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朝代名,所有皇族都被屠戮乾淨

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朝代名,所有皇族都被屠戮乾淨

漢族-銀河之族

縱觀中國歷史各朝各代,確定國號肯定是第一大事。如果取得不好,王朝短命不說,在歷史記載中也不好聽。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隋』,雖然普六茹堅把『隨』的走之去掉了,還是沒改掉短命的基因,在楊廣治下二世而亡。

有些名字就好聽好記,寓意不錯。比如我們漢族名字的來源『漢』,本意是銀河。在詩經中,有『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維天有漢,監亦有光』等詩句。

秦末劉邦的封地在漢中郡,故稱『漢王』。而漢中郡則因漢水得名,此河與銀河夏季走向一致,稱為地上的銀河-漢。在古人的認知中,橫亘天空的銀河與橫卧黃河長江之間的漢水,形成天地對應關係。

所以,漢族其實是『銀河之族』,格言『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很應景。

哈哈,開個玩笑。

很多朝代名因為涵意優美,意義重大,常被不同的開國君主使用。再比如『漢』,歷史上有西漢(劉邦)、東漢(劉秀)、蜀漢(劉備)、後漢(劉知遠)、北漢(劉崇)、成漢(李壽)、趙漢(劉淵)、陳漢(陳友諒)等多個政權。

但有一個朝代名,雖上承古國,但使用者常遭遇厄運,國祚短暫,甚至子孫遭屠,可謂悲催。

這就是『周』,下面細細盤點一番。


01 西周君王多聖賢,東周諸侯翻破天

經周文王勵精圖治、武王伐紂後,正式確立周朝對全國的分封統治。統治者被尊為天子,西周傳十二王,歷二百餘年,治世良多,壽終正寢。

文武二王在儒家眼裡同堯舜聖君並列,是倍受儒家推崇的理想君王,是儒家政治價值觀的君王楷模,也是歷代帝王嚮往追求和效法的對象,所以賦予了『周』這個國號很大的期許。

但這個國號應該是遭到了詛咒,比如西周滅亡後,東周就問題多多了。

東周天子威望迅速降低,統治轄區不及普通的諸侯國一半,形同虛設。雖然東周維持500餘年,但天子太沒存在感。

那時登上歷史舞台的是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諸侯強力,周天子近乎傀儡,想必無比憋屈。

後來秦王滅周,一點難度都沒有。能數得上的東周天子,估計一個都沒有。

周天子只有這麼點轄區


02 雄主英才掃天下,卻作他人嫁衣裳

這裡講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和五代十國的『後周』,這兩個周朝有很多相似性。

首先,都很短命。

北魏權臣宇文泰在亂世中抓住機會,建立西魏。其子宇文覺於公元557年受禪於西魏恭帝,建號為周,歷史稱為『北周』。但24年後的581年,楊堅篡位,北周滅亡。

後周更短,只有10年。951年正月,郭威黃袍加身,滅漢開國為『周』,歷史稱為『後周』。但960年,趙匡胤來了同樣一出,發動陳橋兵變,滅周建宋。10年歷三帝,這個王朝實在短命的可憐。

其次,都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泰四子,他的兩個哥哥宇文覺和宇文毓均被權臣宇文護毒死,宇文邕韜光養晦,私下積蓄力量,一舉幹掉宇文護,收大權在手。

北周武帝宇文邕

掌權後武帝尊儒家抑道家,勵精圖治,恢復生產。針對當時佛教寺廟佔有大量土地、阻礙生產等現象,宇文邕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

周武帝滅佛,時間較長,涉及面廣,觸動很深。北周成功的滅佛運動,使國力大大增強。

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後,武帝兩次親征,滅掉北齊,統一北方,結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

後周則有世宗柴榮。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也是外甥),郭威諸子均被後漢殺掉,柴榮登基為帝,為世宗。

周世宗推崇儒家,採用均田制,恢復生產,與宇文邕類似,世宗也開展了滅佛運動。

顯德二年(955年),世宗頒詔裁減僧尼,拆毀佛寺,嚴禁私度僧尼,規定除了政府審核確定可以保留的寺院外,其餘一律拆毀。

北周武帝與後周世宗採取滅佛運動,對佛教打擊很大,佛教將這兩次行動與魏太武帝、唐武宗等另外兩次打擊佛教的行動並列,稱之為「三武一宗之禍」。

政治清明之下,後周國力迅速增強。其後世宗柴榮東征西伐,南征北戰,短短六年,抗北漢、滅南唐,甚至一度打到幽雲十六州,使後周成為五代最強大的政權。

最後,雄主均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被篡。

宣政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諸軍伐突厥,後因病詔停,當年病逝,年僅36歲,傳位長子宇文贇。

宇文贇病死後,周靜帝宇文衍即位,左丞相楊堅專政。楊堅的女兒是宇文贇的皇后,也就是說周靜帝是楊堅的外孫。

楊堅以外戚身份控制朝政,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篡了外孫的皇位。

楊堅在掌權和篡位過程中,先後誅殺北周多個鮮卑酋長及宇文氏貴族,殺宇文泰子孫25家,滅諸王,幾乎屠滅了整個宇文氏。

後周同樣悲催,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對契丹用兵,親率大軍自直抵滄州。契丹軍非逃即降,後周軍隊勢如破竹。

正當周世宗準備向幽州進軍時,身染重病,班師回朝。夏天,周世宗病逝於汴梁,終年三十九歲。

即位的周恭帝柴宗訓只有七歲,第二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謊報軍情,率領大軍行至陳橋發動兵變。幾乎未有任何抵抗,恭帝禪位,趙匡胤建宋。

當然,趙匡胤沒有把事情做絕,留了柴宗訓的性命。《水滸傳》中的柴大官人柴進,仗義疏財,就是後周柴氏的後人。

這兩個周朝,本來發展勢頭良好,可雄才偉略的君主均暴病而亡,打下統一的基礎卻被別人摘了果子。

03 女皇定周效文王,民心所向又歸唐

這個『周』朝,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正統朝代,但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建立者和統治者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稱為『武周』。

媚娘大頭貼

武則天掌握政權多年後,690年正式即位皇帝,因為武則天號稱師承貞觀,以文王之後自許,所以建號為周。

作為一代女皇,武則天可稱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英主,執政期間,推行均田制,促進農業生產,人口大幅增加。

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後期知人善任,名臣有狄仁傑,「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等。軍事上,收復安西四鎮、置北庭都護府。

武則天是唐朝李家的媳婦,兒子姓李,所以難以將皇位傳給自己本家的侄子輩,可謂先天不足。

神龍元年(705)正月,宰相張柬之聯合將領逼武則天下台,奉皇太子李顯複位,尊武皇為則天大聖皇帝,是為神龍政變。二月,復國號為唐,武周滅亡。

武則天死後,武氏子孫又掌權幾年。後來捲入唐朝宗室的幾次政變,幾乎死絕。

這個周朝,曇花一現,只一代歷時15年,離周文王的西周,差了十萬八千里。


04 衝冠一怒為紅顏,漢奸罵名遺千年

還有一個周朝,就當是歷史上的笑話了,這就是吳三桂起兵反叛清朝時,建立的『吳周』。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漢奸,吳三桂先後背叛明朝和清朝,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康熙12年(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吳三桂聯合另外兩藩發動叛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

一開始進展不錯,但不得民心,在清朝重壓下逐漸失勢。可能想過把癮,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

同年秋在長沙病死,真是過把癮就死。

其孫吳世璠繼位,退據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圍困昆明,吳世璠自殺,餘眾出降,吳周政權滅亡,歷時三年。

吳三桂的子孫後代被徹底殺光,包括襁褓中的嬰兒。

吳三桂用國號『周』,本來是嚮往文王武王的武功韜略,但漢奸之名怎麼都不得民心。

05 名承上古遭天妒,何苦生在帝王家

『周』這個國號在帝王將相和士子庶人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周朝的強盛和仁德也一直鼓舞統治者,發奮圖強勵精圖治。

可這些以『周』為國名的朝代,除了西周之外,要不發育不全,要不國祚短暫,應該是名字遭到了上天的詛咒。

雖然有統治者知人善用、順應潮流、體恤百姓,但天命不在。

最悲慘的當屬皇族宗室,除了後周柴氏子孫因為趙匡胤的仁慈活了下來,其他宗室基本被屠戮乾淨,真是何苦生在帝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願尾灼 的精彩文章:

人最可怕的不是變老,而是失去好奇心

TAG:願尾灼 |