快。實際上,進化可產生「進化能力」。例如,生物進化出能處理廣泛環境條件的系統,然後進化變得越來越合理。最近的實驗也支持這種觀點,在實驗中發現,改變環境條件可以加速進化。

這種觀點仍存爭議。但無可爭議的是,雖然進化的最終結果可能不會出現,一旦你了解了自然選擇並提煉偶然事件的方式,那就會意識到對於進化來說:沒有什麼不可能。

NO.4所有的生物學家都是達爾文主義者

我們所熟悉的現代進化理論是以達爾文的一些觀點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但並不包含達爾文全部的觀點,並且在有些方面已遠遠超出了達爾文當初的理論。

人們常常想當然地認為:在達爾文提出物種起源理論時,生物學家都熱烈擁護該理論;人們還認為時至今日,科學家都全盤認同達爾文的觀點。

實際上,在達爾文提出他的理論之前,曾經長期存在各種生命進化的觀點。直到1859年,達爾文才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是使得生物學家真正相信生物進化論的依據是:同一祖先,後代漸變。

現代生物學家認為達爾文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自然選擇的主要機制。然而,在達爾文的有生之年,許多生物學家都不相信自然選擇對進化的作用,在當時這種觀點並不為人們所接受。

在20世紀30年代,人口生物學家重新拾起這種觀點。他們證明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驅動力(但不是唯一的驅動力)。同時,隨著遺傳學的發展,生物學家已發現了進化發生的機制。這樣,根據許多不同領域的多種發現,生物學家對進化就有了新的理解,即現代進化理論。

在許多方面,現代進化理論是達爾文觀點的延伸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重要的分歧。尤其是在進化是遺傳演變的結果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方面。雖然達爾文在大部分事件上都是正確的,但是他也有一些錯誤。在達爾文1868年出版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介紹了「泛生論」,這是他理論中的最大錯誤。根據該理論,生物獲得的有利特徵可以在後代中傳遞幾代,起作用的粒子是體細胞中的「泛生粒」,這些顆粒就集中於所謂的「複製器官」中。

達爾文認為該理論可以解釋一些現象,例如,為什麼小孩出生時,腳底的皮比其他地方的皮厚。但是到了20世紀,這種觀點就不被人們所接受了。儘管現在很少有生物學家相信生物在其生活史中可能通過多種途徑獲得遺傳的特徵,但是仍然存在著相反的看法。讓人詫異的是,事實已經證實這種狀況可能發生。即使多種途徑獲得遺傳特徵確實能夠發生,很明顯這也是常規中的例外而已。

達爾文的其他錯誤更加微不足道。例如,在第一版《物種起源》中,達 爾文熱心地談到「始生蟲加拿大種」,該物種在過去曾被其他人確認為原始微生物,但是,後來證實該物種的「化石」只是礦物層。

達爾文還認為狗是幾個野生祖先的雜交後代,而雞隻有1個野生祖先。實際上,事實剛好相反。他對肺和魚鰾的進化關係的論述也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現在有一些生物學家呼籲修訂現代進化理論,其中要參考那些新的發現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觀念。例如,基因的性質,性別起源,表觀遺傳,選擇水平和物種形成。但是,這種修訂只是正式承認生物學家在最近數十年內所積累的知識。

那麼,他們到底積累了什麼神秘的知識?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雖然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進化的概念很簡單,但是在地球40億年的歷史中,自然選擇產生的結果異常複雜,而且往往出人意料。

NO.5進化的潛力有限

自然選擇可以淘汰有害的基因突口變,並對有益的基因突變進行合理組合。這樣它就像一個「不可能的驅動器」,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就會產生似乎根本不可能的結果。

在現實世界中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許多人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絕不僅僅是偶然性而已。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的都是失敗:有無數的生物在卵或在子宮內死亡,在孵化出或出生時就有可怕的缺陷,或由於一些弱點而成為天敵或疾病的犧牲品。

進化的三個步驟

為了了解進化,你需要理解三件事。首先,萬億分之一的概率確實一直在發生。第二,雖然基因突變是隨機的,但是生存的突變往往並非隨機。第三,給予足夠的時間,逐個積累的有益突變又可以產生非常複雜的系統。自然選擇可以被看成是一種不可能的驅動器,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顯然不可能就會變成極有可能。

如果你選擇一種現存的最簡單的生物,計算DNA序列隨機洗牌產生的基因組的可能性,你就會發現是個天文數字。即使匹配DNA序列最簡單的病毒也是極不可能的。

這是否證明進化是不可能的?嘗試這個辦法:拿一把牌,洗牌,然後按你所見的順序發牌,這樣你可以看到序列。現在嘗試一下,洗另一把牌,最後得到相同順序的撲克。

還需要做嗎?在宇宙結束之前,你都不可能成功。如果洗牌是真正隨機的,有機會產生52張牌的任何特定序列的概率是1後面加上68個零!但是即使每次每張牌都是隨機的,這種事件也不會發生。

轉位基因

在生物界中,這把「撲克牌」正在不斷被洗動。DNA複製中的損壞或錯誤會產生隨機突變,從單個「字母」的變化到大片段DNA的複製或缺失。絕大多數的突變將是有害的或中性的——只有少數幾個將是有益的。但是,隨機撲克的例子表明,即使所有有益突變的可能性都很小,也並不意味著就不會發生。

事實上,一個有益突變的幾率高於你認為的概率。最近對大腸桿菌研究而得出的概率為:每1萬個新的細菌就會產生1個有益的突變。

該可能聽起來不是很大,但是許多簡單生物,每個小時或更少的時間產生代,其種群數量以萬億計,在這個基礎上求和就可以得出有益突變的概率。

真正重要的是突變之後會發生什麼,這就是自然選擇後隨之出現的淘汰時間。每種新生物的生命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嚴格的測試過程。那些有害的突變將趨於消失,而那些有益突變可產生競爭優勢,將會興盛,產生更多的後代。這意味著有益突變將在種群中變得更加常見,而有害的突變則消失。

該過程重複發生。如果帶有有益突變的個體興盛和繁殖,最終在這些個體中又會出現另一個有益突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含有兩個有益突變的個體在種群中成為優勢種群,然後在這些個體中又可能會出現另一個有益突變……

性別優勢

更重要的是,在可交換遺傳物質的物種間,例如,通過有性繁殖,在不同個體中分離的有益突變,在它們的後代中可能會加以組合。這樣,自然選擇才可以創造出我們周圍所看到的驚人的有機體,它們只是數以萬億的有益突變在數十億年的時間內慢慢聚集的結果。

的確,該進程的第一步如何開始仍然是一個謎。直到有人在實驗室得到從碎片進化來的生物,或是在其他星球上發現獨立的生命,我們才能明白生物起源可能的或不可能的方式。但是比較清楚的是,隨著能夠自我複製的原始實體出現後,進一步進化將不可避免。

進化越多,變化就越快。實際上,進化可產生「進化能力」。例如,生物進化出能處理廣泛環境條件的系統,然後進化變得越來越合理。最近的實驗也支持這種觀點,生物學家在實驗中發現,改變環境條件可以加速進化。

雖然這種觀點仍存爭議,但無可爭議的是進化的最終結果可能不會出現。而一旦你了解了自然選擇通過集中和提煉偶然事件的方式發揮作用,就可以意識到:對進化而言,沒有什麼不可能。

NO.6進化論導致種族主義和種族滅絕?

達爾文的觀點已被援引為制定各種政策的依據,包括一些非常噁心的政策。但進化理論是一種描述性的科學,它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以及什麼是錯誤的。

與直接攻擊進化論不同的是,一些人嘗試用龐大的組織系統來鼓吹進化論。他們經常提出這種觀點:進化論不可避免地導致優生學和類似於希特勒那樣的暴行。事實上,這些觀點與實際的進化論無關,大部分也不真實。

讓我們先從達爾文自己說起。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反對種族主義和種族滅絕的觀點,他拋棄了那些當時被廣為接受的種族差異的觀念。例如,他說:「唯一的事實只能是不同的種族有類似的創造力或腦力。」

這段話常常被人用來指責他支持優生學:「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缺少照顧,或錯誤指導的照顧,將多麼快地導致國內種族的退化。但是除了當事人自身之外,幾乎無人意識到這一點,而讓他撫育最差的動物。」這這些人顯然遺忘了達爾文的這段話:「如果我們故意忽視弱者和無助者,它只會產生偶發性益處,但卻產生決定性的邪惡。因此,弱者生存和繁殖後代一定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我們必須忍受這種影響……」

毫無疑問,一些人引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支持優生學的理念或依據,但是進化論已被用來支持各種觀點和主題,不管是共產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生物學告訴我們生物是什麼,而不應該是什麼;它是描述性的,不是規定或規範。它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行動將有何種可能的結果,從而影響我們的決定,但它不能判斷該結果是否是道德的或可取的。

回想起來,在20世紀初實施的許多優生政策的基礎,很顯然更多的是種族偏見和社會偏見,而不是對遺傳學和進化論的理解。有些人可能使用了進化論作為借口,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有許多優生學運動最熱衷的推動者,從而導致了一些政策,如福音派基督徒的強制絕育政策。正如瑪麗·提特在她的書《婚姻 中的上帝之路》中介紹的一樣:「白痴、精神病患者、低能兒、盲人、聾啞人、癲癇病患者、截癱病患者、殺人犯、小偷、醉鬼和道義敗壞者的數量龐大,並迅速增加,因為他們處於社會的底層,所以他們的物質水平都很差,他們的數目卻在急劇增加。」

至於大屠殺,只根據宗教殺害了健全和健康的人,不能稱為優生學。回顧在過去幾個世紀里基督教對反猶太主義的推動作用時,就會明白指責達爾文是毫無根據的。

例如,在1543年,馬丁·路德寫了一本小冊子《猶太人和他們的謊言》,該書要求驅逐猶太人或強迫他們從事手工勞動,而且他們的猶太教堂和學校也應該被燒毀。這本小冊子在納粹集會中也被用來展示。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這樣介紹他的

動機,「因此,今天我相信,我正按照全能造

物主的意願,捍衛自己的權利,反對猶太人,

我在為上帝而戰」。其中並沒有提及達爾文或

他的進化論。

NO.7進化不可預測

也許我們無法準確預測10億年後我們生活的狀況,但是那些可以做出的預測卻是相當重要的。

宇宙學家可以準確預測出200億年後宇宙中會發生的事情,生物學家卻在儘力預測培養皿中的細菌在20小時內可能的進化方式。有人聲稱,這種預測缺乏準確性,並由此推斷進化不具備科學性。

然而,判斷科學性的關鍵因素不是你可以預測多少,或這些預測有多準確,而是這些預測是否可以被證實。氣象學家不會因為混沌理論告訴他們天氣預報不可能100%準確,就反對該理論,相反,他們接受這套理論,因為天氣符合混沌理論預測的廣泛模式。

對進化進行預測則很難,部分的原因是生物進化都是在不同的方向自由進行。例如,大約在60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種猿類的後代,採取了完全不同的進化途徑,最終形成了大猩猩、黑猩猩和人類。這種種群的分裂可能源自初始的微小差異。

這些類人猿採用的進化途徑也可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這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史部分地受到了偶然事件的影響。如果小行星沒有毀滅恐龍,如果真實的類似人類的智能已完全進化,第一個智能生命形式可能與我們所知的有很大不同。如果我們能夠使時鐘倒轉40億年,讓生命重新進化,其過程可能也會大不相同。

年老的星球

然而,雖然進化的預測能力有限,但是該理論卻可以被用來在各種場合進行預測。達爾文意識到,地球的年紀必須足夠大,這樣所有的生命才有足夠的時間來進化。事實證明地球的年紀甚至比他認為的更老。

他還預測將發現過渡期的化石,而迄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數以百萬計(如果您計算微生物的話,應該是數以萬億計)的該類化石。研究人員甚至能夠預測出某些過渡化石應該出現的岩石年齡和類型。

以著名的斑點蛾為例,它進化出黑色色素以適應英國工業化期間污染的樹木。在消除污染後,淡色品種又成為優勢品種。這是最近幾十年才發生的事情。

臭蟲的錯誤

也許生物學最驚人的預測是由昆蟲學家理查德·亞歷山大於1975年做出的。他在研究了社會性昆蟲(如白蟻)的進化後,預測在熱帶地區的一些挖掘類嚙齒動物也可能產生同樣的社會系統,後來證實裸鼠就是一例。

進化理論可以而且正在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實際工作。例如,如果你對農作物進行遺傳改良,使其產生類似農藥的特性,很可能就會進化出抗蟲植株。不那麼明顯的是,如果你在這種遺傳改良的農作物旁套種常規品種,就可以減緩該進化過程。

許多研究人員在開發傳染病治療方法,現在他們要考慮如何抑制進化和阻止進化的方法,例如使用某些藥物組合。這將減緩抗藥性的進化要素,因為病原體要獲得幾個突變才能在用藥後生存下來。

大多數的預測涉及進化理論中非常具體的內容。例如,如果沒有發現類似裸鼠的社會性的哺乳動物,它只會證明亞歷山大對動物的社會性行為的進化觀點可能是錯誤的,而不能證明更廣泛的理論的錯誤。然而,一些廣泛的預測,包括地球的年齡,存在過渡化石和生命共同起源,都是對進化基本理論的重要測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宇宙,或許就像俄羅斯套娃,大的宇宙套著小的宇宙!
正反物質的湮滅符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