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老人讓孩子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這種做法要不要阻止?

老人讓孩子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這種做法要不要阻止?

有些育兒事情,一開始有正確的認識,能避免不少麻煩。

在小區的花園裡,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一位老人悄悄跟自己孫子說:「穿藍色衣服的小朋友不是好小孩,你不要跟他玩。要不然你會學壞的……」

這時跟隨一旁的小男孩的媽媽有些生氣:「媽,小孩跟小朋友玩,你不要幫他選朋友……」

小男孩抬頭跟媽媽說:「媽媽,穿紅裙子的小姐姐是好小孩,我最喜歡跟她玩!」

那位媽媽聽完更火了,一扭頭就走了,留下一臉不高興的老人和表情困惑的小男孩。

老人讓孩子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這種做法要不要阻止?

我在想,年輕的媽媽一定是擔憂老人有太多的主觀意識,害怕給孩子灌輸先入為主的片面想法。我也見過不少老人因為討厭某個老人,繼而阻止自己的孫子跟對方孫子玩的。當排除了這些主觀想法,倘若情況屬實,即當孩子在面對有不良行為的玩伴,父母確實是需要注意的。因為孩子經常一起玩的玩伴,會給孩子的行為習慣帶來不少的影響。

▲玩伴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一位讀者爸爸,曾經跟我分享過他的女兒讓他震驚的變化:他的女兒禮貌乖巧。有一年放暑假,他讓女兒到海邊的親戚家度假,親戚家也有個小女孩,年齡稍大一些。兩個小女孩一起玩一起睡,關係很好。後來假期快結束,他去接孩子時,他被自己女兒的變化嚇到了:好端端的小淑女變成了「小潑婦」,小小年紀穿露肩低胸的弔帶衣,還愛罵髒字,坐椅子上時還不停地抖腳。被爸爸批評,女兒還瞪眼睛、拍桌子。那位爸爸說,那次度假是他做過的最後悔的決定。

老人讓孩子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這種做法要不要阻止?

知名發展心理學家朱迪絲·里奇·哈里斯說,「如果孩子與不良兒童成為朋友,即使這個孩子有嚴格家教也一樣會變壞。」她認為一個孩子的人格,除了天生的性格影響,同伴影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遠遠大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卡爾.威特的父親老卡爾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言論:「多數情況下,壞孩子的壞習慣會非常快地傳給好孩子。」

當然,「好孩子」和「壞孩子」這個說法有些不妥,因為你不能因為某個孩子愛穿露肩衣服而把她稱為壞孩子,你也不能因為某個孩子樂於分享而認為他就是個好孩子。所有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不例外。但不良行為和性格,卻是可以「傳染」的,在小朋友玩耍圈中尤其如此。

▲父母面對小孩子的交友原則

原則1、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勝於為孩子擇友

我很早就聽說過,美國不少家庭對芝加哥的CabriniGreen聚居區避之不及,這些家庭的父母非常擔憂自己的孩子學壞。稍微有條件有想法的年輕夫妻,在打算生孩子前都想辦法逃離,因為那裡的孩子不良行為很多,孩子們暴力鬥毆也很常見。現代版的「孟母三遷」,值得我們這些父母思考。

老人讓孩子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這種做法要不要阻止?

我們不難想像,當一個孩子出生在大部分人都有懶惰、貪婪、撒謊、打架……等不良行為的一個社區,這個孩子很難倖免,所以父母與其為孩子選擇朋友,還不如從一開始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因為任何幫孩子挑朋友、阻止孩子跟小朋友交往已經是「治病」而不是「治未病」,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比如挫折,傷自尊。

當一個孩子出生在一個大部分人都喜歡學習、助人為樂、有禮貌、懂誠信的社區,那麼這個孩子也一定會受益。當然沒有任何居住地是完美的,只能相對而言。

原則2、為幼齡孩子擇友,勝於為大齡孩子擇友

根據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7,8歲的孩子才有基本的道德意識,孩子越年幼越不知對錯。孩子們這些類似行為一點兒也不罕見:


1,2歲的寶寶看到別人搶玩具Ta也搶;

3,4歲的孩子看到別人在偷鄰居家的花,Ta也學著偷;

4,5歲的孩子看到別人坐車逃票成功Ta也學著逃……

因為年幼的孩子缺乏道德意識,他們認為那是正常的行為,所以父母對年幼孩子的交朋友需要關注。當父母發現孩子經常與不良行為的孩子一起玩耍,引導孩子遠離並且解釋原因是正確的做法。父母們這些舉動,也是對年幼孩子道德建設的教育,慢慢地,孩子將懂得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行為。

老人讓孩子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這種做法要不要阻止?

如果父母對年幼孩子教育得當,孩子也有了正確的是非判斷,那麼孩子長大後一般也不需要父母的干涉,因為正確的道德觀已經在孩子心中養成。他們會自覺遠離那些滿嘴謊言、喜歡鬥毆等不良行為的孩子,當然也可能存在意外。對於大齡孩子,不建議父母野蠻阻止,而是採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給予孩子客觀的忠告和建議。因為孩子長大後,已經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識,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原則3、一旦發現孩子已經受到負面影響,不要袖手旁觀

曾經有媽媽給我留言,說她突然發現年幼的女兒丫丫從家裡偷錢,得手後悄悄交給她的「好朋友」。丫丫才4歲,丫丫嘴裡的「朋友」6,7歲,是她們的鄰居。當丫丫偷偷地在媽媽的手提包翻找紙幣,並且一張又一張地放進褲袋時,丫丫被媽媽「逮住」不僅沒驚慌,還振振有辭地哭著說「我要偷錢給我的好朋友」。在詳細追問後,媽媽才知道鄰居小女孩是這樣「慫恿」丫丫的:「當你長大之後,你爸爸媽媽就會打你,不給你買玩具,你哭也沒用,所以現在你要偷錢,以後自己買玩具。偷完放在你書包不安全,要放在我這裡才安全……」後來這位媽媽嘗試跟對方父母溝通,對方卻說她無中生有,後來她不得不搬家。

老人讓孩子不要跟某某小朋友玩,這種做法要不要阻止?

很明顯,這位4歲的小女孩丫丫毫無道德意識,她不知道偷錢是錯誤的行為,所以被媽媽「逮住」沒驚慌還「振振有辭」。當丫丫看到鄰居小女孩身上發生的事情,比如常常被爸媽打,便誤以為所有父母都會那樣對待孩子,所以便聽從了對方的話,還做了錯誤的行為。「近墨者黑」不無道理,當父母發現孩子已經受到了不良玩伴的負面影響,不建議袖手旁觀,而是迅速保護孩子。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就看他的朋友。」這句諺語充滿智慧,對於「該不該幫孩子選擇朋友」,相信你已經找到答案!

關鍵字:玩伴、小朋友人際、親子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幼兒心理知識,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