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照片:眼見為實的影像記憶,生活在八十年代

老照片:眼見為實的影像記憶,生活在八十年代

趙利文紀實攝影作品曾多次在省內和國內的攝影比賽中獲獎,出版有《長安名人寫真》、《鏡中百家》等多部畫集。《世俗西安》收錄了趙利文1984年至1991年有關西安人物、服飾、生活、場景、物品的攝影作品200餘幅。記錄了當年西安小巷人家的風情畫卷,為80年代的西安世態保存了一份眼見為實的影像紀錄。

趙利文:人家說,趙利文你這些年光想掙錢了,可我自己想,我這二三十年跟別的一些攝影師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我做攝影時是在做攝影,開廣告公司實際上還是在做攝影。我通過相機架起了跟別人溝通的橋樑,結緣了各界不同的朋友,這種豐富性促動激勵著我,不停地發表,不停地呈現,不停地想要拍點好東西。

可以說如果我父親不搞攝影,我壓根也不可能喜歡攝影。我父親是從1972年開始做攝影的,一直到他60歲退休。最開始,我就看他訂的雜誌,最早是《中國攝影》,到了1979年以後家裡就有了《大眾攝影》。我父親認識印刷廠的人,那時候他還帶著幾包金絲猴煙,去印刷廠找人裝訂了個合訂本。

那時候我才多小,也就十歲左右,還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但是他把雜誌撂到家裡,我偶爾會翻翻。我對攝影開始有興趣是到了初中,那時候我父親在他們廠里因為工作的關係,拍了一些有些名氣的人的照片,我就把那些照片拿給我的同學們顯擺,你看,我爸拍了這拍了那,對攝影就多少有點朦朧的興趣了。

八十年代流行各種攝影小團體協會,我父親工作之餘負責給各個廠房、單位講課,講曝光呀、暗房呀這些基礎知識,我就開始跟著聽,他有時候也會跟我也說說。到1984年的時候,基本上會用相機了,焦點能對實,朦朦朧朧拍些花鳥、動物。

這期間我開始上手暗房,跟著我父親學沖膠捲,沖完了放大。那個年代經濟都還很糟,膠捲匱乏的很,我父親是那種典型的老共產黨員,有人給他送錢送東西,他全都不要,隔三差五從他自己的工作里省出來幾個膠捲給我,也像做賊一樣,擔心別人說他貪污。

早期創作的時候,父親和我,父子倆騎個自行車,到附近的農村拍照片。我父親特別喜歡山啊、水啊,追求風光美、光影什麼的,可我覺得他恰恰有一部分生活化的,廠里職工、幼兒園什麼的有意思;我自己出去拍。但他很認可我,天熱,出門拍照前他都替我把水裝好。

1985年,我領了高中畢業證。差不多就是這期間,我通過父親認識了潘科。潘科最早在西安紅旗廠,1986年到了《陝西畫報》社,那時候經常跟我父親一起在攝影家協會搞活動。他比我父親小了十五歲左右,比我又大了十歲,經常到家裡來,我父親跟他說,這孩子說話挺不注意,潘科你多教育、多指導、多批評。

整個八十年代,我就是上班掙工資的。靠投稿,根本不可能養活自己。我記得那時候領過的稿費里最多的一次就是《現代攝影》雜誌,一張四十塊,《人民日報》是二十塊,《陝西日報》是五塊,我最早的處女作發在《陝西青年報》,三塊錢。稿費的收入肯定是微薄的,但那個三塊錢稿費的年代是最值得紀念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 1994年10月的九龍
老照片:二戰後的東瀛女人,琵琶湖珍珠養殖區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