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官渡之戰曹操贏袁紹的原因是什麼

官渡之戰曹操贏袁紹的原因是什麼

原標題:官渡之戰曹操贏袁紹的原因是什麼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


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的意義


公元200年,實力強大的袁紹帶十萬精兵進攻曹操,曹操迎戰,在官渡展開決鬥。一開始戰局對曹操不利,但由於袁紹驕傲自大聽不進意見,而曹操重用人才,善於聽取意見,主動偷襲燒毀了袁紹的糧草,袁紹大驚,倉皇后撤。這時候曹操乘勢進攻,以少勝多,打敗袁紹。袁紹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


官渡之戰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僅有曹操和袁紹勢力較大,此戰擊潰了袁紹,北方就無人能和曹操抗衡。官渡之戰其實是中國政權統一和政權分立的歷史選擇。曹操主張統一,(本文由天天愛養生網整理髮布),此戰勝利後,曹操向著統一中國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基本統一了北方。袁的志向不高,只要自己能成為諸多分立政權中的一個就滿足了,他的失敗是戰略的失策、是分裂的失敗。這也證明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一統的思想,和將其實現的願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如果法正還在世,那蜀軍夷陵之戰還會遭遇慘敗嗎
楚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排名 五大將誰最厲害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